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书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种

湖山书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种

我的青春,我的书声(一)

文字:林春荣

本期摄影:邹北轩

引言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春天,郑露、郑庄、郑淑三兄弟结伴而行,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经过数月辛劳的奔波,来到莆田、来到凤凰山麓。他们的到来很快就引起莆田文化的地震,一开始就筑建湖山书堂,亲自教授来自中原的核心文化,和千年的儒家思想。”

为迎接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在莆田举办,现将莆田知名作家林春荣先生《我的青春,我的书声——献给广化寺释迦文佛塔》一文予以连载,本期系第一节,由青年摄影家邹北轩先生摄影配图。

——莆田旅游网

湖山书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种

早晨的钟声悠扬而又深沉,如风穿过大地的辽阔,穿过大地上的山川和万物。凤凰山苏醒了,所有树木开始吐芽拔节,所有的飞鸟鸣啭着优美的叫声,叽叽喳喳地响遍山间的每一个角落。木兰溪苏醒了,从深山奔跑而来的流水,哗啦啦在城郊的溪道上合奏着水之韵,散发着水湿湿的晨露。小城苏醒了,两两三三的人干净利落地打开窗户,又打开了散发着木香的门扉,又点燃了灶火,一缕缕的炊烟,呈现着小城生机盎然的开始。

湖山书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种

一二声晨读的声音,随之在低低的木屋里传出,仿佛是唤醒一天最精彩的记忆。渐渐地,朗诵的声音透明、优雅、亲切,节奏分明、跌宕起伏地掀起这块土地内心的冲动。随之,又汇集成早晨最具活力的生命运动,就像一条流水淙淙的河流,滋润着干枯的环境,渗透进每一颗渴望的心田,滋润他们的心智,孕育他们的才气,激励他们漫长而又艰苦的求学之路。

湖山书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种

这是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秋天的某一个早晨。

湖山书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种

我不知道该用多少笔墨来描述一个文人伟大的穿越,我更不知道这个叫郑露的名人为何选择莆田这块蒲草丛生的土地进行文明的播种。我只知道,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春天,郑露、郑庄、郑淑三兄弟结伴而行,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经过数月辛劳的奔波,来到莆田、来到凤凰山麓。他们的到来很快就引起莆田文化的地震,一开始就筑建湖山书堂,亲自教授来自中原的核心文化,和千年的儒家思想。而在这三百里漫长的路途中,郑氏三兄弟如何用非凡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如何用炽热的感情认定莆田这块遥远的边陲之地。历史没有留下些许的笔墨,也没有留下一些文物或实物,一千四百年的风雨,湮灭了所有的痕迹,唯有那座历经沧桑的湖山书堂依旧能让我真切地触摸那一段历史,那些人开天辟地的创举。因为他们文化的声音很快开启莆田文明的序幕,很快地掀起莆田人读书的热情。

湖山书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种

附凤凰翼,与木石居。

和乐兄弟,游玩诗书。

郑露并没有留下很多笔墨,但这首出自其手的《书堂》诗,真实地记录了此事。湖山书堂,背山面海,曲径通达,山坡茂盛的松柏,郁郁葱葱,风吹过来阵阵树叶摩擦的声音,幽静、自然、优美。郑露留恋着南山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即使那一脉细细的泉水,也让他感到知足、惬意。甚至某种相信人与自然的缘分,他愿意沉醉其间,让自己的身心舒适地畅游在这风水宝地,他再也没有什么格外的意念,他只在守望这书堂,守望这些学生的勤奋和努力,守望这块他深爱的土地。

湖山书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种

倡学功高泽且宏,庄庄奕叶盛云传。

三贤文献俨然在,云案薪传夜夜灯。

七百多年之后,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游历莆田,留宿南山,写下这首著名七绝《题南湖书堂》。湖山书堂的出现对莆仙文化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莆田就是从这座湖山书堂开始接受文化教育,沐浴儒学思想的风雨,启动了莆田人科举进仕的梦想,进而开创了莆田人在宋明两个朝代举世瞩目的文化崛起,才拥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盛誉。

湖山书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种

三十多年的风声,三十多年的雨声,伴随着郑露灯下翻书的书声,这声声如歌如泣,让他枕书入梦,又让他梦醒捧书。单调、充实,在阵阵的书声里日出日落,他让书堂成为传播儒家思想的源泉,他让书堂成为倡导文化知识的摇篮。他让莆阳学子认识文化的价值、思想的意义。他让这块荒芜的文化滩涂,成为文明的绿洲,让一代代莆仙人从此以文化为光荣,以文化为骄傲。

湖山书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种

一千四百多年的暴雨骤雨,淹没了大地之上无数的建筑,独留下这座价值连城的湖山书院,屹立在千年莆田文化史上,光彩夺目地照耀一条充满崎岖的宽阔大路。此后的无数学子拥有充实的生命、辉煌的人生,在那条开满鲜花和荆棘的道路上,勤读苦学,拥有学富五车的知识,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拥有忠君报国的信念,从此莆田有幸拥有一条浩浩荡荡的文化之河。

湖山书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种

大约郑露“开莆来学”三十多年后,在一个晨钟悲鸣的早晨,郑露含笑地闭上了幸福的双眼,他留下的珍贵的文化精神,一直激励一代又一代莆仙儿女奋力进取,不断探索,去实现每一个人高贵的文化梦想。

湖山书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种

又是一个芳草菁菁的暮春,又是一个吹响文化繁荣的时代,壶公山麓一个叫牛眠埔的山坡,唐太府卿郑露公墓被青翠的林木所簇拥。长眠了一千四百多年的郑公,仿佛听见那惊雷滚滚的春天,即将打开的文化之河,又将澎湃着记忆的浪花,又将汹涌着记忆的浪潮,像他面前的那条日夜不息奔腾的木兰溪,流向远方,流向大海……

湖山书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种

未完待续……

湖山书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种

湖山书堂,莆田文化的千年火种

热 烈 祝 贺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十月在莆田举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