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是华夏民族 不是华冬、华春、华秋

华夏儿女,中华民族。

我们总是这么骄傲的自称,早已习以为常。

可是为什么是华夏,不是华冬、华春、华秋?

又是一个知识点死角。

解决问题,我喜欢从根源上讲起。

为什么我们是华夏民族 不是华冬、华春、华秋

华夏、中原、中华、中国。

这四个词看得懂汉语的人都不陌生。

“中华”一词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中国”的出现比“中华”早了足足一千多年。

古时,中国,是政权概念,指的是统治的疆域。

中华,是民族概念,指的是居住的族群。

中原,是地理概念,指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最后说华夏。

其实“华”是一个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夏”的。

“华”的繁体字是“華”,上面有个草字头,就是“花”的最早写法。

它共有三种意思:花朵、开花、光华。

后来慢慢发展成一个褒义的形容词,表示繁华、文明、进步之意。

孔子的《诗经》中,对“华”多有提及: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昔我往矣,黍稷方华。尚之以琼华乎尔。

另外夏朝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开端,而到了周朝,“夏”就不专指一个朝代了,而是指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族群或国家,就是中原。

孔子曾以“诸夏”称呼周朝的诸侯国,意思是“这些个国家”。

而“华夏”是借用“华”文明进步的意思,来跟周围国家和民族对比使用,来显示自己的文化优越感。

“华夏”以外的文化低的地区和民族,就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后来,“华”被单独使用,表示“华夏”,简称“华”。

为什么我们是华夏民族 不是华冬、华春、华秋

那么“中华”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中国”一词原指周王朝的都城,以中为王,表示高高在上。后来,又指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诸侯国。

此时,“中国”和“华”的概念变得一致了。

因此,“华”和“中国”类推使用,“中华”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此后,“中华”作为我们的民族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可不知道自己祖国名称的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