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女子手上帶的指甲套叫什麼,有什麼講究?

以史為借

清宮女子手上戴的指甲套叫“護甲套”或“護指套”或“金驅”。其實,護甲並非是清代專屬,存在的歷史可追溯到漢朝。吉林省老河深地區出土的漢代金護指即可證明。

女性為什麼要戴護甲呢?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理由,就是戴護甲的人群都不需要再從事體力勞動,護甲既能夠保護指甲,也能直接作為一種地位的象徵。所以,護甲的質地有金、銀、玉、玳瑁、銅、琺琅等多種材料,造型也華麗、多樣。再深想一層,這就源於古人獨特的審美了。《詩經·衛風·碩人》雲姜莊“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孔雀東南飛》寫劉蘭芝“指如削蔥根”。可見,古人覺得女性的手要白、長、尖才美。所以,女性選擇戴蓄指甲來延長自己的手。唐代顧況《宜城放琴客歌》誇女性有“頭髻鬈鬌手爪長”的句子,可見這一習慣的普及。但指甲養長不容易,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器具來保護指甲了。更不用說造型精美的護甲可以直接滿足對手指的裝飾效果。清代護指大多捲成錐桶狀,套至手指中上部,下寬上尖,稱弓形,由基部到指尖順勢而收,自然流暢。最多可以帶四指,日常一般戴在無名指和小指。護甲成對製作,但是后妃們一般並不成對佩戴。護甲既然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徵,自然要有所差別。一般都長度都不能超過皇后或太后。一些受寵的太監也會在尾指套一隻以示恩寵。

明清時期一些貴族男子也會在手上佩戴護甲。這是一種上層社會的流行趨勢。讓人不得不感嘆,當時的社會階層分化之大,普通貧民百姓吃飽穿暖也就是最大的願望了,而社會上層的搶佔的財富在極盡揮霍。這樣的“畸形”審美需要今人多多深思啊。


國家人文歷史

清宮戲裡的娘娘們大都戴著各色精美絕倫的護指套,這件飾物大概稱得上是清宮特色了吧,現代人在晚清慈禧太后的舊照中也見過不少。

清宮戲裡的娘娘們大都戴著各色精美絕倫的護指套,這件飾物大概稱得上是清宮特色了吧,現代人在晚清慈禧太后的舊照中也見過不少。護指套,顧名思義,是保護指甲用的,清宮的皇后、嬪妃們都愛蓄長指甲,以顯示身份尊貴的婦女纖纖玉指,不沾陽春水的高雅美觀,可指甲太長就容易劈裂折斷,為了保護這種細長脆弱的指甲,就需要在指甲外加罩一個套筒,這就是護指器物產生的由來。

清宮的皇后、嬪妃,極喜歡蓄指甲。一般來說,蓄一根一寸長左右的指甲,通常需要半年以上,而且稍不留神,就會劈裂折斷,為了保護這種細長的指甲,特在手指上加罩一個套筒,以起到保護的作用。這就是人們俗稱為護指的器物。除大拇指需要靈活不受限制外,其餘各指都可以戴這種護指,既可以對稱成套地戴,也可以單手或單指戴飾。

護指套是滿族貴族女性中的時尚,只侷限於皇家的女人,開始是作為保護指甲的裝飾品,後來隨著發展演變成為一種獨立的手上的裝飾品,並且發展的越來越奢華考究,製作的原料也更加貴重,完全演變成奢侈的裝飾品!不僅是身份的象徵,後宮上至皇后妃嬪下到管事嬤嬤宮女的戒指都有嚴格的規定。

當然,護指套的作用不光是保護指甲,它甚至是滿族貴婦(僅限於皇家女眷)彰顯時尚的一個載體。經過長期的演變,護指套已從最初的單純護甲用品發展成了一種獨立的手上裝飾品,其製作原料越來越貴重,款式也越發細緻考究,儼然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

據考證,清宮后妃的指甲套質地有金、銀、銅、玉、玳瑁、琺琅等多種材質,利用鏤空、鏨花、鑲嵌等各種製造工藝裝飾而成,紋樣大小由基部到指尖順勢而收,線條自然流暢,背面的鏤空設計亦非常人性化,即便在盛夏酷暑季節佩戴,也不至於悶熱不透氣。

除了等級之外,被皇帝寵幸過的宮女和未被寵幸過的所佩戴的首飾也是不一樣的,嬪妃間,產過皇子和沒產過皇子的也是不同。總之身在皇宮,衣物首飾穿戴皆有嚴苛的定製,因為穿錯一件衣服、戴錯一件首飾而犯下僭越之罪,莫名其妙死掉的人,那是數不勝數。


三十六說史

我們在清宮戲裡,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指甲套,無論從有些清朝宮廷老照片裡,還是慈禧太后的照片。


在熱播劇《甄環傳》裡面,動不動張牙舞爪似的長指,更是把這種雍容華貴的護指展現個遍,有金、銀、銅的材質,也有各種玳瑁珠寶,更有工藝上鏤空紋飾的華麗,讓我們看了個飽!

是的,這些指甲套又叫“護指”,也有說叫“金驅”,我剛好有個朋友是滿族人,她說她奶奶的老首飾盒裡就有祖上流傳下來的護指,只是沒有《甄環傳》裡那麼長那麼漂亮豪華。


據朋友說原來清朝在關外還是滿族的時候,有些貴族小姐就有這東西。


滿族的女兒未出嫁前在孃家是地位很高的,俗稱“姑奶奶”,家裡的兄弟都會讓著寵著,這樣養出來的女兒有性子,敢說話,敢騎馬,敢揚鞭。


她們在家裡也不用幹什麼活,社交活動的時候,就必須要給指甲戴上這種指套,堪堪蘭花指,既顯出“十指不染陽春水”、不用幹活的高貴感和家世,又顯出本“姑奶奶”的淑女風範。

清朝取了江山後,把這護指作為皇家首飾之一,成為宮廷專用,就像皇后和各品級貴人的那套頭面一樣,護指也是有規制的,依據貴人的等級,在材質珠寶上有不同的規定。


有些官員貴婦從宮廷回來後,也會訂做個藏在珠寶盒裡,自己在閨閣裡有時候偷著戴戴,仿造宮裡貴人的舉止,只是用的材質和珠寶還有工藝絕對不敢出格到挑戰宮裡規制。

皇家有皇家的講究,民間也有民間的仿製。

清朝到中期以後,江山大定,中晚期放鬆了對民間的稍許管制,對民間女性首飾的就沒有盯得那麼緊了。


尤其是乾隆下江南之後,民間開始也有流傳,依家裡貧富程度打造的檔次和精製度不同,但和宮裡的金貴肯定沒得比,也不敢越制,即使是打造的工匠也只按民間的打法。


護指這種首飾,美則美矣,但是戴著很不方便民間生活,不象項鍊耳環戒指戴著不影響行動,所以作為首飾的一種,流傳下來使用並不廣。


比如說甄環這張劇照,手能撐到頭嗎?撐不到吧,只能算叉著頭吧。


還會讓人擔心戴這種指套是不是打起架來很厲害、對情敵或男人隨便就一撓?想想就可怕。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指甲長是富貴的象徵。

清宮的皇后、嬪妃,極喜歡蓄指甲。一般來說,蓄一根一寸長左右的指甲,通常需要半年以上,而且稍不留神,就會劈裂折斷,為了保護這種細長的指甲,特在手指上加罩一個套筒,以起到保護的作用。


溫柔只給意中魜

在清宮劇中,我們經常看到後宮嬪妃的小指、無名指戴著長長的指甲套,十分華麗。這種指甲套被叫做「護指」,亦被稱為「金驅」,顧名思義,就是保護指甲的套子。清代護指大多捲成錐桶狀,套至手指中上部,下寬上尖,稱弓形,由基部到指尖順勢而收,自然流暢。


我們現存的宮廷遺物來看,清宮護指多采用貴重材質和繁複的工藝。地有金、銀、玉、玳瑁、銅、琺琅、玻璃等多種材料,在製作藝上採用鏨刻、錘揲、焊接、鐫、鏤、累絲、鑲嵌等手法,結合凸起、陰線、陽線、鏤空等作法、再加上金鑲珠寶玉石和複雜的掐金絲、點翠。


要說這護指的出現得從中國古代留指甲的文化說起了。中國自古就流行留指甲,男性文人士大夫常以 蓄甲表達自己養尊處優的地位,而女性留指甲主要為了美。

手指的審美標準主要有三點:尖、長、白。《詩經·衛風·碩人》雲姜莊「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孔雀東南飛》寫劉蘭芝「指如削蔥根」,唐代詩人韓偓的《詠手》更直白:「腕白膚紅玉筍尖」。
膚白源自天成,而「尖」和「長」還能後天彌補,這就是女性蓄甲的直接目的:讓指甲延展手指,使得手形看起來又尖又長,起到很好的美觀修飾作用。

人的長指甲十分脆弱,護理起來特別麻煩。例如慈禧太后每天晚上臨睡前要用熱水先把指甲泡軟,用工具校正,再用小刷子把指甲裡外刷一遍,最後用翎子管吸上指甲油塗抹均勻以保護指甲。如此麻煩養護出來的指甲自然需要倍加呵護,一個堅硬的保護套必不可少。於是清朝就發展出花樣繁多的護指。所以指甲套的第二個功能便是保護指甲。


滿族貴婦梳兩把頭,髮髻高聳向上伸延;厚達四、五寸的高底鞋將腳部托起;上衣袖口呈馬蹄狀將手背遮蓋;雙手飾戴纖長的護指,可以達到與服飾和諧統一的裝飾目的。後來護指不僅有保護功能,還是女性的重要首飾。旗人在訂婚時男子送給女子的訂婚物就必備護指。

沒想到小小的指甲套裡蘊藏著這麼多的文化淵源!


姒莞萱

這在清宮戲裡是很常見的,並且在清朝留下的照片中也能看到,清宮的娘娘和妃子都帶有一個長長的指甲套,顯得很是雍容華貴。那麼它有什麼講究呢?

第一,身份的象徵。沒有看到哪個奴婢還帶有指甲套的,說明帶指甲套的都是有地位的人。

第二,保護指甲。

試想這些貴人們是兩手不沾陽春水的,指甲是很長的,愛美的女性都會留長指甲。然而,我覺得他的實際作用就這一個,因為帶上它是很不方便的,拿針,拿筆都是很不方便的。

第三,就是這種獨特的審美了。他們可能認為這樣更能展現女性的柔美和優雅。


那麼你覺得還有什麼講究和作用呢?歡迎留言,我是歷史鐵老師!


歷史鐵老師

護指套

在清朝比較常見於一些達官貴人的女子手上。這個可以說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但是佩戴護指套也是有嚴格的等級區分的


非凡48106683

清宮女子手上戴的指甲套叫“護指”或“金驅”。其實,這東西的歷史可追溯到漢朝,並非清宮專有。而且,戴這東西,還有相當嚴格的規矩。

戴護指的人都不需要從事體力勞動,護甲既能夠保護指甲,也能直接作為一種地位的象徵。

清朝後宮劃分為九個等級。根據地位不同,有嚴格的品級規制,不能越級戴飾品,也不能降級用飾品,甚至連擁有都不行,也就連過世都不能帶走一些自己喜歡的珠寶。

護甲套多用金銀製作,上面還可能鑲嵌珠玉寶石等珍貴材料。

首先,上面鑲有珠玉寶石的護甲套,只有后妃、嬪一級才有資格戴,其他女官只能戴素樣式的,不許鑲嵌。

鑲嵌寶石的數量,皇后的護甲套上,每支可以鑲三顆東珠,一般妃子,每支可以鑲兩顆東珠,她們可以搭配其他寶石一起鑲嵌;嬪不可以用東珠,只能用一顆一般珍珠。

後、妃可以戴有顏色的彩鈿護甲套,但只有後可以戴紅色的。嬪不可以戴彩鈿護甲套。

清代傳世的指甲套很多,這可能與滿族婦女的盛裝有聯繫。清宮的皇后、嬪妃,極喜歡蓄指甲。一般來說,蓄一根一寸長左右的指甲,通常需要半年以上,而且稍不留神,就會劈裂折斷,為了保護這種細長的指甲,特在手指上加罩一個套筒,以起到保護的作用。除大拇指需要靈活不受限制外,其餘各指都可以戴這種護指,既可以對稱成套地戴,也可以單手或單指戴飾。


純鈞LHGR

美女你好!謝誠邀。實在不好意思😣。本人才疏學淺,這類問題實在無法回答。非常抱歉!今後我會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的。晚怡!做個好夢!!🌸🌸😊😊


手機用戶50637192012


看大家說了那麼多清宮舊史,其實自《甄環傳》後,這種護指早已圈了無數粉,網上早就有這種“甄環傳護甲套”,看評論賣得很好,還包郵。


還有很多更漂亮的簡化了的銀質指套,配上纖纖玉指,怎麼看都美啊。


這種叫“護指”或“護甲”,其實很不方便每天的工作生活。

個人覺得,這種旗人的“護指”和“花盆底”到後來慘無人道的“裹腳”的出現,是不是和滿人個頭偏矮、手短腿短有關,你看,手指加長、加厚底鬆糕鞋、硬把大腳讓它弓起來顯高點……筆者是恍然大悟,原來當時滿人女子嫌自己太矮、男人嫌女人手腿短小粗壯,確實是啊,你看乾隆下江南和清朝的江湖女子就穿的普通平腳的繡花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