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原是李白感冒時所寫 而且還有續集 你知道嗎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這首《靜夜思》大家最熟知不過了,卻鮮有人知這首小詩是李白何時所作,何地所作,因何而作,更不知此詩尚有續篇。

欲知詳情,且聽我一一道來。

《靜夜思》原是李白感冒時所寫 而且還有續集 你知道嗎

701年,李白生於四川江油市青蓮鄉。五歲時,李白發矇讀書,始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十五歲時已有詩賦多首,名揚於社會。十八歲隱居讀書,並在省內旅遊,增長了不少閱歷和見識。

時年李白24歲,放在今天也就是90後,這一年李白開始了辭親遠遊的生涯,也就是“漂”。先在省內漂,成都、峨眉山都留下足跡,後來泛舟東下至重慶,越飄越遠。

時年25歲,終於把四川境內的名山大川都遊覽遍了,正式出蜀,仗劍去國。

26歲這一年的春天來到江蘇揚州,一直呆到秋天。

秋天是最容易感冒生病的季節,這一天,是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之治十四年)舊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好巧不巧就感冒了。

《靜夜思》原是李白感冒時所寫 而且還有續集 你知道嗎

當時,李白住在揚州的一家客棧。

夜,是深夜。

月,是明月。

李白頭疼發燒,鼻塞流涕,輾轉反側,難以成眠。索性掀開剛捂熱乎被子,坐起身來。此時,月光透過窗欞,灑向屋來。

望著皎潔的月光,李白低下頭,思緒萬千:兩年了,漂了兩年了!一次沒有回過家,家裡的父母還好嗎?兄弟姐妹還好嗎?親戚朋友還好嗎?那曾經的一山一水還在嗎?一草一木還有嗎?我一個人出門在外,感冒了連個關心的人都沒有,也沒有人告訴我要多喝熱水,也沒有人給我端茶送藥.....................

說來也是,人什麼時候最想家,就是在自己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才會想家。

想到這裡,李白鼻子一酸,一首詩湧上心頭,隨口吟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靜夜思》原是李白感冒時所寫 而且還有續集 你知道嗎

後來李白覺得這首靜夜思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思想之情,便又作一首《秋夕旅懷》:

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

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

目極浮雲色,心斷明月暉。

芳草歇柔豔,白露催寒衣。

夢長銀漢落,覺罷天星稀。

含悲想舊國,泣下誰能揮。

後來,兩首詩一直流傳至今,遂成經典。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

意思是李白的詩句都是隨口吟來,並沒有考慮工整,正因為這樣卻更加工整。

網上對《靜夜思》有韻譯一首,請欣賞:

皎潔月光灑滿床,

恰似朦朧一片霜。

仰首隻見月一輪,

低頭教人倍思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