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濃號是在何種情況下被從戰列艦改裝成航母的?

付遵毅

信濃號航空母艦是日本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建造的一艘航空母艦,為二次大戰裡艦體最大、排水量最重的航空母艦,在完成長達五年斷斷續續的建造工作後,首次出航僅17小時即被美國海軍的“射水魚號”潛艇所擊沉。

信濃號航空母艦

1942年春,由於得知了美國建造了大量大型航空母艦,日本則以新型的改大鳳級和改飛龍級航空母艦來增加航空母艦的數量。

4月18日,美軍以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的16架B-25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即杜立德空襲),橫須賀也飛來了一架B-25,並有一枚炸彈命中了110號艦旁正被改造為航母的“大鯨號”潛艇母艦(後來的“龍鳳號”)。110號艦並未受損,也無被美國軍機發現。這場空襲推動了後來於同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日軍大敗,失去了相當於2/3主力航母兵力的四艘航空母艦(“赤城”、“加賀”、“蒼龍”和“飛龍”)。因此日本海軍必須重建航母兵力,開始趕緊建造和將其他船艦改裝成航空母艦。作為此計劃的一環,110號要從橫須賀第6船塢中挪出,意圖用於同時建造2艘飛龍號改良型的雲龍級航空母艦(排水量17,500噸)的工程。

“射水魚號”潛艇

到了這個地步,日本海軍決定將“110號大和級戰列艦”改裝為航空母艦,並預定於1944年12月底服役。這時的110號艦已安裝好蒸氣渦輪機、9座鍋爐和艦前彈藥庫基座,艦體中央則正組裝中央甲板厚度等級的隔間,艦尾的彈藥庫基座業已完成,其內容構造設施則繫於艦尾上,尚未裝設。在日本海軍軍令部艦政本部的航空母艦快速增產計劃上記述110號艦的改裝工程須“航空母艦的裝備配置要在不影響工期時間的條件下完成,要以戰鬥訓練為基準改善該艦,研究將艦體構造儘量簡化”。

為信濃號特別建造的橫須賀第六號船塢遺址

“信濃號”於1944年11月在未完成的情況下投入服役,隨後自橫須賀海軍工廠移至吳海軍工廠完成裝修,但被回航中的美軍潛艇攻擊而擊沉,包含艦長阿部俊雄大佐在內共1,435名水兵和民間工作者陣亡,為目前下水的航空母艦服役時間最短、也是至今被潛艇擊沉的最大排水量軍艦。信濃號的排水量噸位,一直到1961年美國海軍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小鷹號”服役才將其超越。


鼎盛軍事

信濃號原本是大和級戰列艦,1940年開始建造,但尚未完工便被擱置了。由於1942年日軍聯合艦隊在中途島慘敗,航母損失嚴重,才將建造到一半的信濃號戰列艦改裝成了航母。

改裝完畢的信濃號,排水量高達六萬餘噸,成為當時最大的航空母艦。然而等到信濃號建成服役的時候,美軍憑藉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已經統治了太平洋。該艦於1942年11月末完工,第一次出港航行僅十七個小時,便被美國潛艇擊沉。日本人加班加點苦幹兩年改出來的信濃號,被美軍潛艇隨隨便便就當竄天猴給放了,相必心裡難受得要死。

假如以戰列艦的身份參戰,發揮的作用會大一丟丟,至少不至於一出港就被擊沉。

按照兩年建造週期來計算,信濃號正好可以趕上中途島海戰。即便趕上了中途島海戰也不會對戰局產生多少影響。畢竟大炮鉅艦已經不是主流海戰模式,航母艦載機才是決定海戰勝負的主要武器。大規模的航母編隊對決也不差他一艘信濃號。

可以猜測,如果信濃號參加中途島海戰,可能取得如下戰果:

壓制中途島美軍機場,擊毀彈藥庫數座。

摧毀美軍來襲艦載機N架

成功吸收魚雷三枚,卒!!!


世界兵器

經過偷襲珍珠港、橫掃東南亞、擊沉“競技神”號航母以及珊瑚海、中途島兩場海戰,日本海軍明白航空母艦已取代戰列艦成為海戰核心,欲制海必先制空。因此在中途島海戰後,日本海軍為了彌補航母戰力的不足,一方面加快建造5艘重防禦的改進型“大鳳”級航母和增加15艘“雲龍”型航母;另一方面是將大型船隻改裝為航母,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艘“信濃”號就在改裝名單中。

“信濃”號由橫濱海軍船廠建造,於1940年5月4日開工。其間由於物資短缺,曾兩度停建,至改裝前已完工50%。因此,日本軍方決定不改變原設計的戰列艦艦體,只在主甲板上安裝一層機庫、裝甲飛行甲板和島式上層建築。橫須賀海軍船廠承擔了改裝任務。

由於太平洋戰場形勢對日本越來越不利,於是“信濃”號的改建工作被列入日本海軍優先緊急工程,數千名工人日夜趕工並被告知不許離開船塢。而且船廠背靠懸崖,其他方面卻豎起了鋼筋柵欄,保密措施看起來萬無一失。

但是在“信濃”號改建期間,戰場形勢對日本一天比一天不利。從1942年8月至1944年6月,美日之間進行了3次航母大戰,即第2次所羅門海戰、聖克魯斯海戰和馬里亞納海戰。3次海戰結果,總計日軍損失航母4艘,艦載機570架,而美軍的損失只及日本的1/4。更重要的是日軍的損失很難得到補充(到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中,日本航母部隊可憐到充當誘餌以掩護慄田艦隊的重巡洋艦攻擊美軍登陸船隊,結果4艘甲板空空的航母全被美軍艦載機炸沉),而美國此時卻開足馬力造艦,新型航母和其他艦艇源源不斷服役,海軍實力急劇增強。

面對這種情況,日本人趕進度、壓工期,進行突擊施工,使許多建造工作都是匆匆完成。再加上原材料短缺、熟練技術人員少,建造質量根本無法保證,這為日後留下了極大隱患。

1944年10月8日,“信濃”號下水;同年11月9日,“信濃”號完工。滿載排水量72890噸,是二戰中最大的航母,這個排水量紀錄直到1960年美國“小鷹”級航空母艦服役才被打破。但這時,美國海軍已逐漸逼近日本本土,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國已處於垂死掙扎中,一艘“信濃”號已無回天之力。1944年11月29日凌晨,“信濃”號在首次試航過程中被美國海軍“射水魚”號潛艇用魚雷擊沉。(S)


聯合防務

信濃號改裝成航母上因為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丟掉了四條航母,航空作戰能力嚴重不足,所以把已經完成70%的信濃號改裝成了航空母艦。

但是!信濃不管是戰列艦還是航母都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如果信濃號以大和級三號艦的身份加入戰爭無非是在菊水特攻加了條信濃號



如果信濃號沒有被射水魚擊沉而是安安穩穩的建造服役,也就是比基尼環礁多了一條看太陽的靶船。

日本還有多少飛行員!

而且日本海軍就是翻一番都打不過美國的tf58滅國艦隊!

馬里亞納 時期的 TF58艦隊,包括15艘航空母艦,7艘戰列艦,21艘巡洋艦及66艘驅逐艦組成。
華盛頓號、北卡羅來納號、衣阿華號、新澤西號、南達科他號、阿拉巴馬號、印第安納號


航空母艦大黃蜂號、約克城號,輕型航母貝勞伍德號、巴丹號,


邦克山號、黃蜂號,輕型航空母艦蒙特利號、卡伯特號,


企業號、列剋星敦號,輕型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聖賈辛託號。

航母埃塞克斯號,


在馬里亞納海戰以後,日本已經輸掉了戰爭!

再多再強的戰艦對於大廈將傾的日本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充其量就是再掙扎一會!

掙扎的選擇死的體面一點和死的壯烈一點。

然後兩顆核彈下去,日本馬上投降。

在投降的時候日本還有戰艦麼有!

有航母麼?有,船臺上都還有一群!

還有石油麼?沒了!

還有優秀飛行員嗎?沒有,

還有完善的工業麼,沒有,

還有鬥志麼?沒有!

所以就算是在加一條信濃號戰列艦又有什麼意義?

至於信濃號為什麼改造成航母?原因很簡單,航母不夠用了唄,趕緊想辦法增強航空作戰作戰能力,所以嘛信濃號就被改造了。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中途島海戰)

1942年的中途島海戰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一下子損失了赤城、加賀、蒼龍、飛龍四艘航母,整個航母機動部隊只剩下了祥鶴、瑞鶴2艘大型航母,其餘的隼鷹、龍驤、大鷹等航母都是輕型航母或者由商船改裝而來的航母。而美國海軍尚擁有正規航母企業、薩拉託加、大黃蜂3艘,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海軍開始緊急增加航母的建造數量。

(信濃號航母)

由於之前日本海軍的“丸五造船”計劃中只有改大鳳級航母1艘,雲龍級2艘的航母訂單,即便緊急修改的“改丸五”造船計劃大幅度增加了航母建造數量,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日本海軍航母機動部隊需要新的大型航母至少要到3年的建造期,無奈之下,尚在建造中的“大和”級戰列艦3號艦信濃號成為了改造目標。

(慘遭艦載機圍攻的大和號戰列艦)

信濃號當時已經完工70%,如果不進行改裝本可以在1943年投入服役,最遲也能趕上1944年的萊特灣海戰,與大和、武藏一起在薩馬島海戰中取得一定戰果,但是所能發揮出的運用不會太大,在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聯合艦隊陷入油料不足的處境,信濃號即便作為戰列艦服役,也會在後期因為沒油成為一條停泊在港內的無用之艦,不是像榛名號戰列艦那樣在港內被美軍炸沉,就是像大和號那樣在自殺式出擊中被美軍艦載機送進海底。

(爆炸的大和號)

信濃號無論作為航母還是作為戰列艦出現,都無法發揮出太大作用,作為航母出現的信濃號要面臨缺乏飛行員、艦載機的尷尬,日本在1943年就陷入了鋁材料缺乏與優秀飛行員損失殆盡的局面,信濃號作為航母出現也發揮不出太大的戰鬥力。而作為戰列艦出現的信濃號,受制於日本大本營對戰列艦的重視,信濃號也不會在早期發揮出作用,唯一的貢獻就是在後期多吸引美軍幾條魚雷、幾枚炸彈的火力罷了。


軍情解析

信濃號航母幾乎就是“短命航母”的代名詞,完全可以說是日本海軍歷史上最命運悲催的一艘航母,初次下水不足20個小時之後就被美軍射水魚號潛艇發射的4枚魚雷擊沉。屆時,信濃號作為當時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並未起飛過哪怕一架飛機。

信濃號的悲慘命運其實也是日本法西斯命運的一個註腳。至於信濃號建造的背景,是當時日本軍部的臨時起意,也是當時已呈日薄西山之際所謂的“大日本皇軍”作出的無奈之舉。

早在1940年5月4日,日本第三艘大和級戰列艦(即後來的信濃號)開工,到1942年5月已建成了一半。可在當年6月4日便發生了令日本人至今都不堪回首的中途島海戰,短短3天時間之內,日本就損失了4艘大型航母及332架飛機,富有作戰經驗的飛行員與艦員的損失多達3700多名。由此,強大的日本海軍便一蹶不振。可以說,這是日本海軍自建成之日起的一次慘敗,也是日本在二戰中有決定性意義的敗仗。

中途島海戰的慘敗,再加上之前如珊瑚海海戰、第二次所羅門海戰等幾次戰鬥消耗,日本海軍已處於窮途末路的地步。在鼎盛時期,日本曾經擁有10艘航空母艦,而在戰爭後期,僅剩下“鳳翔”號還能勉強使用。因此,日本急需要加速建造航母來支撐當時的戰局。但由於日本多年的窮兵贖武,再加上龐大的戰爭消耗,日本當時要建造新的航空母艦幾乎是難於登天。因此,正在製造的這艘大和級戰列艦便被匆忙拿來改造成航母。

另外,如果作軍力對比,作為日本海軍對手的美國海軍已變得空前強大,在1944年初,航母的數量便達到了50艘,戰機數量過萬,相對於日本海軍,幾乎已呈壓倒性的優勢。這更是刺激了日本要儘快擁有一艘航母的迫切願望。
於是,在這種緊迫的戰爭背景下,可憐的信濃號便應運而生了。

大國策

信濃號最初是大和級戰列艦的三號艦,但是在建造過程中,日本聯合艦隊的航空母艦損失巨大,已經嚴重影響了日本海軍在海上和美國海軍抗衡的能力,因此日本就將信濃號戰列艦改建為了航空母艦。

在曠日持久的太平洋戰爭中,日本聯合艦隊最初佔據了很大的優勢,但是在後來的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等一系列海戰中,失去了大量的航母,直接導致日本聯合艦隊的航空作戰能力受到了巨大的打擊,難以繼續完成作戰任務。而當時,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三號艦信濃正處於建造中,戰前的日本海軍還是非常信賴大艦巨炮的作用的。而在戰爭中,日本海軍最終醒悟,發現航母的作戰效果和威力要比戰列艦強得多。而當時日本海軍又已經損失了大量航母,因此信濃號改建成航母成了日軍的必然想法。

信濃號戰列艦噸位大體積大而且防護較強,改建為航母是非常合適的,只需少量的改造工作,增設飛行甲板。機庫等必要設施即可。不過在其完工時,其作戰任務已經發生了改變。當時美軍已經極為接近日本本土,所以航母的真正作用----提供遠洋空中支援等已經難以發揮了,所以日軍其實是將其作為移動海上機場使用的。但是信濃號比較趕工,比如必要的水密門。抽水泵等都很缺乏。再比如其艦員太新,沒有作戰經驗,一旦艦艇出現大的事故等,就會亂作一團無法進行有效的損害管制,這都為其試航不到24小時便被擊沉埋下了伏筆。

而其實不僅是戰列艦,日本戰時還改造了一些商船等民用艦隻,將其作為航母使用,但是由於工業實力相差過大,日本依然無力對抗美國海軍,最終日本海軍還是戰敗了。


僱傭兵

從英國1939年奇襲塔蘭託基地就可以得知航空母艦的巨大作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再一次證明航空母艦的作用。在1942年日本擊敗英國遠東“Z艦隊”後,飛機用魚雷擊毀在航行中的軍艦就完全宣佈戰列艦的敗落。





而大和級第三號艦“信濃”號是在1940年開始建造的,到了1942年中途島慘敗後信濃號已經建造完成約50%。中途島慘敗後日本損失了4艘主力艦隊航母,對於在戰爭中主張進攻的日本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損失。因為航母機動編隊就是日本殺手鐧。 雖然在二戰時期日本還是將戰列艦作為決戰主力,也曾在萊特灣海戰中將戰列艦派出去,但是效果甚微。


艦首仍然能看得出大和級的特點

所以在1942年將信濃號戰列艦改為信濃號航母。但是到了戰爭後期,日本嚴重缺少資源和合格的水兵,所以信濃號還沒完全建造完成,而且是個豆腐渣工程,所以才會被一枚魚雷幹掉,成為最短命的航母,如果改為戰列艦,估計連戰沉的機會都沒有,連長門都沒有燃料去送人頭,信濃號估計也得坐沉港內。
大和級戰列艦


夜過的流星雨

信濃號在還沒完建成的時候,日本就剛好經歷了中途島大敗,在充分意識到了航空母艦的威力之下,才將信濃號改裝成了航空母艦(裝甲航空母艦)。

那如果信濃號作為航空母艦加入戰艦世界的話,性能數據會是怎麼樣呢。作為大和級三號艦,在裝甲方面其實可以參考大和的護甲。搭載數量的話,介於是跟大風類似的裝甲航空母艦,可以跟大鳳齊平。

總得來說,如果信濃將來有機會進遊戲的話,可能會是一艘9級左右的金幣航空母艦吧。然而可能會被大鳳和埃塞克斯吊打~


戰艦世界

1941年日本海軍提出了“丸五計劃”,即第五次海軍擴建計劃。裡面列出了什麼改大和超大和等各種戰列艦的建造任務(大和,武藏,信濃是丸四計劃的)。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日本已有6艘大型艦隊航母和2艘輕型航母,同時他們計劃還要擴充航母機動的艦隊規模。

但是受制於日本坑爹的飛機產量,航母造不了太多不然飛機不夠用。所以實際建造的航母數量並不多。

(舉個例子,日本二戰中艦載戰鬥機只有一種,就是零戰,但是零戰的總產量只有10500架左右,而美軍一個型號的戰鬥機總產量至少都接近15000架,美軍服役的各型戰鬥機的型號有P-47,P-51,P-40,P-38,F4F,F6F,F4U)

但是讓日本人意想不到的是,僅僅是中途島海戰,日本直接就損失了赤城加賀飛龍蒼龍在內的四艘大型艦隊航母,只剩個翔鶴瑞鶴了。

這下直接把日本人急壞了,本來想的是飛機產量不夠就不怎麼造航母了,結果一下子就掛了一票正航,根本沒法玩。

無奈之下,只得把還在建造的大和級三號艦信濃改來當航母。

信濃是二戰最大的航母,標排就高達62000噸,滿排72890噸,比今天的遼寧艦還大。

不過這航母下水的時候是1944年11月,已經沒啥用了。

非常神奇的是,信濃因為艦體是原來大和級戰列艦的設計,防護與大和級相當,但是僅僅捱了4枚魚雷就炸了。

(防護相似的武藏扛了幾十枚航空炸彈和12枚魚雷)

日本最後殘存的航母機動艦隊已經在萊特灣海戰損失殆盡,海軍航空兵飛行員基本死光,就算信濃不被美軍潛艇炸沉,等到配套的艦載機和飛行員訓練完成估計都是1945年5月,此時離日本投降大概也就3個月的時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