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站坐臥”都是練功,將練功融入生活之“站”“坐”“臥”功法

引言:中國武術種類繁多,不完全統計有完整訓練體系的流派有兩百多個。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但是站樁是大多數武術採用的方法。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都有站樁功法。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形意拳練的是勁,不是動作,動作知識皮毛,所以形意拳的練法,在動作的背後,是功夫,是勁力。形意拳首先是要練明勁,之後就是練暗勁。形意也罷,太極拳也罷,傳統武術修煉大體需要經過四個階段,修正身法,換勁,練勁,用勁。站樁,能解決修正身法和換勁的問題。三體式和五行拳解決練勁和用勁的問題。站樁的要領很多,但是最核心的就是身法,很多人不懂,有些人懂但是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站樁不能出好的效果,有些人會站樁站的腰疼。

行站坐臥的少林功夫----站

“站”:站立的時候,宜採用陰陽虛實的方法,右腳微微向後,右膝彎曲。右腳七分力,左腳三分力,即有虛實。然後,左腳也可與右腳互換,就形成了陰陽虛實。當一個人在安靜空閒的時候,可以練一下虛樁。雙手置於丹田,自然站立,待呼吸均勻之後,口內若生津,可以嚥下。兩腳分開站立,兩膝彎曲。然後,雙手自然下垂,如同猿猴一樣。做虛樁之時,可根據自身的情況,調整膝蓋彎曲的程度,以求自然自在。之所以稱為“虛樁”,就是要做到似有力又無力,講求一個“無”字,從無到有。萬法皆由虛中生。站樁的時候,三五分鐘、十分鐘、半小時,甚至一個小時都可以,關鍵在於用心去調整自己的身體。當身體不斷地被調整,就意味著身體在不斷地覺悟,每時每刻都能增進對自身生命的瞭解。這就是“行意禪”。禪是一種智慧,談禪不提禪,而是靜心感悟生命,把持自己。禪其實離我們不遠,就在我們的身心之中。

“行站坐臥”都是練功,將練功融入生活之“站”“坐”“臥”功法

行站坐臥的少林功夫----坐

“坐”: 坐的方式也有很多種,但都離不開“起”和“坐”兩個最簡單的動作。坐的時候,應先觀察坐的位置,不宜坐空。坐下時,先屈膝,鼓腹塌腰,氣就能沉于丹田,然後慢慢落座。坐著的時候,可以進行丹田呼吸,提肛、收腹、合嘴、出氣,調身體,坐得直,這對腰椎、肩、背和頸椎都有好處。坐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鍛鍊,通過練功來調身順氣。起身的時候,不宜起得太快,也不能彎腰起身。頭為一身之主,起身先起頭。兩手按腿出力,膝蓋伸直,腰椎挺直,利用腰胯的力量,慢慢起身。既可以正面直著起身,也可以左右擰腰起身。但一定不能快,否則容易傷到腰椎。許多人練太極,練瑜珈,其實練任何一門養生功,都是同一個道理:不能求快、過猶不及、欲速不達、快易傷身。坐禪不拘泥於坐法,單盤可以,雙盤也可以。日常生活中,都不應拘泥於坐法,自然自在坐行意禪即可。

“行站坐臥”都是練功,將練功融入生活之“站”“坐”“臥”功法

行站坐臥的少林功夫----臥

行、站、坐、臥都是禪武醫修行的法門,其中都蘊含著智慧。禪學、武學、醫學是歷經千年的智慧結晶。禪武醫的重點是在醫學,修習少林醫學,就要修禪、練武。學醫能知陰陽五行,練武能知經絡章象,而禪武和禪醫都是禪修的體現,禪通、武達、醫理明。修行自身,眾生平等,誠心自度,濟世為懷。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行站坐臥”都是練功,將練功融入生活之“站”“坐”“臥”功法

“行站坐臥”都是練功,將練功融入生活之“站”“坐”“臥”功法

“行站坐臥”都是練功,將練功融入生活之“站”“坐”“臥”功法

“行站坐臥”都是練功,將練功融入生活之“站”“坐”“臥”功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