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泰斗之子馬志明曾公開力挺郭德綱,那又為何鮮有出現在德雲舞臺?

德雲驛棧店小二兒

馬志明做為馬三立的兒子,朱闊泉的徒弟,排輩的話,應該是寶字輩的,是侯寶林的師弟。

郭德綱的師傅是侯耀文,侯耀文的父親是侯寶林,這樣算起來,馬志明應該是郭德綱的師爺。

這樣一個老前輩,對郭德綱卻推崇有加。

馬志明說自己在90年曾說過,郭德綱20年後絕對是一條好漢,結果15年後,老郭爆紅。


馬志明做為相聲界的前輩,影響力頗高,尤其是在天津相聲界,無人不宗馬。

郭德綱在天津相聲界名聲很不好,少馬爺能力挺他,實屬難得。

在2005,馬志明曾到德雲社捧場,並且現場還唱了幾句。郭德綱感激不盡。

但,馬志明1945年生人,活躍在70,80,90年代。郭德綱紅時,少馬爺已經退休了,基本不演出了。

另外,傳言,馬志明做過兩次心臟手術,身體不太好,也不適合舞臺演出。

所以雖然力挺郭德綱,但也基本不會去德雲社演出。


馬志明做為老前輩,很是正直,對一些相聲界的風氣很不齒,和郭德綱有些類似。

再有師承情分,所以會為郭德綱出面。

但,老郭樹敵太多,少馬爺年齡大了,也不太願意摻和進來了,圖個清靜。

因為這一點,馬志明也不會經常去照看德雲社。


有南塘

你好,我是慶字輩兒。



其實這件事在我看來很正常,公開力挺就是一種表明支持的態度,這在當時是很重的情誼,態度有了,去不去都無所謂了。



當年馬季先生給德雲社題字,正寫字呢,有人給打電話說郭德綱壞話,但是馬季先生依舊力挺郭德綱。

而且馬先生沒去過德雲社劇場。




當年,侯耀文先生在在鐵路文工團當團長,頂著巨大的壓力收下郭德綱為徒弟,這就是對郭德綱最大的支持。而侯先生也很少出現在德雲社的舞臺。

所以說力挺是一種公開表明的態度,態度有了,形式上的過場就不需要了。


慶字輩兒

這玩意,不是這麼說的,不是少馬爺鮮登德雲舞臺,老頭現在基本上是,啥舞臺也不登。

沒有褒貶誰的意思,少馬爺,目前來說,是相聲界裡,唯一一位,既有身份,又有能耐,卻鮮有露臉的人物了。



不信的話,可以看看,某位隨風搖擺的老藝術家,嘴巴都已說不出話,還在,左右逢源,出鏡露臉,其敬業精神,十足從令人敬佩。

還有已超八十高齡的,和藹可親蔫老頭兒,為了兒子,還要老當益壯。

唯獨少馬爺,古稀之年,雖說已近殘燭,卻比上面二位還小上一輪,但是,少馬爺卻幾乎不再登臺,偶爾不得不露臉,也就在津京兩地晃悠。

有些人,特別是相聲老觀眾,總是疑惑,這是為什麼啊?



這絕對是少馬爺性格使然,記得有一次長採訪,少馬爺談的比較多,包括自己的往事經歷,和大黃的交情,還有相聲裡的一些事情。說實話,聽得很過癮——從談話裡,可以明顯看出少馬爺的性格——

不愧是泰斗馬三立的親兒子,性格也像,一句話,就是骨子裡,有一股子傲氣,不喜歡世俗的紛爭。

老爺子看透了,相聲裡面的烏七八糟,所以,才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去學相聲。



當然,從咱們的角度,希望少馬爺多多露臉,給社會,給喜歡他的觀眾,留下些東西。但,以少馬爺的角度,或許,這樣的活法,才是他最喜歡的方式。

歡迎小夥伴留言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文人草堂


文人草堂

查了資料,力挺老郭時,侯耀文還沒逝世,當時還是虛假的一團和氣。所以少馬爺也是一時興起,公開力挺後門徒弟。



但隨著老郭師傅離世,相聲開始風雲凸起,老郭接連走背字,讓遺傳自馬老的膽小的少馬爺,怎敢胳膊'去擰大腿?不敢再公開支持老郭,根本不是他們爺倆有問題。

少馬爺輩分太高,除了一個帶拉徒弟,竟然不敢再收新人。只因為有人“友善”地說過,如果招新徒弟,會亂了輩分,毀了規矩。從此怕事的少馬爺很少露面,隱居在家裡。但在紀念他父親的演出裡,他的表演只能用一句話總結:那叫玩意兒。



他不爭,不代表放棄。他不演,不說明過氣。他不出現在德雲社舞臺,但他的支持,老郭能感受到,並銘刻在心裡。

老郭,好好扛著相聲大旗,前進。


新文化街男孩

據我所知,其實相聲界裡有不少人都曾在公共場合稱讚過郭德綱和德雲社,比如馬季先生、常寶華先生和馬志明先生等。不過,作為公眾人物,有時候說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有些人是真心力挺,有些人則是做些面子活兒。

馬志明是相聲大師馬三立的兒子,是馬派相聲的代表人物,並且也絕對算得上是相聲界的泰斗,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馬志明先生是愛相聲的,為人也坦蕩,不做作,難得的是還保持著謙遜與和氣。

相聲迷對馬志明很是愛戴和推崇,因而常稱其為“少馬爺”。面對觀眾的愛譽,馬志明卻顯得十分謙卑,稱自己只不過是個演員,不能稱爺,更不敢稱爺,觀眾才是我的衣食父母。面對這樣的馬志明,觀眾和同行更是深為敬重。

可以肯定的是,馬志明先生是真看好郭德綱的,並曾預言過他一定會火起來。作為德藝雙馨的老藝人,對後輩進行鼓勵,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當然了,這也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這個後輩真有能力、有水準。否則,老先生也絕不會妄下結論。

事實證明,馬志明先生沒有看錯人,郭德綱很爭氣,不僅自己在相聲圈風生水起,還使得相聲這個行業再次火了起來。網上已有評論說,郭德綱實現了相聲的二次復興。這個評價顯然是對郭德綱的極大認可和肯定,同時也說明馬志明先生敏銳的洞察力,非常善於識人。

不過,由於馬志明先生年紀已大,身體並不是很好,早已經基本告別了舞臺。更為重要的是,馬志明先生為人十分低調,從不願意到公開場合去出風頭。而且,如今的郭德綱和德雲社,也真是不需要旁人來力捧。

所以說,馬志明先生曾經讚揚過郭德綱,並不代表他必須跑到德雲社去登臺演出,以示鼓勵。而且,一向低調的少馬爺,身體條件也不太允許他過於勞累。


碣石樵子

前幾天老常家的紀念演出號稱相聲界有頭面的都了,少馬爺不也一樣沒去,老先生年紀大了,又很低調,馬季也公開支持過郭德綱也一樣沒去過德雲社,支持晚輩是提攜,去晚輩的劇場演出像什麼話?


說一個不負責任的小猜想,馬老曾經在一本書的序裡一筆帶過的寫過,相聲不應該天價,要傳播要普世。

而且那個年代的相聲演員們是提倡淨化相聲舞臺的先驅,他們的受眾從最低端逐漸變成各個階層從不得不“髒”變成不髒也行,所以要淨化,不破不立。

郭德綱沒經過那個過程,而現今的觀眾和社會環境又和那時候不一樣,所以他還保留很大一部分低俗的內容,這也是很多人不喜歡郭德綱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喜歡用倫理哏,用於謙家人砸掛,又堅持不改,也是跟主流相聲界分歧因素之一,少馬爺也不是很喜歡天價相聲和過多的髒活。

所以即使少馬爺是欣賞郭德綱的,也不會給他更多支持和聲援,以他的資歷極有可能是導向輿論,造成不必要的爭端。


矜伊

2005年,郭德綱剛剛開始火起來,第一次迴天津開專場時,請馬志明先生到場並致辭,馬先生給與郭德綱的相聲高度評價,認為其30歲的人,60歲的玩意兒(相聲水平),而這種評價在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對郭德綱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宣傳作用。


但是馬志明先生那時已60歲,退休在家了,此後的十幾年間也僅有在一些紀念日或者節日才露面說幾段,畢竟年歲大了,再加上性格低調,不喜歡拋頭露面,所以沒有機會出現在德雲社的舞臺上。



當然了,民間還有一些傳言,意指郭德綱拿馬家砸掛,惹怒了馬志明先生,比如說馬志明先生“小腦萎縮”;在郭德綱的書《過的綱好》裡提到馬志明先生做了個心臟手術還賺了兩萬之類的話,引起馬先生的不滿,所以近幾年和郭德綱沒有來往。


牙快笑掉了

少馬爺馬志明,為人很低調,自從退休後基本就極少在正式場合露面,除了曲藝界的紀念活動,幾乎謝絕了一些演出。這也是少馬爺最令人敬佩的地方,演藝圈的其他人難得能有馬志明這種享受清靜平和心態。

至於很少露面的原因,沒有公開的報道,但從馬志明平時的談話來看,也能覓得端倪。馬志明師承是朱闊泉,由侯寶林代拉師弟進入大面包朱闊泉門下,師兄除了侯寶林外還有長期與馬三立合作的王派快板創始人王鳳山,以及李寶麒、王寶童。馬志明是在世為數不多的寶字輩大家,其它在世且時常露面的寶字輩相聲演員還有陳湧泉、楊少華、常寶華、尹笑聲、常寶豐等。

很多文字輩的名家都過世了,目前在相聲界活躍的基本上是明字輩及其徒弟們。面對的都是孫子、重孫子輩兒,作為一個老大輩兒,經常出來拋頭露面不合適,這應該是馬志明的主要想法。裝大輩兒、充大輩兒、天天讓人敬著供著,馬志明受不了。馬志明的低調在業內很出名,這與某些經常出來現世現眼博眼球的相聲“大師”們成了鮮明的對比。

馬志明專業水平非常高,自幼學戲曲,從藝五十週年慶典演出時,有猴戲的彩唱,鼓曲在曲會上也經常有大段的演唱,很多馬氏經典相聲段子在馬志明手裡得到了傳承和發揚。郭德綱的很多段子表演和創意都有馬氏相聲的影子,他從馬三立、馬志明那裡學到了不少東西,表演改編了不少馬氏相聲的傳統段子。馬志明也愛惜郭德綱這個人才,曾發聲力挺。

其實對於郭德綱來說,有少馬爺言語上的支持就夠了,要想獲得觀眾認可還要靠自己。至於去不去德雲社登臺,已經不重要了。少馬爺雖然深居淺出,但他的才華還是遮不住的,真正懂相聲的人都知道少馬爺的水平,目前也只有少馬爺的水平和輩份是相當的。


小智攝影文學

這話說的,不是說挺郭德綱就非要出現在德雲社的舞臺上,少馬爺有這份心,能支持郭德綱,就已經足夠了。

而且少馬爺不是不出現在德雲社的舞臺,少馬爺現在已經很少在相聲舞臺上露臉了,畢竟對於45年出生的少馬爺來說,今年已經73歲高齡了,有時候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況且,少馬爺不像某些姓侯的老頭,那麼大歲數了,還舔著臉出來刷存在感。少馬爺一生為人耿直,不弄虛作假,為人低調,是真正能令人尊敬的相聲大師,所以有少馬爺的公開力挺已經足夠了!


大河北噴子協會副會長

大家都知道馬志明先生是相聲泰斗馬三立的公子,郭德綱早年在天津的時侯事業不順,在馬志明的社團幫忙,他倆的關係不錯,馬志明常常鼓勵郭德綱,不要氣餒,你的底子不錯,將來必成大業。郭德綱帶著他的鼓勵,後來到了北京,與張文順,李菁共同創辦了北京相聲大會,後來發展成目前的德雲社。

馬志明先生在他的段子裡誇獎過郭德綱:”別看他長成這樣,個子也不高,我斷定他二十年後是個英雄,結果十五年就成了英雄,把我挑於馬下“。這當然不是馬老的原話,但意思差不多。在公眾場合誇獎過郭德綱的人不只是馬志明,還有馬季大師、常寶華老爺子、師勝傑等相聲名家。其實姜昆在訪談中也誇過郭德綱,姜說,郭德綱對相聲的貢獻我從來沒有抹殺過,只對他的三俗提出了批評。話回到原題,馬志明先生處事很低調,退出舞臺後,忙著整理父親的藝術理論,很少參加公開活動,再加上他年事己高,不便公開露面。德雲社二十週年慶典馬志明老先生未出席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