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三毛文藝情結,永恆的波西米亞審美

因為一場所謂的“三毛轉世”鬧劇,帶動三毛的話題又重回了大眾視野。很多人都將風行大陸近三十年的文藝女青年“病原體”追溯到三毛身上。甚至有三毛的擁躉乾脆說:喜不喜歡三毛,可以將女性劃分為兩種類別,分別代表不同的人生態度和審美情趣。這就有點玄了,我好像並不喜歡她寫的那些反映她人生態度的文字,但我卻可以認同她的“審美”。

有限的三毛文藝情結,永恆的波西米亞審美

其實我所說的“不喜歡”,僅僅是沒那麼喜歡的一種中間態度,最早可能源於我幾乎能清晰地記得我第一次看瓊瑤、亦舒、席慕蓉是哪部作品,和當時的大體感受,但差不多同期同類的三毛我完全不記得第一次看的是哪篇,有什麼感想,好像在接受了三毛不是流浪小男孩而是個女作家時,我已經看過她很多文章了。

有限的三毛文藝情結,永恆的波西米亞審美

三毛的首飾

閱讀三毛作品的過程很輕鬆順暢,跟看瓊瑤、亦舒、席慕蓉她們差不太多,只是相對於席慕蓉詩歌那種能讓讀者帶入自我,和瓊瑤、亦舒那種將自我包裹在自己所創造的美麗角色之中去施展的作法,三毛更像是一個在文字中自編自導自演的獨角選手,你只有看的份,不能換女一,有些文字角色很適合她,有的就很明顯是她本人所不能負荷的,所以有時也難怪李敖會那麼刻薄她。

有限的三毛文藝情結,永恆的波西米亞審美

三毛的家

其實只要看過一個作家的大部分作品,由此而形成的印象就很難改變,哪怕只是一種中性的印象。我看過那本所謂扒皮三毛的《三毛真相》,當然不會有粉絲的震怒,哪怕是被指責刻意誇張編造的部分,也完全都在我的可意料的範圍之內,看完那本書我的她的好惡感應該是沒增沒減,與之前持平。

有限的三毛文藝情結,永恆的波西米亞審美

書中很多荷西家人對三毛的不敬之辭,其實都能從三毛以往對她們的描述中找到因果。搶奪遺產的婆婆說出了:我們家荷西才不愛她,都是她纏著荷西,荷西心地善良才跟她一起。我記得三毛講過最好笑的刻薄話是說她丈夫的妹妹因為沒有很多衣服可換,只好通過換男朋友代替換衣服。

有限的三毛文藝情結,永恆的波西米亞審美

好像三毛婚後不久就成名了,在婚姻持續期,她一直是個有錢人,能買得起海邊的大別墅。初覺這似乎與她漂泊流浪的形象不太相符,但細想有錢才更能負擔得起漂泊和流浪的生活。三毛從小生活在一個比較殷實開明的家庭裡,不願意上學可以在家裡讀書、畫畫、練鋼琴。

有限的三毛文藝情結,永恆的波西米亞審美

三毛的海邊別墅

正式拜師學過繪畫的三毛本來就打下了不錯的審美根基,留學西班牙以及後來去非洲撒哈拉受當地服裝審美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三毛特有的波西米亞流浪式造型,她曾說過臺灣有三個女性最適合波西米亞,除了她自己還有齊豫和潘美雲,除了相同風格,她們三個在長相上倒是有得可比性。

有限的三毛文藝情結,永恆的波西米亞審美

很難想象看起來那麼愛美,愛一切美好事物的三毛,最後會選擇那麼一種“不美”的方式離開人世。感覺怎麼也要隱入深山或沙漠,不知所蹤,才符合一種波西米亞式的終結。可那樣又會太消耗公共資源去找她,從這個角度來看,三毛走得並不自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