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威縣文物勝蹟:威縣古墓葬

一、 定陵

威縣縣城西北4公里處有一大高廟村,道西北0.5公里處又有一小高廟村,定位於大高廟和小高廟之間。

據考,西漢平帝劉衡元始二年(公元二年),封代章王玄孫之子劉如意為廣宗王,食邑廣宗。後薨於廣宗,埋葬於此(即現在的定陵遺址處),並築臺建廟,廟外豐碑巨碣,陵前俑馬成列,華表高矗,後來嬪妃附葬,在其西部又築一陵,稱西陵,敕名曰定陵,今僅存高臺2座及磚石瓦片的痕跡。2座高臺位於大高廟和小高廟之間,東西相望,東臺高20米,周匝54米,西臺稍低於東臺。“文化大革命”前,東臺之上有一古廟,廟外有柏樹1株,枝葉密茂,粗可3入圍,相傳為唐代遺物。“文化大革命”中樹被砍去,廟亦無存。1984年定陵核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探訪威縣文物勝蹟:威縣古墓葬

二、範質墓

位於威縣范家營村西北。該墓為橢圓形土墳,高1.5米,平均直徑為5.5米。範質(916年~964年),字文素,北宋建隆時宰相,後為太子太傳,繼封魯國公。死後,因其臨終囑不許向皇帝請封諡號,不要刻碑立傳,故無碑記。範質基於1988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戚霍寨墓

位於縣李案鄉戚霍寨村東南200米處。此墓為元代墓群,系圓形磚墓。高2米,直徑2.30米。1986年12月14日正式發掘。墓頂距地表0.70米,是一座夫妻合墓,墓主不明。出土有瓷罐、瓷碗、銅鏡、陶虹、骨簪、錢幣等10餘件。1988年,墓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探訪威縣文物勝蹟:威縣古墓葬

四、王浚墓

位於威縣李寨鄉馬安陵村北,在縣城東偏北1.5公里處。墓為圓形土丘,高5米,平均直徑9米。王浚為明朝都御史。1988年,王複墓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基地 1990年,該墓仍保存完好。

五、劉含鍔墓

位於威縣縣城東北31公里處,墓為圓形土丘,高0.7米,平均直徑3米。墓左側一石碑。1990年,該墓仍保存完好。劉含鄂(1844年-1905年),清同治癸酉年科舉人。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科兵部觀政進士。1988年劉含愕墓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探訪威縣文物勝蹟:威縣古墓葬

六、趙三多墓

位於威縣沙柳寨村西北250米處。墓為圓形土丘,高0.75米,平均直徑2、5米。墳前豎一漢白玉碑,上書:三多之墓。三多,威縣沙柳寨村人,清末義和團著名首領之一,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被清政府殺害,葬於此地。1988年此墓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