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施工圖識圖

結構施工圖識圖

結構施工圖識圖

結構施工圖識圖

一、結構施工圖的識讀方法和步驟

(1)先施工先看(即施工圖編排順序)

(2)由粗到細。先粗看一遍,一般先看建施圖,瞭解建築概況、使用功能及要求、內部空間的佈置、層數與層高、牆柱佈置、門窗尺寸、樓(電)梯間的設置、內外裝修、節點構造及施工要求等基本情況。然後再看結施圖,瞭解工程的概況、結構方案等。熟悉結構平面佈置,檢查構件佈置是否合理,有無遺漏,柱網尺寸、構件定位尺寸、樓面標高是否正確。最後根據結構平面佈置圖,細看每一構件的標高等。

(3)結施與建施結合看,其它設施圖參照看。注意:

1)相同處,如軸線,牆厚,柱尺寸,過樑位置與洞口對應,梁底標高同洞頂標高,結構詳圖與建築詳圖有無矛盾。

2)不同處:如建築標高與結構標高,

3)相關聯處:如建施中牆,結施應有梁;建施中底層牆,結施為基礎;樓面梁與門窗洞口有無矛盾;樓梯圖有無矛盾等。

(4)最後閱讀設備圖,應特別注意設備的佈置與建施圖有無矛盾、設備的預留孔位置及尺寸與結構佈置有無矛盾、結構預留孔的數量及位置是否正確、各設備工種之間有無矛盾。只有把三者結合起來看,才能正確全面地瞭解施工圖的全貌,並發現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二、結構施工圖的製圖標準與規則

《建築結構製圖標準》(GB/T50105-2001),《房屋建築製圖統一標準》(GB/T50001-2001)。

1、一般規定

(1)在結構施工圖中,為了表達不同的意思,並使圖形的主次分明,必須採用不同的線型和不同寬度的圖線來表達。線型規定應符合《房屋建築製圖統一標準》(GB/T50001-2001)。

(2)比例。

(3)構件名稱應用代號表示。

(4)圖紙編排順序

建築工程圖紙應按專業順序編排。一般應為圖紙目錄、總平面圖、建築施工圖、結構施工圖、給水排水施工圖、暖通空調施工圖、電氣施工圖等依次排列。

各專業圖紙應按圖紙內容的主次關係、邏輯關係有序排列。例如基本圖在前,詳圖在後;總體圖在前,局部圖在後;主要部分在前,次要部分在後;佈置圖在前,構件圖在後等次序編排。

結構施工圖排列,一般依次為圖紙目錄(當單獨編制目錄時),結構設計說明、基礎平面圖、基礎詳圖、樓層結構平面圖(自下而上按層次排列)、屋頂結構平面圖、樓梯及構件詳圖等。

2、混凝土結構

(1) 一般鋼筋圖例 (P 12表1.11)。

(2) 鋼筋的畫法圖例(P13表1.13)。

(3)鋼筋在平、立、剖中的表示法

3、鋼筋混凝土結構圖的基本知識

用鋼筋混凝土製成的梁、柱、樓板、基礎等構件組成的結構物,稱鋼筋混凝土結構。

( 1).構件中鋼筋的型式和作用

1)受力鋼筋:受拉鋼筋配置在鋼筋混凝土構件的受拉區域。簡支梁的受拉鋼筋在其下部,懸挑梁和雨篷的受拉筋在其上部,屋架的受拉筋在其下弦和受拉腹杆中。

彎起鋼筋梁的受拉在兩端彎起,以承受斜向拉力,叫彎起鋼筋,是受拉鋼筋的一種變化形式。

受壓鋼筋配在受壓構件(如柱、樁、受壓桿)中或受彎構件的受壓區內。

2)分佈筋:一般用在牆、板或環形構件中,將承受的荷載均勻分佈給受力鋼筋,並用以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和抵抗溫度變形。

3)箍筋:用在梁、柱、屋架等構件中,以固定受力筋位置和承受分斜拉應力,又叫鋼筋。

4)架立筋:構成梁的鋼筋骨架,用以固定鋼筋的位置。

(2).鋼筋、鋼箍的彎鉤

光圓面受力筋一般要在兩端做彎鉤,目的在於加強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避免鋼筋在受拉時滑動。鋼筋彎鉤一般有三種形式:①、半圓彎鉤;②、直彎鉤;③、斜彎鉤。

( 3).預埋鐵件

為了與其他構件聯結或其他用途,在鋼筋混凝土構件中,預埋帶腳的鋼板、型鋼、鋼筋等,屬於預埋鐵件,預埋件的代號是“M”。

(4).應注意的問題

1)鋼筋混凝土結構圖除了表示構件的形狀、大小以外,主要表示構件內部鋼筋的配置、形狀、數量和規格。規定:鋼筋用粗實線表示,鋼箍用中實線表示,構件輪廓用細實線。由於構件中鋼筋和混凝土各盡所能分工負責,因此鋼筋在混凝土裡的位置絕對不能搞錯。

2)為了防止鋼筋生鏽,在澆搗混凝土時,要留有一定厚度的保護層,使鋼筋不露在外面。因此看圖時,要注意保護層的厚度。

3)光圓鋼筋兩頭要有彎鉤,以便增強鋼筋和混凝土的粘結力。而螺紋鋼筋一般不需彎鉤。

4)混凝土構件圖一般都附有鋼筋表,識讀時要核對鋼筋的根數、直徑和編號是否與有關的構件圖一致。

三、 建築結構施工圖的主要內容

結施圖主要表達房屋的結構類型,梁、板、柱(牆)等各構件佈置,構件的材料、截面尺寸、配筋,以及構件間的連接、構造要求。結施圖中除標高以米為單位外,其餘均以毫米為單位。

單元1 結構設計說明

結構設計總說明,一般位於結施圖的首頁,主要內容有:

1)結構概況。如結構類型、層數、結構總高度、±0.00相對應的絕對標高等。

2)主要設計依據。如設計採用的有關規範、上部結構的荷載取值、採用的地質勘察報告、設計計算所採用的軟件、抗震設防烈度、人防工程設計等級、場地土的類別、設計使用年限、環境類別、結構安全等級等。

3)地基及基礎。如場地土的類別、基礎類型、持力層的選用、基礎所選用的材料及強度等級、基坑開挖、驗槽要求、基坑土方回填、沉降觀測點設置與沉降觀測要求,若採用樁基礎,還應註明樁的類型、所選用樁端持力層、樁端進入持力層的深度、樁身配筋、樁長、單樁承載力、樁基施工控制要求、樁身質量檢測的方法及數量要求,地下室防水施工、及基礎中需要說明的構造要求與施工要求等。

4)材料的選用及強度等級的要求。如混凝土的強度等級、鋼筋的強度等級、焊條、基礎砌體的材料及強度等級、上部結構砌體的材料及強度等級等。

5)一般構造要求。如鋼筋的連接、錨固長度、箍筋要求、變形縫與後澆帶的構造做法、主體結構與圍護的連接要求等。

6)上部結構的有關構造及施工要求。如預製構件的製作、起吊、運輸、安裝要求,梁板中開洞的洞口加強措施,梁、板、柱及剪力牆各構件的抗震等級和構造要求,構造柱、圈樑的設置及施工要求等。

7)採用的標準圖集名稱與編號。

8)其它需要說明的內容。

結構設計說明的內容具有全局性、綱領性,是施工的重要依據,需逐條認真閱讀。

單元2 、基礎平面圖與詳圖

1、常用的基礎:條基、獨立基、筏基、箱基、樁基(預應力管樁、沉管灌注樁、鑽孔灌注樁)

2、基礎平面圖製圖規則

基礎平面圖是在相對標高 0.000處用一個假想水平剖切面將建築物剖開,移去上部建築物和覆蓋土層後所作的水平投影圖。

(1)基礎平面圖具有下列圖示特點:

1)在基礎平面圖中,一般只繪製基礎牆(或梁)、柱及基礎底面(不含墊層)的輪廓線,其它細部輪廓線(如大放腳等)省略不畫,用詳圖表達。當採用樁基礎時,一般分別繪製樁位平面圖和承臺平面圖。習慣用粗十字線“+”表示樁的中心位置,或採用樁斷面輪廓線表達樁位。

2)由於基礎平面圖為一水平剖面圖,因此剖到的基礎牆的邊線為粗實線,基礎邊線用中實線畫出,基礎內留有的孔洞及管溝位置可用虛線畫出,柱一般塗黑表示。當採用筏板基礎時,通常底板鋼筋用粗實線繪製,此時剖到的基礎牆(或基礎梁)的邊線用中實線,其餘輪廓線用細實線繪製。

3)斷面剖切符號。凡基礎截面尺寸、做法、基底標高等不同時,均應標註不同的斷面剖切符號,並繪製基礎詳圖。

4)不同類型的獨立基礎(包括承臺)、基礎梁分別用符號J(CT)、JL及其序號來進行編號。

(2)基礎平面圖的主要內容

基礎平面圖主要表示基礎的牆、柱、預留洞及基礎構件佈置等平面位置關係。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1)圖名和比例;

2)軸線網;

3)基礎的平面佈置。基礎的平面圖應反映基礎的牆、柱、梁、基礎底面的形狀、大小及基礎與軸線的關係尺寸。樁位平面應反映各樁與軸線間的定位尺寸,承臺平面應反映各承臺與軸線間的定位尺寸。

4)管溝的位置及寬度。

5)梁、獨立基礎的編號及條形基礎的斷面符號。

6)施工說明。也可在結構設計總說明中統一編寫。

3、基礎平面圖的識讀

在閱讀基礎施工圖前,一般應先認真閱讀《岩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根據勘探點的平面佈置圖,查閱地質剖面,瞭解擬建場地的標高、土層分佈及各項指標、地下水位、持力層位置、承載力,重點閱讀勘察單位提出的結論與建議。根據基礎施工圖及工程施工經驗,分析影響基礎工程施工與質量的主要因素,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並提出合理化建議,以保證工程質量。

基礎類型不同,基礎施工圖內容也有差異。不論採用何種基礎類型,一般均先閱讀基礎平面圖,再看基礎詳圖。

閱讀重點:天然基礎基底持力層情況,如基礎底標高未達到設計持力層,其處理措施,墊層的做法;樁基施工時,沉管(或成孔)有無困難,樁基施工的控制要求,樁中心的定位是否明確,標註有無遺漏,樁基質量檢測要求;當地梁有管道穿越時,預留套管位置及標高與土建有無矛盾;基礎地梁設置與建築施工圖一層平面是否相符;如果是接建工程,還須審查新老基礎之間的相互關係;如有地下室,還須考慮基坑開挖與周邊建築、場地之間的相互關係,防水要求與措施。當採用平法制圖規則表示地梁的配筋時,應特別注意地梁的縱筋,千萬別上下倒置。還應根據梁的受力情況,明確吊筋的設置要求(吊筋的開口方向)。

基礎識讀要點:

(1)閱讀基礎說明。瞭解基礎類型、材料,構造要求及有關基礎施工要求。

(2)軸線網。對照建築圖中的底層平面圖檢查軸線網,兩者必須一致。包括軸線位置、編號、軸線尺寸應正確無誤。

(3)根據建施底層平面的牆柱佈置,檢查基礎梁、柱等構件的佈置和定位尺寸是否正確,有無遺漏,基礎佈置應使基礎平面形成封閉狀。

(4)檢查各構件的尺寸是否標註齊全,有無遺漏和錯誤。

(5)檢查斷面剖切符號是否齊全,基礎詳圖是否正確、有無遺漏。

(6)查閱管溝的寬度及位置、牆體留洞位置,並與相應水施圖、暖施圖或電施圖校對無誤。

(7)防雷接地做法與要求。

一、 看好圖紙的必要性

作為工程技術人員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好圖紙,對看圖紙缺乏重視、圖紙看得不好,必然會出現很多返工及材料浪費現象,甚至造成工期的拖延。從而也會給工程技術人員的聲譽及日後的管理工作帶來不良影響,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二、怎樣看好圖紙

既然看好圖紙非常重要和必要,那麼怎樣才能看好圖紙呢?我們在工程施工過程中以及在對他人工作經驗的借鑑,總結出以下幾點:

1、熟悉擬建工程的功能

圖紙到手後,首先了解本工程的功能是什麼,是車間還是辦公樓?是商場還是住宅?瞭解功能之後,再聯想一些基本尺寸和裝修,例如廁所地面一般會貼地磚、作塊料牆裙,廁所、陽臺樓地面標高一般會低幾釐米;車間的尺寸一定要滿足生產的需要,特別是滿足設備安裝的需要等等。最後識讀建築說明,熟悉工程裝修情況。

2、熟悉、審查工程平面尺寸

建築工程施工平面圖一般有三道尺寸,第一道尺寸是細部尺寸,第二道尺寸是軸線間尺寸,第三道尺寸是總尺寸。檢查第一道尺寸相加之和是否等於第二道尺寸、第二道尺寸相加之和是否等於第三道尺寸,並留意邊軸線是否是牆中心線。識讀工程平面圖尺寸,先識建施平面圖、平面大樣圖,再識本層結施平面圖,最後識水電空調安裝、設備工藝、第二次裝修施工圖,檢查它們是否一致。熟悉本層平面尺寸後,審查是否滿足使用要求,例如檢查房間平面佈置是否方便使用、採光通風是否良好等。識讀下一層平面圖尺寸時,檢查與上一層有無不一致的地方。

3、熟悉、審查工程立面尺寸

建築工程建施圖一般有正立面圖、剖立面圖、樓梯剖面圖,這些圖有工程立面尺寸信息;;建施平面圖、結施平面圖上,一般也標有本層標高;梁表中,一般有梁表面標高;基礎大樣圖、其它細部大樣圖,一般也有標高註明。通過這些施工圖,可掌握工程的立面尺寸。正立面圖一般有三道尺寸,第一道是窗臺、門窗的高度等細部尺寸,第二道是層高尺寸,並標註有標高,第三道是總高度。審查方法與審查平面各道尺寸一樣,第一道尺寸相加之和是否等於第二道尺寸,第二道尺寸相加之和是否等於第三道尺寸。檢查立面圖各樓層的標高是否與建施平面圖相同,再檢查建施的標高是否與結施標高相符。建施圖各樓層標高與結施圖相應樓層的標高應不完全相同,因建施圖的樓地面標高是工程完工後的標高,而結施圖中樓地面標高僅結構面標高,不包括裝修面的高度,同一樓層建施圖的標高應比結施圖的標高高几釐米。這一點需特別注意,因有些施工圖,把建施圖標高標在了相應的結施圖上,如果不留意,施工中會出錯。熟悉立面圖後,主要檢查門窗頂標高是否與其上一層的梁底標高相一致;檢查樓梯踏步的水平尺寸和標高是否有錯,檢查梯梁下豎向淨空尺寸是否大於2.1米,是否出現碰頭現象;當中間層出現露臺時,檢查露臺標高是否比室內低;檢查廁所、浴室樓地面是否低幾釐米,若不是,檢查有無防溢水措施;最後與水電空調安裝、設備工藝、第二次裝修施工圖相結合,檢查建築高度是否滿足功能需要。

另外還要注意,建施剖面圖與結施剖面圖的剖面尺寸及標高是否一致、檢查施工圖中容易出錯的地方有無出錯。

4、熟悉建築工程尺寸後,再檢查施工圖中容易出錯的地方有無出錯,主要檢查內容如下:

1)、檢查女兒牆砼壓頂的坡向是否朝內。

2)、檢查磚牆下有梁否。

3)、結構平面中的梁,在梁表中是否全標出了配筋情況。

4)、檢查主樑的高度有無低於次梁高度的情況。

5)、梁、板、柱在跨度相同、相近時,有無配筋相差較大的地方,若有,需驗算。

6)、當梁與剪力牆同一直線佈置時,檢查有無樑的寬度超過牆的厚度。

7)、當梁分別支承在剪力牆和柱邊時,檢查梁中心線是否與軸線平行或重合,檢查梁寬有無突出牆或柱外,若有,應提交設計處理。

8)、檢查梁的受力鋼筋最小間距是否滿足施工驗收規範要求,當工程上採用帶肋的螺紋鋼筋時,由於工人在鋼筋加工中,用無肋面進行彎曲,所以鋼筋直徑取值應為原鋼筋直徑加上約2×1mm肋厚。

9)、檢查室內出露臺的門上是否設計有雨蓬,檢查結構平面上雨蓬中心是否與建施圖上門的中心線重合。

10)、當設計要求與施工驗收規範有無不同。如柱表中常說明:柱筋每側少於4根可在同一截面搭接。但施工驗收規範要求,同一截面鋼筋搭接面積不得超過50%。

11)、檢查結構說明與結構平面、大樣、樑柱表中內容以及與建施說明有無存在相矛盾之處。

12)、單獨基礎系雙向受力,沿短邊方向的受力鋼筋一般置於長邊受力鋼筋的上面,檢查施工圖的基礎大樣圖中鋼筋是否畫錯。

13)、結構的門窗(包括陽臺窗)洞口尺寸與門窗表、建施平立面圖中標註的門窗尺寸是否一致。

14)、陽臺的正面窗與側面窗標高是否一致,側面窗頂部是否設計下返梁或下返欄板。

15)、施工前工程的正負零標高是否有變化?如有變化,單元入口處的標高是否相應變動?如單元入口處的標高未變動,那麼單元門的高度是否還夠用?

16)、日後施工的小型砌築的牆體位置由於施工不趕活而需要改動時,應及早通知電氣施工人員,以免在預埋電氣管時將電氣管甩在牆外。

17)、衛生間的下水管道安裝完成後,通常需要做吊棚裝飾。那麼吊完棚後的棚底標高是否低於衛生間的窗頂標高?如低於衛生間窗頂標高,則需要與甲方及設計院溝通。

18)、對於有地熱管線的地面,其地面厚度較厚。為了保證門口的高度,則需要抬高門口頂部過樑或連梁的高度。

19)、與室外露臺或屋面相臨的門或落地窗的門檻或窗臺高度是否滿足要求?如高度不夠,則需要相應抬高。

20)、有人防要求的地下室人防門,其門檻高度是指結構的高度還是指地面成活後的高度?

21)、暖氣片的位置與電氣插座的位置是否碰車或距離太近?

22)、土建圖紙上空調孔的位置與電氣圖紙上空調插座的位置是否在同一側?

5、審查原施工圖有無可改進的地方。

主要從有利於該工程的施工、有利於保證建築質量、有利於工程美觀三個方面對原施工圖提出改進意見。

1)、從有利於工程施工的角度提出改進施工圖意見

① 結構平面上會出現連續框架樑相鄰跨度較大的情況,當中間支座負彎矩筋分開錨固時,會造成樑柱接頭處鋼筋太密,搗砼困難,可向設計人員建議:負筋能連通的儘量連通。

② 當支座負筋為通長時,就造成了跨度小梁寬較小的梁面鋼筋太密,無法搗砼,可建議在保證梁負筋的前提下,儘量保持各跨梁寬一致,只對梁高進行調整,以便於麵筋連通和澆搗砼。

③ 當結構造型複雜,某一部位結構施工難以一次完成時,向設計提出:砼施工縫如何留置。

④ 露臺面標高降低後,若露臺中間有梁,且此梁與室內相通時,梁受力筋在降低處是彎折還是分開錨固,請設計處理。

2)、從有利於建築工程質量方面,提出修改施工圖意見。

3)、從有利於建築美觀方面提出改善施工圖

① 若出現露臺的女兒牆與外窗相接時,檢查女兒牆的高度是否高過窗臺,若是,則相接處不美觀,建議設計處理。

② 檢查外牆飾面分色線是否連通,若不連通,建議到陰角處收口;當外牆與內牆無明顯分界線時,詢問設計,牆裝飾延伸到內牆何處收口最為美觀,外牆突出部位的頂面和底面是否同外牆一樣裝飾。

③ 當柱截面尺寸隨樓層的升高而逐步減小時,若柱突出外牆成為立面裝飾線條時,為使該線條上下寬窄一致,建議對突出部位的柱截面不縮小。

④ 當柱佈置在建築平面磚牆的轉角位,而磚牆轉角少於900,若結構設計仍採用方形柱,可建議根據建築平面將方形改為多邊形柱,以免柱角突出牆外,影響使用和美觀。

⑤ 當電梯大堂(前室)左邊有一框架柱突出牆面10~20cm時,檢查右邊柱是否出突出相同尺寸,若不是,建議修改成左右對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