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可能是你的“孩子”

有一個年齡20+的大女孩最近苦惱地向我傾訴,她的媽媽一直習慣性地希望她對自己完全透明,希望掌握她所有的動態和隱私。她的媽媽有一句至理名言是:“你都是我生出來的,所有東西都是我的,隱私也是我的…”她想知道,面對這樣的媽媽她該怎麼辦?

文/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這樣的媽媽很明顯存在著個人界限不清,將自己內心的不安全感和控制感投射到子女身上的問題。

當一個人非常渴望與他人連結,或者對於生活有強烈不安全感時,他一般以兩種方式解決:一是尋找朋友、愛人去建立深層連結,共同來面對艱難未知的生活;二是生個孩子,自己製造出一個天然有著深層連結的對象,然後將自己的期待安放在孩子身上。

所以,表面上看他們是父母,他們的所作所為是為了孩子,但實際上,在心理層面上他們卻是孩子,不停地在向自己的孩子索要連結、承諾與安全感。

父母,有可能是你的“孩子”

在孩子幼年的時候,這樣做的害處還不太明顯,畢竟緊密的連結也是孩子需要的。

但是,一個人要真正成熟,就一定得經歷——分離。孩子經由分離過程形成並確認對自己生活的認知與掌控,這樣才會有能力、有勇氣獨立面對艱難未知的生活。

但這時,如果他們的父母在當年並沒有很好地完成分離,那麼現在,他們也就很有可能阻撓孩子的分離進程。

父母,有可能是你的“孩子”

如果青春期孩子的分離被阻撓,他一定會產生強烈的反抗與不滿情緒,但這時如果父母以親情、孝道作為理由來約束、壓抑孩子,這種觀念被孩子認同後,便會漸漸扭曲他的心態

他無法獨立,就得繼續與父母保持一種共生的狀態。

如果分離以一種不可抗拒的方式發生,比如結婚離家或者父母去世,那麼他就又要重複父母的輪迴。

父母,有可能是你的“孩子”

所以,打破這個輪迴的方式,要麼是子女努力保持與父母的合理界限,以“先苦後甜”的方式幫助父母進行心智成長,要麼是父母自己意識到問題,努力讓自己成長起來,完成與子女的分離,並找到自己人生新的價值立足點

無論是誰做出這種改變,都需要耗費巨大的力量,但這麼去做,正是真正的愛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