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康復後,植入的鋼釘鋼板要取出來嗎?

Kisman4075

骨折癒合以後很多病患忘記取出內固定裝置,也就是植入的鋼板鋼釘,原因是沒有什麼不舒服感覺,也就忘記取出來了,但是我們一般對骨折內固定手術以後的患者交代一年以後需要把鋼板鋼釘取出來。

植入鋼板鋼釘的作用是為了在骨折癒合的過程中對斷端能起到固定加壓、維持其正常解剖位置的作用,也能對術後早期功能鍛鍊起到支撐作用,當骨折癒合牢固,鋼板鋼釘也就失去了其作用效果,反而對人身體來說是異物。一年的時間窗,這個時候如果骨折癒合情況良好,骨質堅固,取內固定的時候鋼板鋼釘和骨質包繞的程度還可以,不用費很大的力氣就可以把螺釘擰出來、把鋼板撬起來,同時不會損傷到過多的骨質。如果時間長久了,骨組織容易把鋼板、鋼釘給包裹的很嚴密,在擰螺釘的時候常會發生滑絲,撬鋼板的時候因為粘的過於厲害,需要鑿骨或者開窗,擴大了骨質的缺損,我們也遇到過十分難取的鋼板鋼釘,甚至有的需要把鋼板剪短才能完整取出,所以時間過長再想取的話手術難度和風險也是隨之增加的。

如果患者年齡較大不可耐受再次手術,那隻能讓鋼板鋼釘留置其體內,還有一些因為經濟條件等原因不取內固定裝置的,但是一旦發生感染或者影響到關節活動等情況,那就要及時的進行取出內固定,所以對於骨折以後的病患,我們建議,也是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取出內固定裝置,防止感染或其他併發症的發生。


醫學慕課

一般情況下,骨折內固定的“鋼板鋼釘”(其實是鈦合金的)的生物親和度都很高,長期放在體內也不會影響病人的健康。但是有一些特殊情況就需要儘早通過手術拆除內固定物了:

1.復位不佳:說白了,就是骨折線沒對齊,或者復位後關節功能受到影響了。這就需要儘快拆除內固定,重新對齊。

2.傷口感染:如果發生了傷口感染、鈦板外露,就要及時拆除。因為鈦板雖然生物相容性不錯,但終究還是異物,異物存在的情況下感染很難得到有效控制。

3.內固定物表面軟組織較少,患者明顯感覺不適:有一些部位的骨折,比如膝關節和腕關節附近,皮膚和皮下組織比較薄,裝上鈦板以後容易感覺頂得不舒服。一般如果骨折線癒合得好,術後一年就能拆除。

4.影響關節活動:有些骨折的內固定物必須裝在靠近關節的部位才能達到有效固定,但是正因為靠近關節,所以有可能影響其運動的幅度。這種情況下一年後也可以拆除。

5.生長髮育期的患者:兒童和青少年因為骨還在發育,內固定的存在可能會限制其延長、增大。所以這類患者應當在骨折癒合後儘早移除內固定,避免長短腳/手和骨骼畸形的問題。


菲利普醫生

鋼板是否要取出並沒有確定的答案,要根據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算要取,一般最快也是在術後一年取。



針對以下情況,可以考慮取出鋼板:


1.幼兒、兒童、青少年體內的鋼板——


這些年齡階段,患者骨骼系統正在發育,如果鋼板長期留置,會影響到骨的正常發育和形態


2.鋼板或者螺釘頂到了皮膚,導致皮膚表面磨耗產生疼痛
——


有些皮膚靠近關節區域,比如肘關節、鎖骨、踝關節、膝關節等,這些關節周圍發生骨折,置入鋼板後,表面皮膚容易遭受摩擦,導致皮膚感染和其他不適。



3.大小關節附近的鋼板,嚴重影響到關節正常活動——


如果因為鋼板影響到了關節

的正常活動,應該儘早取出。


鋼板留置時間過久,可能導致關節僵硬、增生、退變

4.內固定失敗或鬆動


包括:鋼板斷裂,術後感染,骨折不愈

合,鋼板周圍有腐蝕性骨吸收或鬆動等。








倩Sur

本期醫數嘉賓

上海長征醫院骨科 林浩東 主任醫師 教授

骨折手術後鋼板鋼釘要取嗎?

小結

骨折術後內固定物可以不取出。年齡是決定是否取出內固定物的重要因素。


曾經骨折過的部位容易再次骨折嗎?

林:這可能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是不是真的會一定比正常的部位會更容易骨折從目前國內外文獻來講,並不一定,從理論上來講它骨折以後,癒合好,雖然它癒合好了。但是它的骨頭質量可能比正常的骨頭要差一點,所以說從理論上講它可能更容易受傷有一些病人在曾經骨折的部位那麼更容易發生骨折,我們知道這個前面一段時間這個上海隊的這個足球運動員登巴巴他就有兩次骨折。這個第二次骨折還是在這個第一骨折的部位,那麼當然他的是因為受到暴力的打擊,但一般來說你只要不是受到暴力的打擊,它骨折癒合了以後也不是那麼容易骨折的。

小結

骨折癒合以後除非遭遇大的暴力,否則不容易輕易骨折。

醫數

這個不一定哦,要看固定骨骼所用鋼釘鋼板的材質以及被固定的位置了!不過想象一下,如果在肋骨上鑲幾塊鋼板,完全可以用來當護心鏡啊,你牛了!




其實,人的免疫系統的是很強大的,它可以輕易識別出身體內的異物,然後將其排斥出去。骨折後被鑲嵌的鋼釘鋼板當然也屬於異物,這些東西在體內的時間過久,就會引起免疫系統的排斥,但是作為固定骨骼用的鋼釘鋼板又豈是人的血肉之軀能排斥出去的,所以這種情況造成的後果便是鋼釘鋼板處的皮膚肌肉等組織出現紅腫疼痛、皮膚潰爛感染、甚至於鋼釘外漏等嚴重後果!

所以,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當被固定的骨骼已經生長完好的情況下最好將這些鋼釘鋼板從體內取出,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其實,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進步發展,更多的新型材料被研製出來,尤其是鈦合金材質的骨釘骨板,它們具有強度高、力學性質接近人骨,還具有耐疲勞、耐腐蝕、生物相容性良好等特點;它們不僅能作為骨折固定用的材料,甚至能作為人工關節替代人骨;所以說,如果你體內固定骨骼用的鋼釘鋼板是鈦合金材料的,那麼只要是不影響你的關節正常活動,是可以不用取出來的!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如有異議,請指正!


急診內科張醫生

我的是2012年左大腿股骨頭粉碎性骨折,上了一塊鋼板,十二顆鋼釘,在2014年的時候取出的,當時的我已經35歲高齡了。我個人感覺取出與不取出對身體的反應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沒取出的時候連平時走路都很不自然,甚至還有點跛行,最難以忍受的卻是來自骨折處的微微疼痛,不是一陣一陣的,而是,只要你有行走就有疼痛伴隨著你,特別難受!與其讓我長其煎熬痛苦,不如忍受手術檯上短暫的疼痛,所以我果斷地取出了,雖然年齡大了,但是,取出後,來自身體的感受舒服多了!我現在每天堅持晨跑10公里沒有一點骨折的阻礙,如果不取出,那麼,我這一輩子與跑步無緣了!

以我一個過來人的親身體驗,我還是建議有骨折的朋友馬上取出吧,留在體內,那簡直是百害而無一利,別聽那些狗屁磚家瞎逼逼!再說,有些質量不好鋼板,在時間長了以後會與肌肉粘貼在一起,到時候想取出都不是那麼很容易的事情了。取出的最好的時間是2——4年之間,具體的情況視自已的骨骼生長情況。20當以下的青少年1年時間就夠,20_30歲的中青年,1.5年時間就夠,30_40歲的中年人,2年時間就夠,40_50歲的中老年人,2.5年時間就夠,50歲以上的老年人,最多4年時間。


詩歌牛人

現在通常使用金屬板和螺釘或長釘固定骨折(骨折),特別是如果骨折不穩定或關節表面已損壞,並且硬件留在體內。

使用金屬板和螺釘或長釘可以使骨折後的骨恢復到最佳位置,如果可能的話,解剖結構恢復到正常長度,通常對齊,並牢牢固定在穩定位置,而骨發生癒合。

因此,硬件的作用就是在骨折癒合時將其穩定在正確的位置。

正常情況下,上肢骨折癒合約需6周,下肢骨折癒合約需12周。有時,根據損傷的機制和骨折的性質,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一旦骨折癒合,硬件就完成了它的工作。它不再是真正需要的。

但並不總是需要刪除硬件。

直到幾年前,一旦骨折癒合,硬件通常會被移除。

然後整形外科醫生認識到,去除硬件,特別是上臂(肱骨)和前臂骨(橈骨和尺骨)並不總是直截了當的。

他們開始意識到,在拆除硬件後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複雜情況。其中一些併發症可能是嚴重的。例如,由於原始傷害造成的疤痕,在拆除硬件期間,附近的神經可能受傷。如果發生這種神經損傷,它可能會比原來的骨損傷嚴重得多!

此外,通常發現,如果硬件保持原位,大多數情況下似乎不會出現真正的問題。

因此,刪除硬件已不太常見。

有時候,硬件的存在會刺激周圍的軟組織造成不適。對於其他寒冷的天氣可能會有問題(儘管這往往會在幾年內解決)

因此,移除任何硬件的決定是基於個案的。

一般來說,如果硬件造成不適,硬件將被移除。

但是,您不應該假設原始骨折區域的所有不適或疼痛都源於硬件。可能還有其他原因。只有當外科醫生確信您的症狀可能是由於存在導致刺激的硬件並且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原因(並且骨折已癒合)時,才應該移除硬件。

當然,如果硬件明顯導致問題,例如硬件鬆動或與感染相關,則必須將其移除

另外,應該刪除硬件:

兒童和青少年:在兒童和青少年中,金屬器皿通常會被移除

主動運動員:在金屬板末端發生新骨折的潛在風險很小,其中板在骨頭處結束 - 因為這可能是骨骼軟弱的部位。該區域的骨折稱為“種植體周圍骨折”。因此,在現役運動員中,即使沒有症狀,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可以通過移除硬件來降低發生進一步骨折的可能風險。並非所有整形外科醫生都會同意這是移除硬件的足夠理由。

如果您決定取下您的鋼板和螺釘或髓內棒:

在移除硬件之前,骨折癒合後最好等到18個月。這為骨骼恢復到正常的預斷裂強度提供了足夠的時間。

硬件移除後,您的症狀可能會完全消失。但它們可能不會完全消失。這表明這不是導致問題的硬件。

在移除硬件之後至少等待12周,然後再參加接觸性運動。通過螺紋孔可能會發生進一步的斷裂。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去除鋼板以恢復其強度。

底線因此到了這個問題(在成年),作為對一旦骨折癒合是否移除硬件:

不是 -如果它根本沒有造成任何問題。

是。-如果由於刺激鄰近軟組織而導致疼痛症狀,金屬鬆動或骨折部位感染。


指尖上的芳香

簡單的說就是年輕人要取出來,年紀大的可以不取出來。

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這句話不是沒有科學道理的。骨折後癒合一般分三期:1.血腫機化演進期。2.原始骨痂形成期。3.骨痂改造塑型期。這三期是逐漸演進不能截然分開的修復過程。此過程大概要3個月左右。

骨折的癒合標準:1.局部無壓痛及軸向叩擊痛。2.局部無反常活動。3.x線顯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骨痂通過骨折線。4.解除外固定後傷肢能滿足以下要求:上肢向前平舉1kg重量達1分鐘,下肢不扶拐在平地連續步行3分鐘,不少於30步。5.連續觀察2周不變形。2和4項測定須慎重。


喬松571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初步瞭解一下骨折內固定大概是什麼?

隨著生物材料技術的不斷髮展,骨科內固定用的骨植入材料(俗稱鋼釘鋼板)有了很大變化,其材質目前有鈦合金,317醫用不鏽鋼等,這些都是生物相容性非常好的材料,能夠應用於人體內而很少發生排斥反應。內固定的作用主要是能夠準確地把骨折復位,還有便於早期康復。可以想象一下,沒有這些材料之前一般都是上夾板,並且骨折復位一般很難達到解剖復位,而有了這些材料以後,可以手術切開在直視下進行復位和固定,所以使解剖復位成為可能,另外一個,使用夾板固定後一般相鄰的關節都會制動,易造成關節僵硬,致後續康復時間延長,影響生活質量,而有了內固定以後,便只要傷口好了就可以鼓勵患者早期活動了,不致於發生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剛介紹了傳統的夾板固定和骨折手術內固定。現在回到本問題,內固定材料要不要取出來?

要不要取出內固定和很多因素有關如下:

主要因素有年齡、內固定材料性質、內固定部位,還有病人意願。根據這些因素予以綜合考慮。

一、年齡

一般青少年和兒童的內固定物,大部分部位的內固定是

建議取出來,主要原因是內固定物的存在會影響骨的生長髮育,會導致肢體長度,關節活動不對稱。而成年人的話不超過60歲的話一般也是建議取出來的,尤其是在負重的骨,比如脛骨、股骨等,而有些骨的內固定物可取可不取(也就是說不取對身體影響不大)比如在肱骨、骨盆骨。而如果年齡大於60歲的話,就會建議可以不取出來了,一般會建議予以鈦合金鋼板進行固定,在骨折手術的時候,醫生一般就會和病人談及內固定物在體內的問題,會建議不要取了,因為鈦合金是一種生物相容性非常好的內固定材料,並且不容易被生物內環境腐蝕。金屬抗疲勞性也很高。

二、內固定材料

我初步舉出骨折內固定臨床上應用的比較多就是鈦合金以及不鏽鋼接骨板

兩種材料是不一樣的,鈦合金的各種性能是要優於不鏽鋼的,但是這兩種都能達到臨床應用的標準,還有就是

鈦合金的內固定材料比不鏽鋼的費用要貴很多。鈦合金的在體內的生物相容性要好些,所以在體內存留所產生的一些併發症就會少些。

三、內固定部位

內固定的位置也會影響內固定物是否需要取出,這是由於現代對生物力學的進一步研究才逐漸認識到的,這其中會涉及一個應力遮擋和金屬疲勞的問題,應力遮擋就是骨折後,相應肢體活動需要力的傳導是由接骨板替代骨組織進行,從而完成相應的動作,而接骨板替代的那部分骨組織實際上是沒有力量進行刺激的(無力量刺激,容易造成骨質疏鬆,取出鋼板後不注意循序漸進鍛鍊的話易再發骨折),另外一個就是金屬疲勞的問題,金屬長期傳導力量容易造成金屬的斷裂(這就是金屬疲勞),有些部位發生金屬金屬斷裂,就會產生某些併發症(比如軟組織摩擦金屬尖銳斷端而產生炎症致疼痛不適等)。一般

建議在負重的骨(比如股骨和脛骨等)建議取出內固定物,因為容易產生應力遮擋以及長期不取出會產生金屬疲勞。

四、患者自身意願

因為體內有金屬材料,有些患者心裡始終覺得不完美,另外乘飛機等過安檢的時候容易產生誤會,甚至還需要拿出病歷資料進行證明,帶來生活不便,所以會強烈要求進行手術取出。

另外,值得介紹一下的是現代生物材料的進一步研究,現在這個領域的專家正在研究一些可吸收的內固定植入材料,這些材料在內固定後骨折癒合的初期階段提供固定作用,而隨著骨折癒合,該材料能夠被人體吸收,或者成為促進癒合的原料,或者被生物代謝而排出體外,這樣就能避免了二次手術所帶來的痛苦了,這些材料主要是鎂合金,以及高分子生物材料小小的透露一下,答主研究生期間做鎂合金相關的課題的哦。希望這些材料能早日應用臨床,為廣大患者解除病痛。


外科小木匠

你好,植入的鋼釘如果是鈦鋼的那麼其實是可以不用取出的,但是如果您年輕,恢復的好,儘量還是取出來吧,畢竟植入的東西是異物!如果不是鈦鋼的,那就要在好了之後取出來!因為有排異反應!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