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書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種

湖山書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種

我的青春,我的書聲(一)

文字:林春榮

本期攝影:鄒北軒

引言

“那是一個陰雨連綿的春天,鄭露、鄭莊、鄭淑三兄弟結伴而行,翻山越嶺,風餐露宿,經過數月辛勞的奔波,來到莆田、來到鳳凰山麓。他們的到來很快就引起莆田文化的地震,一開始就築建湖山書堂,親自教授來自中原的核心文化,和千年的儒家思想。”

為迎接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在莆田舉辦,現將莆田知名作家林春榮先生《我的青春,我的書聲——獻給廣化寺釋迦文佛塔》一文予以連載,本期系第一節,由青年攝影家鄒北軒先生攝影配圖。

——莆田旅遊網

湖山書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種

早晨的鐘聲悠揚而又深沉,如風穿過大地的遼闊,穿過大地上的山川和萬物。鳳凰山蘇醒了,所有樹木開始吐芽拔節,所有的飛鳥鳴囀著優美的叫聲,嘰嘰喳喳地響遍山間的每一個角落。木蘭溪甦醒了,從深山奔跑而來的流水,嘩啦啦在城郊的溪道上合奏著水之韻,散發著水溼溼的晨露。小城甦醒了,兩兩三三的人乾淨利落地打開窗戶,又打開了散發著木香的門扉,又點燃了灶火,一縷縷的炊煙,呈現著小城生機盎然的開始。

湖山書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種

一二聲晨讀的聲音,隨之在低低的木屋裡傳出,彷彿是喚醒一天最精彩的記憶。漸漸地,朗誦的聲音透明、優雅、親切,節奏分明、跌宕起伏地掀起這塊土地內心的衝動。隨之,又彙集成早晨最具活力的生命運動,就像一條流水淙淙的河流,滋潤著乾枯的環境,滲透進每一顆渴望的心田,滋潤他們的心智,孕育他們的才氣,激勵他們漫長而又艱苦的求學之路。

湖山書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種

這是南朝陳永定元年(公元557年)秋天的某一個早晨。

湖山書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種

我不知道該用多少筆墨來描述一個文人偉大的穿越,我更不知道這個叫鄭露的名人為何選擇莆田這塊蒲草叢生的土地進行文明的播種。我只知道,那是一個陰雨連綿的春天,鄭露、鄭莊、鄭淑三兄弟結伴而行,翻山越嶺,風餐露宿,經過數月辛勞的奔波,來到莆田、來到鳳凰山麓。他們的到來很快就引起莆田文化的地震,一開始就築建湖山書堂,親自教授來自中原的核心文化,和千年的儒家思想。而在這三百里漫長的路途中,鄭氏三兄弟如何用非凡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如何用熾熱的感情認定莆田這塊遙遠的邊陲之地。歷史沒有留下些許的筆墨,也沒有留下一些文物或實物,一千四百年的風雨,湮滅了所有的痕跡,唯有那座歷經滄桑的湖山書堂依舊能讓我真切地觸摸那一段歷史,那些人開天闢地的創舉。因為他們文化的聲音很快開啟莆田文明的序幕,很快地掀起莆田人讀書的熱情。

湖山書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種

附鳳凰翼,與木石居。

和樂兄弟,遊玩詩書。

鄭露並沒有留下很多筆墨,但這首出自其手的《書堂》詩,真實地記錄了此事。湖山書堂,背山面海,曲徑通達,山坡茂盛的松柏,鬱鬱蔥蔥,風吹過來陣陣樹葉摩擦的聲音,幽靜、自然、優美。鄭露留戀著南山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即使那一脈細細的泉水,也讓他感到知足、愜意。甚至某種相信人與自然的緣分,他願意沉醉其間,讓自己的身心舒適地暢遊在這風水寶地,他再也沒有什麼格外的意念,他只在守望這書堂,守望這些學生的勤奮和努力,守望這塊他深愛的土地。

湖山書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種

倡學功高澤且宏,莊莊奕葉盛雲傳。

三賢文獻儼然在,雲案薪傳夜夜燈。

七百多年之後,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遊歷莆田,留宿南山,寫下這首著名七絕《題南湖書堂》。湖山書堂的出現對莆仙文化教育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莆田就是從這座湖山書堂開始接受文化教育,沐浴儒學思想的風雨,啟動了莆田人科舉進仕的夢想,進而開創了莆田人在宋明兩個朝代舉世矚目的文化崛起,才擁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的盛譽。

湖山書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種

三十多年的風聲,三十多年的雨聲,伴隨著鄭露燈下翻書的書聲,這聲聲如歌如泣,讓他枕書入夢,又讓他夢醒捧書。單調、充實,在陣陣的書聲裡日出日落,他讓書堂成為傳播儒家思想的源泉,他讓書堂成為倡導文化知識的搖籃。他讓莆陽學子認識文化的價值、思想的意義。他讓這塊荒蕪的文化灘塗,成為文明的綠洲,讓一代代莆仙人從此以文化為光榮,以文化為驕傲。

湖山書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種

一千四百多年的暴雨驟雨,淹沒了大地之上無數的建築,獨留下這座價值連城的湖山書院,屹立在千年莆田文化史上,光彩奪目地照耀一條充滿崎嶇的寬闊大路。此後的無數學子擁有充實的生命、輝煌的人生,在那條開滿鮮花和荊棘的道路上,勤讀苦學,擁有學富五車的知識,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擁有忠君報國的信念,從此莆田有幸擁有一條浩浩蕩蕩的文化之河。

湖山書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種

大約鄭露“開莆來學”三十多年後,在一個晨鐘悲鳴的早晨,鄭露含笑地閉上了幸福的雙眼,他留下的珍貴的文化精神,一直激勵一代又一代莆仙兒女奮力進取,不斷探索,去實現每一個人高貴的文化夢想。

湖山書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種

又是一個芳草菁菁的暮春,又是一個吹響文化繁榮的時代,壺公山麓一個叫牛眠埔的山坡,唐太府卿鄭露公墓被青翠的林木所簇擁。長眠了一千四百多年的鄭公,彷彿聽見那驚雷滾滾的春天,即將打開的文化之河,又將澎湃著記憶的浪花,又將洶湧著記憶的浪潮,像他面前的那條日夜不息奔騰的木蘭溪,流向遠方,流向大海……

湖山書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種

未完待續……

湖山書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種

湖山書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種

熱 烈 祝 賀 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十月在莆田舉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