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為什麼這麼貴?

手機用戶95992311070

我們先來看看幾個數據:

炒制一斤碧螺春大致需要7萬顆茶芽,相當於1克碧螺春有140顆茶芽,這都是採茶工一顆一顆手工摘得。取3克茶泡一杯,這意味著雙手在枝頭上超過400次的採摘。

明前茶是清明節前採製的春茶,受蟲害侵擾少,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由於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芽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採摘標準的產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貴如金”之說。

碧螺春的採摘時間非常短的,春分開始,不到穀雨便結束。碧螺春要求茶芽細嫩,以早春為佳,通常過了清明節過去一週,同樣的手藝,卻只能算作“炒青”,茶毫衰敗,品質漸落,不再歸入碧螺春一列。

追逐鮮嫩的程度,可入迪尼斯世界紀錄。

再以西湖龍井為例:

不是所有的茶都能叫西湖龍井,傳統認知中能稱之為西湖龍井的,原料主要生長在龍井、翁家山、楊梅嶺、滿覺隴、梅家塢五個村,楊梅嶺、茅家埠有一些,產量少。這些在現在被稱為西湖龍井一級產區的地方,每年的產量大約在20萬斤,每人買二兩茶,也僅夠一百萬人嚐鮮。

二級產區則是除了一級產區之外的西湖大區,就相當於農產品地理標誌裡面的PGI(Protecte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原料並非100%來自於該區域,只是要求生產在該區域內完成。這個分級很清楚,但卻並不是國家強制性實行標準,能否被認可與執行,難說。

按照國家劃定,西湖龍井一級產區不過6800多畝,春茶產量最多不過八九十噸。而市場上打著西湖龍井旗號的龍井茶,遠遠超過此數。

杭州西湖景區每年遊客約3000萬人次,春天是旺季,每天10萬人次起,他們多半都會來到毗鄰西湖的梅家塢、龍井村、滿覺隴,品新下來的茶,幾乎是標準動作。村裡哪裡有取之不竭的西湖龍井?4、5斤鮮葉方可得一斤幹茶,茶青收購、採摘工製茶師傅的人工費用,都數倍於普通茶。

物以稀為貴,明前茶貴如金就不足為奇了!


煮茶聞書香

商品貴自然有貴的邏輯。

大家一度推崇的明前茶之所以價格居高,主要是由於多種因素形成。

一是清明節前夕人工採摘成本居高,在南方茶區,一般熟練採摘工日工資再100至300元之間,有的地方會以採摘數量結算,平均一人每天採摘2、3斤芽頭算很不錯了,勞動強度比較大,需要合理的工資來支付對價。

一斤幹茶需要4斤半甚至5斤的茶葉鮮葉原料,這樣大概可以算出採摘成本。

再就是茶葉製作過程,拿綠茶來說,如果是手工炒制,師傅的炒制費用也是一大塊,如果是名師炒制,對技術的拿捏程度較好,對茶葉質量有保證,所以工價也高。

明前綠茶雖然不是發酵茶,但是損耗也不少,比如揉捻過程中茶芽被揉斷、炒制過程中被炒焦或失色,在包裝上市前必須挑選出來,一是防止其影響茶湯滋味,另外,在賣相上也有保證,這部分的損耗也不能忽視。

再者,如果茶園土地是流轉來的,這部分費用當然要分攤到茶葉成本中,每年的流轉費用、茶園管理費用,諸如人工管理、施肥農藥等等,費用也不可小窺。

明前茶主要是喝它的鮮爽度,從茶湯滋味上來說,偏淡而且不太耐泡,就算是頂級的西湖龍井也是一樣。

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據說大多數茶區會在明前茶採摘完畢會給茶樹噴一種催芽劑之類的東西,讓大家客觀上感覺明前茶的質量很安全。

眾人推崇的明前茶,一個是茶客虛榮心在作怪,喝到明前茶會經常刷屏朋友圈炫耀;真正的茶客不會炫耀折騰,而會對比上年和今年的茶葉品質差異,以及市場需求趨勢。

當然,明前茶價格居高,也不乏民間資本的炒作,前幾年普洱茶被炒爛後,今年白茶成為炒作標的,價格陡漲15%以上,這跟遊資轉戰白茶不無關係,各種資本都希望白茶附帶金融屬性,就像飛天茅臺那樣成為市場緊俏商品。


斑馬消費

“明前茶,貴如金。”一句民間鄙諺道出了春茶的寶貴!

春茶之所以珍貴,是因為春天水分氣溫適中,雨量充分,加上茶樹經過一個冬天的的修養生息,植被內養分含量較高營養成分純厚。因為春天色溫相對較低,有利於茶葉中含氮化合物的組成與積聚,箇中遊離氨基酸、卵白質等養分成分含量較高,使得春茶的味道更鮮爽,噴鼻氣更濃郁,保健效果更分明。並且春茶發展時期普通無病蟲風險,無須運用農藥,茶葉不會被汙染。因而,春茶,特殊是清明時期採製的明前茶,往往是一年中質量最佳的茶。”

明前茶是指清明前(4月4日前)採摘的茶葉,在這段時間採摘的茶葉芽葉會比較細嫩,而且受到病蟲害的侵擾也比較少,茶葉的芽葉細嫩,顏色翠綠香氣幽人,味道清醇形狀美,明前茶一般是茶中的佳品!

清明節之前的氣溫其實是普遍較低的,受到溫度的影響,茶葉芽的生長速度會比較慢,所以可以採摘的數量會比較少。物以稀為貴,所以它的價格相對來說會比較高。

 明前茶給人主要的感覺是“鮮”,經過了一個冬季的積蓄,茶葉的內含物質含量高,香氣豐富,口感極佳!


微浪旅遊

強答易剝

以安吉白茶為例,由於安吉白茶特殊的性狀,它一年只能採摘一次,而且只有短短一個月的採摘期,其中以清明之前的茶葉為上乘

看下清明前的茶葉


這是第一批開園頭採的茶葉,可以看到茶葉都是一芽一葉 而且芽都長於葉,茶葉呈現一種與普通綠茶不同的玉白色(安吉白茶是綠茶不是白茶)


這麼一點嫩葉需要茶農的雙手在茶葉上舞動數百次,沖泡一杯安吉白茶更是需要400張左右的嫩葉製成的幹茶。


由此製成的安吉白茶幹茶,俗稱 鳳形 安吉白茶,葉邊泛金 葉尖上翹 芽長於葉且茶葉小


沖泡之後更是鮮爽甘醇不苦澀,茶葉玉白、毫芽壯多、葉色鮮亮


如此好茶的產地卻只有9萬餘畝,而喜愛安吉白茶的茶友在遍佈中國各地,導致每年明前茶葉供不應求,採茶工人與製茶的費用也是年年升高,其他明前也是同理,人工費用上漲 茶葉市場供不應求導致明前茶貴如金。


臻溯安吉白茶


李增文

“春雨貴如油”,那麼“春茶貴如金”就不難理解了。明前茶為什麼這麼貴?第一,物以稀為貴。因為明前氣溫不高,茶樹發芽少,茶芽量少。第二,明前採茶工釆的量少,一個手腳利索的釆茶工早期釆獨芽或一槍一旗的茶大概一天也就二至三斤。而做一斤幹茶大概4斤至5斤,根據不同的茶,鮮葉耗葉量不同。第三,鮮葉量少話製成幹茶的製茶師傅收取的製茶費也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