如何理解餘華的《活著》一書中,“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lzg697

人為什麼活著?我認為人活著就是享受人活著的的過程,經歷人間的酸甜苦辣。即使富甲一方,也可以活著,窮困潦倒也可以活著!從年少到中年,再到老年,生命就漸如流沙,只留下一抹淡淡的印痕罷了。餘華在《活著》最後的概括說:“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也印證了蔣捷《虞美人•聽雨》的對生命的解讀,“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 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我們總是不能拋棄除了活著之外任何事物,卻在絕望時一次一次想要放棄活著。《活著》講的是關於死亡的事,其實它更想告訴我們的該是如何去不死,也就是說,無論生命經歷怎樣的磨難,我們都該以“活著”的姿態面對死亡。

我們活著沒有幸福和不幸福,沒有貧窮和富貴,也沒有地位的高低,我們只是活著,靜靜的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滋味!

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總因為金錢,地位,體面這些活著之外的事物而活著。失去這些便覺得生活索然無味,可有些人都曾未擁有過,他依舊活著,而且活著很快樂!亦或有些人更應該選擇走向死亡,而他們也選擇活著,並活的很好!

活著吧,時間的力量最終會把那些除了活著本身在外的任何事物變成蒼白的結果,時間會讓你忘記一些東西,承受一些東西。

能做的只有活著。

春秋史社,悟空問答最專業的歷史領域專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春秋史社

《活著》中的苦難,像是一把刀子,在一點點一點點的凌遲著福貴的肉體與精神,他帶著無限悲傷與無助,看著周邊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只剩下霞光逐漸褪去的寧靜的田野,福貴老去的身體以及那頭老去的耕牛——他所追求的一切,他所珍惜的一切,一個個都離他而去,顯得如此不真實。

遠處傳來一首飄散在風中的歌: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那是福貴嘴裡傳出的蒼老的聲音。於是,作者餘華在序言裡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這段話,說的是福貴,也是千千萬萬個在苦難中獨自前行的人。

而也只有把這段話,放到《活著》這本書中,放到福貴這個人身上,才是其真正的含義,所有追求的一切都已成空,而且都是以悲慘的結局而一個個的失去,那些美好,那些驕傲,甚至那些虛榮,那些痛苦,都遠去了,不見任何的蹤影。在如此的情況下,活著本身已經失去了其他的意義,只剩下活著的狀態——行屍走肉,如此而已。

而這段話,如果放到《活著》之外,則會完全是相反的一重意思——活著本身並沒有多大意義,而是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帶給活著存在的意義。不過,那已經不是餘華了。無論是《活著》、《許三觀賣血記》還是《兄弟》、《第七日》,餘華將活著的狀態一直延續了下去,一種失去了活下去意義的狀態一直延續了下去,所以餘華是殘酷的。

他沒有給出故事裡每個人希望,給他們的只有苦難與絕望,即便是那些幸福,也是轉瞬即逝,如曇花一現。即便是已經死去(第七日),也沒能帶來任何的希望——這就是餘華。



老麥說說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假如你回到了十幾萬年前,成為了一名狩獵採集者,那時農業革命還沒開始,你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尋找食物,儘可能讓自己活得長一些,你的一天可能是這樣的:早上8點離開部落,在附近的森林和草地上搖搖晃晃,采采蘑菇,挖挖根莖,爪爪青蛙,今天的食物夠了,就回去煮飯,剩餘的大把時間就玩耍,睡覺。從來不會有人告訴你,別人家的誰誰誰比你多抓了一隻青蛙,他長大後就比你牛,所以你要向他學習。

你們部落也可能會因為首領之爭而大打出手,不過這都是為了生存,強大的首領更能保證你們的安全,不會有人從小就對你講,你長大後要成為部落首領,要出人頭地,要光宗耀祖。

你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生存,不會賦予它任何意義,哪怕是性,都是出自本能。

而農業革命之後,更多的糧食養育了更多的人口,慢慢創造文字,出現城市,形成階級。

這時人與人間的生活差距和當年狩獵採集者之間的生活差距越來越大,有人心中出現了不平衡,加上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開始對生存賦予意義,並且這種意義逐漸取代生存成為我們最重要的東西。

現在的我們可能仍然是早上8點出去上班,然後工作一整天,你不能停下來,因為從我們一出生開始,就被父母教導,你長大了一定要有出息,要掙大錢,進入社會後你看見別人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你相信自己活著是掙大錢,或者高尚一點,為國爭光,為人民服務,為人類的未來而奮鬥,而別人看見你這樣做,他們也這樣做。我們就在彼此的看見中、比較中,不斷加深著這種意義對我們的束縛,最後把它變成理所當然。

我們現在,其實正好和餘華說的相反,我們在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而不是為或者本身而活著。

但是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中,你想要擺脫這種意義的束縛,就等於完全和社會脫離,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完一生。人生也需要妥協,我想適當地向現實低頭不丟人,但千萬不要忘了,留意生活中的小快樂,讓自己開心。

不能否認的是,我們現在對生活賦予的某些意義,的確能帶給我們成就感。所以我最後在想,餘華所說的為了生活而生活,更應該是一種不向磨難低頭的堅韌的生存狀態。


從動物到上帝的林動

人們對“人活著為了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活著不是沒有意義,而是每個人對活著的意義看法不同而已。理想、信念、目標、責任、義務等,只是人在‘’活著為了活著"或“活著為了更好的活著”這個過程中,形式上的不同而已。從《活著》的主人公富貴的悲慘一生故事中,你也會贊同我,人活著真的是與為活著本身之外的任何事物無關。


驀然回首



小瓶蓋5399

以前看《活著》的時候我總是在想當主人公最後一無所有地坐在田埂的時候,他是不是後悔的?如果一開始就知道結局是這樣,還不如早早了結了還不用受那麼多的苦。

可是後來我慢慢發現自己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為,沒有不值得過的人生。活著就該是盡全力活下去的。因為人生沒有本來的,沒有固定標準應該是怎樣的,你不能說這麼貧困坎坷的人生除了受苦還有什麼意義呢?如果你這樣說,那金字塔尖的精英從上面望下來也可以說你像螞蟻一樣碌碌無為的人生並沒有意義,你應該儘早放棄。可這明顯是不對的。

人生下來就好像被放到了各自的跑道里,跑道里每一個人的基礎和後面的境遇千差萬別,到達的終點也截然不同,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我們自己的跑道上盡全力奔跑,這就是全部的意義。

個人觀點,歡迎交流。


流浪在澳洲的Xiufen


《活著》,這部小說是非常吸引人的,就我本人的認識而言,它是確立了餘華文壇地位的開山之做了。

對於人生目的的討論,從來沒有停止過,從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一直到我們對自身處境的反思。


活著,就是首先把人的存在放在第一位,也就是對人的生命權,確立一種優先的保護地位。很多的事實中,人往往是被無辜的卷狹進漩渦裡去的,不但沒有了人身自由,而且生命也受到威脅。從《活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個體面對集體,運行機制時的無奈和挫敗感。

是什麼導致了人的生命權?生存權遭到蔑視哪?在活著的行文中,餘華給出瞭解釋。富貴和他周圍人,好像是舞臺上的木偶,又或者是紙杯裡的顆粒,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詮釋著追求生存之外的東西,對自己和他人的影響。

生存之外的東西,往往會成為捆縛存在的東西,所以回到生命本來的目的,認真去追尋才是我們獲得自我解放和集體進步的手段。


回答到此,大家多多交流


鴻生大叔

我們要搞清一個問題,活著的本質是什麼?個人認為,活著是走向死亡的狀態。那既然這樣,怎麼都是一個死,但誰也不想馬上去死,於是就要考慮如何活著,所以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那活著之外是什麼東西,是那些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東西吧。另外結合小說來看,也許作者是在概括全篇,點出本質上人到底在為什麼而活。


任一孤

這部小說看了三遍,後來葛優大爺拍的電影活著也看了。真的接受不了。。。。原著比電影慘太多了,富貴一生的跌撞起伏。讓人覺得命運這東西有時候就是天註定的。。。。。看了一個星期的新聞聯播才緩過勁來,以後再也不看寫本書了。


祥子同袍

活著,最初是不可選擇的。滿足肌體的需要容易,難得是將活著的屬性由動物性轉移到高級動物性上。處在這個階段,追求物質,忽視內心,其實也是人類進化的一個過程……人活一世,幾十載,學會追逐本心的快樂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