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代步車“爭議 引導規範才是“王道

老年代步車“爭議 引導規範才是“王道

老年人和年輕人都很青睞的款式

現實生活中,“老年人代步車”這個詞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有的是三輪車,有的四輪電動車,因其價格便宜方便上手等原因頗受老年人的青睞,但是這種車性能差,沒有經過專業的碰撞測試,本身也上不了牌,再加上老年人大多沒有駕駛證,開上路安全隱患比較大。在之前,交通部門一直在限制老年代步車上路,對於到底該限制還是該放行確實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據統計,全國範圍內,老年代步車市場保有量大約在300萬輛左右。隨著這個群體越來越大,爭議也越來越多。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很多年輕人湧入城裡工作,其年邁的父母往往過來幫忙帶小孩,年輕人忙於事業,孩子的接送往往都委託給了老人,為了避免風颳日曬,孝順的孩子大多會為父母購置一輛老年代步車, 因老年人突然進城交通安全意識不強,導致這些車經常進行逆行、闖紅燈、違停等交通違法行為,給交通管理造成很大的被動局面。

老年代步車“爭議 引導規範才是“王道

接送學生較多用的車型

實際上,這種代步車的大量出現,利用的正是相關法規的不到位。 所謂的“老年代步車”最早由醫用輪椅發展而來。而“老年代步車”並不是規範的商品名稱,只是廠家和銷售商的一種商業叫法,宣稱其不是機動車。

我國對非機動車有明確的標準規定:時速在20㎞/h以內,且自重不得大於40kg。但實際上,“老年代步車”符合關於汽車(或摩托車)的定義,應屬機動車一類。因此,必須獲得國家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的批准方可生產銷售,也必須經公安機關交管部門註冊登記後方可上道路行駛。

“老年人代步車上路違法”還是真的。其從生產和銷售源頭已經違法,不掛牌不需要駕照就沒有上路權。交警提醒消費者,為了安全起見,最好不要購買這種車,更不要非法上路。

老年代步車“爭議 引導規範才是“王道

(網絡截圖)

網友留言:

網友A:早就該管了,無視交規,不用考照,滿路亂竄,還惹不起。必須取消,開這類車的人,太沒有一點交通常識,完全是亂開。

網友B:只要按交通規則開車,不違反法規上路我覺得就可以上路,這種車真的可以為老年人服務,還有很多爺爺奶奶的帶孩子送孩子上學,用這個車挺好的。

網友C:老年代步車,可以生產,可以銷售,但不可以上路,請問這是什麼邏輯?

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出現了矛盾應該去解決矛盾,而不能一棍子打死,徹底否定它的存在,至少要給老人們就一個緩和和接受的過程。因為老人接送孩子是很方便的,誰家都有老人,誰也都有老的時候,為他人想也是為自已想。

據中國電動車網訊,2017年6月15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29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產品,其中陸派牌春天1號、瑞虎兩款產品以電動正三輪摩托車身份正式列入國家工信部名錄,成為為數不多電動三輪懸掛摩托車牌照的產品。隨著國家政策引導、行業監管力度的加強,掛牌上路成為趨勢,取得合法路權是車輛出行的有力保障。

低速電動三輪市場需求強烈

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低速電動三輪市場需求強烈。低速電動車具有靈活便捷、經濟環保等優勢,可作為電動自行車、摩托車、三輪車的升級替代品,同時解決三四線城市、城鄉結合部與城市短途出行需求,具有巨大市場空間。行業預計,2020年中國低速電動車保有量將達500萬輛。

缺乏有效監管 行車狀況堪憂

低速電動車省心省力,遮風擋雨,便利人們出行,但面對低速電動汽車龐大的市場,此前一直缺乏有效監管引導,頻發的安全事故,讓人們對產品質量與交通管理堪憂。規範電動車管理,推行掛牌上路呼聲越來越高。

2016年10月,國務院批示關於低速電動車“升級一批、規範一批、淘汰一批”的工作思路,引導和規範電動車市場,釋放對行業鼓勵的信號。優勝劣汰是對行業的淨化,對整個行業技術提升,產品質量提升具有促進作用。

掛牌上路 工信部名錄門檻不低

能上牌,取得合法路權,成為電動車暢通無阻的關鍵。據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電動三輪篷車掛牌,產品必須位列國家工信部名錄,車主攜帶身份證、車輛合格證、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交強險保單、機動車銷售發票等材料,在車管所實車查驗合格,即可掛牌上路。

老年人是社會上的特殊群體,他們大多是從艱苦年代生活下來,年輕時苦於生計,沒資格考駕照,現在已是垂垂暮年,有個代步出行工具,解決了老人很多出行困擾,這是老人的福音,只要按交規行駛就可以,這是特殊時代生存下來的老人,應予以適當體諒,希望網友們能多多提供寶貴建議,各讓規範早點到來,全社會共享文明交通成果,也為“交通強國”戰略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