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時在各地建有滿城,但現在不見遺址,是否辛亥革命時被毀了?滿人下場如何?

老三老四2

滿清入主中原,罪惡滔天,諸如嘉定三屠、剃髮易服、圈地運動、文字株連……他們一邊屠殺漢人,一邊奴役漢人,清廷讓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騎在漢人的頭上,讓廣大漢人為他們種田、交稅、服役,甚至淪落為旗人的包衣奴才。

滿人當然害怕漢人造反,所以他們在全國的主要城市修建滿城,派滿人士兵及其家眷駐紮在那裡。這些滿人不事生產,趾高氣昂,對漢人擺出一副統治者的面孔。

漢人受欺壓已久,仇滿已久,所以在太平天國時期,發生過幾場大規模的針對滿人的屠殺事件。例如南京的滿城原有三萬人,城破後只剩九百人。

問題是,即使在太平天國極盛時期,也沒有把勢力延伸到半個中國,全國那麼多滿城,完好無損的居多。

那麼到了辛亥革命時期,漢人有沒有繼續對滿人實施報復呢?各地滿城的結局又是什麼樣子呢?

我們先聽聽魯迅是怎麼說的。

民國元年,也就是1912年,魯迅到新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部就職。

那時候,臨時政府設在南京,所以教育部也在南京。

南京有一座滿城,魯迅從那裡經過,看到如下景象:

有一二年老的滿洲婦女,住在沒有門窗的破屋裡蠕蠕而動,見有人來,驚懼如小鼠,連說:“沒有什麼,沒有什麼!”

這個景象說明什麼?說明南京的滿城肯定在辛亥革命期間受到過劫掠,甚至還有可能發生過屠殺,否則那兩個滿洲婦女見了魯迅不會那麼害怕。

魯迅回憶道,清朝尚未滅亡時,他去南京水師學堂上學,經過滿城,曾經被滿洲小孩辱罵過,可見當時滿洲人從骨子裡是歧視漢人的。而到了辛亥時期,革命軍一進城,滿城裡的旗人就尿了褲子,他們中一些婦女擔心遭到強暴,投井自盡;一些男丁則找到炸藥,試圖集體自殺。炸藥爆炸時,炸死了幾個革命軍,革命軍以為滿城裡的旗人要搞暴動,便衝殺進去四處放火,把滿城給燒了。

1928年,蔣介石率領國民黨推翻北洋軍閥,統一南北,遷都南京,南京城中殘留的旗人開始向政府請願,要求政府對他們在辛亥期間受到的傷害進行補償。旗民代表趙金剛遞交的文件上寫道:“辛亥變更而後,凡我旗民七千餘,慘死過半。”如果他沒有誇大數字,那麼我們可以算出來,辛亥時期僅南京滿城的旗人就被殺死了三四千人。

我是河南開封人,當年清政府

我的老家開封也修了一座滿城,城中旗人“秉性傲惰,平日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漢籍商民每受其苦”。清朝一完蛋,我老家的漢人開始報仇,“藉端報復者有之,乘機掠奪者有之,該旗民如豚在圈,任人蹂躪。”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所有的民族矛盾都有其歷史根源,毋庸諱言。

然後我們再看看四川成都的滿城。

成都滿城俗稱“少城”,於康熙年間修築而成,周長大約五華里,有八條街道,每條街道又有衚衕三條,形如蜈蚣。滿清統治之時,這個滿城是成都最豪華的住宅區,嚴禁漢人入內,極盛時期有滿人三萬居住其中。

1911年冬天,一群亂兵和大批漢人百姓攻入少城,搗毀了一部分住宅,也屠殺了一批試圖反抗的滿人。

1913年,四川省政府下令拆掉少城,城中旗人失去生計,坐吃山空,紛紛賣房,有的淪為車伕、小販、盲流、縫窮的婦人……

現在的成都人民公園在民國時叫做“少城公園”,是在滿城遺址上修建的

平心而論,民國政府要比太平天國文明得多,辛亥革命時期各地新成立的軍政府不僅不鼓勵漢人屠殺滿人,而且還出榜禁止,努力勸諭,儘可能化解民族矛盾。

但是到了民國成立後的一二十年間,全國各地的滿城都消失不見了。這倒不是因為漢人的報復和搶掠,而是因為政府要發展經濟,要重建城市,要拓寬道路,不得不拆掉那些失去駐防意義的滿城

以我老家河南開封的滿城為例,它是在1922年被馮玉祥拆毀的,先是改建為軍營,然後又改建成了體育場。

開封體育場本為滿城


開周說宋


滿城是清朝時期的特殊產物,辛亥革命時期的確有過毀滿城的現象,但並非都毀於辛亥革命時期,晚清時期的太平天國起義,清亡時的辛亥革命,民國時期的城市發展拆遷老城區,還有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這些歷史事件才是真正造成滿城現在遺址基本上都沒有的原因。

再說一句現實通俗的話,到了如今,古代的建築物以城為單位的不論滿城還是其他,又有幾個保留下來的,基本上都是鳳毛麟角,就算有也多是復古建築。

而滿人在辛亥革命爆發隨之清朝滅亡後,其高人一等的地位徹底失去,甚至在辛亥革命時期猶如過街老鼠一般人人自危,這期間,有的滿人有驚無險的渡過了當時的惡劣環境,繼續生存下去,有的滿人隱姓埋名換居他地,不敢以滿人自居,一直傳宗接代下去。


1644年清軍入關,遷都北京建立全國性政權,滿族建立起了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先後擊潰了大順李自成、大西張獻忠、明宗室藩王建立的南明,統一了中國,清朝入關之際,對於漢人極度不信任,先是剃髮易服意圖滿化漢人,之後首先以北京為例,將內城漢人悉數遷出,遷入滿人居住以更好的保護愛新覺羅皇帝,更是在全國要地駐紮了八旗軍,以漢人軍隊綠營為主在全國範圍內鞏固統治,以八旗精銳在各大軍事重地駐紮以震懾壓軸,其中八旗子弟居住的地方單獨於漢人居住地,在城市附近建立相對獨立的子城,用以居住,又稱滿城、旗城,所以說滿城是清朝時期的特殊產物,有著很濃重的歷史背景。

辛亥革命可以說是滿漢矛盾的一次大爆發,畢竟清朝入關後先是剃髮易服,後在南方大規模屠城,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等等,所以清末辛亥革命時,滿城被毀也很正常,當時以孫中山為首的同盟會最初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辛亥革命時期為了有利於團結,口號改為“五族共和”,提倡五族是一家人,所以當時既有毀滅滿城之事也不可能大規模的發生,只能說是反抗清王朝的一個時代縮影罷了。

根據辛亥革命時期姓名可考者殉難資料大概估計,西安駐防兩千兩百四十八人,江寧駐防七百零六人,福州駐防九十八人,荊州駐防四百零三人,京口駐防三百二十二人。出處《辛亥殉難錄》。


辛亥革命時期毀滅滿城,屠殺滿人有是有,但並非全國性大規模的,只能說當時的事件對於滿人所造成的震懾作用,其實要比屠殺滿人的人數深重得多。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歷史已經翻篇了,可歷史教訓不能忘記。所謂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人類過去互相屠殺,實則愚蠢。今天,各民族人人平等,要互相團結。不允許個別人搞分裂獨立,那又意味著流血。也不允許個別人重提舊賬,搞民族歧視。佛講眾生平等,何況我們是同一片藍天下的人類,不管種族,無論民族,休談地域,一定要互相尊重理解,和睦相處,合作共贏。人類再不能互相歧視傷害,這也是普世價值觀!


別當真58

天理循環因果報應殺人者人桓殺之出來混的早晚都是要還的!滿人趁亂入關一半的漢族被奴役屠殺,幾百萬回人被殺一百萬苗族被殺,蒙古準葛爾部落被殺到最後一個幼童,用喇嘛教把蒙古族弄到幾乎滅族族群內性病流行,它們滿人是人別人也是人被清算也算理所當然,難道它們比別人高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