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海上蘇武,人稱六不總督,最後卻被俘虜展覽

一直以來,清朝一直被人詬病,可能是因為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也有可能清朝簽訂了太多的不平等條約,割讓了很多領土,所以清朝一直不被人喜歡,清朝被外國欺負還是從鴉片戰爭開始。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起因是因為大清禁菸,損害了英國的利益,通過這麼長時間的瞭解,英國也發現大清雖然大,但是不堪一擊,所以他們才有膽量千里迢迢來到清朝,挑起戰爭,戰爭以清朝失敗而告終,簽訂了《南京條約》,清朝割地又賠款,還開放了通商口岸。

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起因則是亞羅號事件,處理這件事情的兩廣總督是葉名琛,正是因為他處理不當,所以引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實際上這個呢也只是一個藉口,沒有亞羅號也會驢羅號,所以這個事情也不能完全怪葉名琛。

自詡海上蘇武,人稱六不總督,最後卻被俘虜展覽

葉名琛這個人還是很厲害的,葉名琛,字昆臣,不到18歲就考取了貢生,不要說在清朝歷史上,自打有科舉以來都是少有的,這也得益於他出生書香門第,從小受到薰陶有關。葉名琛不到40歲就已經成為廣東巡撫,可以說是一個封疆大吏了。

後來發生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葉名琛已經是兩廣總督、體仁閣大學士了,葉名琛升的那麼快跟他的強悍手段有關,他不斷的鎮壓兩廣地區的起義,上報給咸豐皇帝的都是一份份剿匪的數字,而且他心狠手辣,從不拖泥帶水,就連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葉名琛上報的依然是一份份剿匪的數字,對於英國的進攻卻視若不見。

亞羅號事件是英國蓄意挑起戰爭的一個藉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只是葉名琛處理的不得當,或者說英國人認為葉名琛處理的不得當,所以英國軍隊開始攻打虎門,直到廣州城下,而葉名琛採取的態度是不戰、不和、不守,一方面他表現的很鎮定,另外一方面他又不進行積極的抵抗,而是把這些事情交給了人民和總督衙門建的“ 長春仙館”裡的呂洞賓和李太白,他堅信有這兩個神仙的保佑,十五天內,英國必然退去,可是英國不是國內的起義,他們也不會被這所謂的神仙嚇到,依然攻打廣州城,加上當時廣東的軍隊都調去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廣州城破,葉名琛被俘。

自詡海上蘇武,人稱六不總督,最後卻被俘虜展覽

廣州城被攻破,葉名琛採取的措施是不走、不降、不死,不走所以葉名琛被俘,被俘虜以後,他也不投降,而且他也不自殺殉國,為的是能夠見到英國君主,他仿效的是被匈奴扣留下來的蘇武。

英軍把葉名琛帶到了印度的加爾各答,葉名琛還帶了足夠的糧食,只吃自己的糧食,不吃英國的食物,英國人逼迫葉名琛身著朝服,腳穿朝靴,頭戴三眼花翎紅纓帽,坐在玻璃房中像動物一樣被人參觀。玻璃房外掛有一個牌子,上面赫然寫道:清國公爵,被俘虜至此,大家可以免費參觀。

自詡海上蘇武,人稱六不總督,最後卻被俘虜展覽

這個時候葉名琛還幻想能見到英國的君主,所以他每天讓翻譯翻譯當地的報紙,以瞭解國內的事情,但是當他了解到自己只是被囚禁在印度,沒有可能見到英國君主的時候,他心灰意冷了,從此他開始絕食,最後連餓帶病去世,臨絕並無別話,只說辜負皇上天恩,死不瞑目。

不管是海上蘇武,還是六不總督,葉名琛都沒有做好,不可否認,如果在沒有外國侵略的情況下,葉名琛絕對是皇帝眼裡的好官,可以幫皇帝處理很多棘手的事情,但對於國家來說,他並不是,對於老百姓就更不是,他學習蘇武只是學了個樣子,並沒有學到他真正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