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涵江白塘浮嶼宮突發火災!燒成一片廢墟……

痛心!涵江白塘浮嶼宮突發火災!燒成一片廢墟……

(枯萎淚/攝影)

涵江白塘浮嶼宮,始建於南宋李富,重建於清!

痛心!涵江白塘浮嶼宮突發火災!燒成一片廢墟……

今天,涵江白塘浮嶼媽祖宮突發火災!

剛剛發生,消防人員及時趕赴現場,

現在火已撲滅!!!

火借風勢,火勢兇猛!

始建於南宋,重建於清,痛心!

快訊:2018年3月12日,涵江白塘浮嶼媽祖宮突發火災,火勢兇猛,濃煙滾滾!從視頻中看來:由於要經過橋,救火車也進不去。整個宮廟都要被燒燬了;實在太可惜了!具體著火原因等待有關部門調查!

截止發文前,火已撲滅!

雖然消防員及時趕到,但無奈火勢太大,儘管撲滅了火,小小的一座宮廟瞬間也燒得空空如也,幾乎燒成一片廢墟。

繼涵江東方廿五坎古建築一場大火後

古地古宮廟這一場大火

難道涵江又要損失一個古建築?

懷念涵江白塘浮嶼宮

痛心!涵江白塘浮嶼宮突發火災!燒成一片廢墟……

白塘湖浮嶼媽祖宮(李昇華/攝影)

浮嶼媽祖宮坐落在涵江白塘湖中小島“浮嶼”之上(如圖),亦名天后宮。宮廟始建於南宋時期,據《白塘李氏族譜》錄清乾隆碑記稱為李富建於南宋初,宋景定四年(1263)建橋,使浮嶼宮與岸相接通。明末毀於倭寇,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鄉民集資重建,同時勒《重興浮嶼天后宮序》碑,鐫刻“李富率義兵航海赴前線抗金,遇風浪之險,轉危為安,乃建壇於浮嶼,永薦藻於白塘”。1975年宮廟又進行了重修,同年再次從湄洲祖廟分靈主祭神媽祖。

痛心!涵江白塘浮嶼宮突發火災!燒成一片廢墟……

(劍海/攝影)

現存建築物保存著清代構造,主體建築為磚木結構,坐東朝南,單簷硬山頂,主殿面寬一間單進,長10米、寬8米,佔地總面積2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80平方米。1992年,浮嶼媽祖宮列為涵江區文物保護單位。(湄洲日報 李昇華/文)

痛心!涵江白塘浮嶼宮突發火災!燒成一片廢墟……

(佘琦輝/攝影)

《重興浮嶼天后宮序》記:“自有宋制幹李公破金救主,渡海遭風,叨扶持於一葦,轉危為安,懷德惠於寸衷有感必報,爰建壇於浮嶼,永薦藻於白塘。”浮嶼宮立於白塘湖中,成為風光綺麗的白塘的一個亮點,有媽祖文化色彩。

痛心!涵江白塘浮嶼宮突發火災!燒成一片廢墟……

白塘位於涵江南郊白塘鎮境內。“白塘秋月”是莆田二十四勝景之一,在這聞名遐邇的塘中有一個浮嶼,嶼上建有一座媽祖宮,人們稱之為

浮嶼宮

  乘涵江到黃石的公交車在兩公里處下來,就到了白塘湖畔,站在岸上遠眺,只見白塘水域茫茫,一平如鏡,微風拂臉,令人心胸開闊,漫步沿著塘邊石板小橋迂迥而過,便踏上了浮嶼。

痛心!涵江白塘浮嶼宮突發火災!燒成一片廢墟……

  浮嶼宮,亦名娘媽宮。只見宮中央媽祖塑像,真是仙姿綽約,端重莊淑,凝眸遠眺又微蹙雙眉,彷彿在沉思,又彷彿在脈脈傳情。其實林默也是一個絕美的漁家女,不但貌美,而且心美。因此,在每個興化人心靈裡攜下了一個“雙絕”的烙印。

痛心!涵江白塘浮嶼宮突發火災!燒成一片廢墟……

傳說她出生時不啼不哭,直到滿月時也沒有叫一聲,故取名“默”。林默就是媽祖的原名,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她“幼而穎異,不類諸女”、“十六歲窺井得符,遂靈通變化,驅邪救世,屢顯神異。”“長能乘席渡海”,“常乘雲遊島嶼間”,甚至“飛越海上,拯人於溺”。

痛心!涵江白塘浮嶼宮突發火災!燒成一片廢墟……

還傳說媽祖羽化昇天後,繼續顯靈護佑過往船隻,救助海難,因而被人們尊為海神。白塘中浮嶼的浮嶼宮祀奉媽祖,正是有其一段不平凡來歷的。

痛心!涵江白塘浮嶼宮突發火災!燒成一片廢墟……

據載,北宋末年,白塘洋尾村李富,應宰相李綱傳達朝廷勤王的號召,亦變賣部分家產招募莆方義兵三千,沿海路北上抗金時,航船至興化灣外,突遇狂飆惡浪,義軍暈船嘔吐,船隻顛簸遇險,李富急中生智,

跪在船上供奉的媽祖神像前,虔誠禱告,冥冥天宇間,恍惚傳來一陣輕輕的絃樂之聲,轉眼間,風平浪靜,李富與義旅們轉危為安,隨之即晝夜兼程繼續北上。

痛心!涵江白塘浮嶼宮突發火災!燒成一片廢墟……

  途中,李富聞南宋將領韓世忠被粘罕的金兵圍困城中,正臨斷糧之危,李富即率義軍從水路突入城中,韓軍得了李富送來的糧草,堅持到南宋援軍的到來,裡外夾攻,殺得金兵丟盔棄甲落荒而逃。班師回朝後,韓世忠將此事奏報朝廷,高宗皇帝封李富為

殿前統制司幹辦。後人稱李富為李制幹

痛心!涵江白塘浮嶼宮突發火災!燒成一片廢墟……

李制幹受褒封之後,回想出征時在海上遭遇風浪及轉危為安的經歷,特地奏請返鄉,在白塘中的浮嶼上建了一座媽祖宮,並把船上的媽祖神像供在宮中,這就是現在的白塘浮嶼宮

天眷莆邦生聖母,

地鍾浮嶼一湄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