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文導讀:回憶清明

時文導讀:回憶清明

時文導讀

氣溫回暖,氣清景明的清明節到了,小草探頭觀望著精彩世界,柳樹迫不及待地吐出嫩芽……季節更替,從初春到季春,山坡上從草綠到花開,尤其在鋪陳大自然美的同時,動靜結合,還有蜜蜂、彩蝶光顧,以及小孩子吹著口哨。全文語言如潺潺流水,清新自然,結尾農家將一切希望與憧憬都播種在春天裡,更是言有盡而意無窮,給人以豐富的想象。

回憶清明

祁玉江

當盤踞的寒氣與北上的暖溼氣流,經過幾次激烈交鋒、碰撞後,寒氣終於敗下陣來,鎩羽而歸。這時,北方地區的氣溫不再是忽冷忽熱、飄忽不定,而是漸次趨於穩定、回暖,春的韻味也隨之愈來愈濃。我知道,氣清景明、萬物皆顯的清明節氣就要到來了。

陽坡上、道路旁、房前屋後那些無名小草,頂著一頭纖細稚嫩的綠,探頭探腦地從枯草中星星點點冒了出來,嗅著春的氣息,欣喜地觀望著久違了的精彩世界;礆畔上、河灣裡的柳樹,乾枯的枝條很快由灰褐變淺黃又轉為淡綠,有的已迫不及待地吐出嫩芽、抽出綠絲來。小孩子們歡笑著,蹦跳著,撿拾起掉落樹下的一截柳條,揉搓後抽出枝幹,做成口哨,吱吱嗚嗚地吹了起來。吹得兩腮鼓脹,吹得兩眼通紅,吹得音響迴盪,吹得眾鳥齊應。

那漫山遍野的花兒,也競相怒放了。最先開放的是山桃花。不經意間,山坡坡上一株株競相開放的粉嘟嘟的野桃花、家桃花突然就撞入眼簾,白的耀眼,粉的撩心,讓人激動,令人迷醉。含苞待放的杏花也不甘寂寞,也在那崖畔上綻放了,色澤遠比桃花豔麗,紅紅的像一抹霞,將人的臉也映得通紅。再後便是梨花、蘋果花登場了。它們就在那山峁峁上、塬梁梁間,獨領風騷,一身素潔,與桃花、杏花形成鮮明對比,好像在告訴人們,我們也並不遜色!惹得蜜蜂、彩蝶頻頻光顧。置身於這春的世界,使人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魅力。

清明時節雨紛紛。每當這個時節,往往天地氤氳,細雨霏霏,用柔和清爽來概括此時的天氣,是最恰當不過的了。由於雨絲飄揚,大地自然是潮溼的,像水洗過一般,清清爽爽,乾乾淨淨。草木就藉助這清爽、這溫暖、這溼潤,偷偷地瘋長,一天一個樣,恨不得一下子將這世界染得碧透,裝扮一新。

黃土小路呢?不再是塵土飛揚,而是黏糊糊的,赤腳踩上去,軟軟的,酥酥的,那樣舒坦愜意;風更是柔和清爽的,不大也不小,不時夾帶著星星點點的雨霏,迎面撲來,柔柔的,癢癢的,令人心花怒放。空氣異常清新,溼漉漉的,啜一口,清爽無比,滌盪肺腑,那種舒爽,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就連人也是柔和爽朗的,似乎一下子長了精神,疲倦、懶散、昏沉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代之而來的是眼睛充盈著喜,臉上堆滿了笑,通體透明暢亮,走起路來輕飄飄的,興奮得不能自已。

農諺雲:“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話一點也不假。雖然民間也有“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或“驚蟄不停牛”之說,但此時天氣仍未完全轉暖,氣溫還不穩定,土壤溫度提升不起來,不宜大面積開展播種。所以只能借午後天氣稍暖,少量播種一些豌豆之類的早熟作物。其它大範圍耕作播種,要等到氣溫回升、天氣完全轉暖後才能陸續展開。

清明節過後就到了季春,天氣正式轉暖,各種農事活動便可大規模地展開。種瓜種豆,種玉米種穀子,一物接著一物地播種,忙得農人們騰不出手、歇不下腳來。因為一年之計在於春,有播種才有收穫。他們恨不得將一切希望、一切憧憬都播種在春天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