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欲攻還守,離大底或還需一年時間

A股欲攻還守,離大底或還需一年時間

滬指的60、120、250日均線依次相繼死叉,構建死亡三角形,對滬指上行構建非常強大的壓力。深成指兩個明顯階段性高點,即2018年1月25日與3月13日兩個峰頂點連線的下降趨勢線構成短期壓力。A股進入區間震盪趨勢概率大,不會快速大漲大跌。在目前攻守方向不明朗的局面下,穩健者可空倉等待大的機會。

滬指在3041點谷底點附近止跌,橫盤蓄勢後一舉向上突破大週期操盤線999日均線,第一次上摸60日均線後遇阻回落,盤面贏利效應依舊很弱,熱點匱乏,操盤難度大,反彈高度有限。

先來看看滬指的技術走勢,周、日K線繼續在60、120、250日均線基本結構之下波動,標誌著大方向不容樂觀。尤其是滬指的60、120、250日均線依次相繼死叉,構建死亡三角形,60、120已經向下移動,對滬指上行構建非常強大的壓力,哪怕滬指受政策利好消息刺激迅速向上反彈,深入滬指基本結構之均線腹地,也會很快夭折再次下行,就如在糧草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孤軍深入敵方腹地,容易受伏擊。深成指兩個明顯階段性高點,即2018年1月25日與3月13日兩個峰頂點連線的下降趨勢線對深圳大盤指數構成短期壓力。

在大盤成交量不配合情況下,在市場存量資金互相博弈情況下,投資者對反彈的高度依舊不要抱有幻想,不要幻想著牛市要再次來臨。滬指成立以來的規律都是7年一個牛熊輪迴,4年見大底,從時間週期來看離大底還要一年時間左右,結構性的反彈行情過後,大的市場操作機會還要等明後年。

連日來,A股“入摩”成為市場各方談論的熱門話題。“入摩”無疑將凸顯A股全球配置價值,而更重要的是,三大因素才是增強A股吸引力、引發全球長線資本爭相配置的重要原因:一是雖然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不樂觀,但中國經濟基本面強勁仍是共識。二是A股上市公司業績高速成長,分紅比例提升態勢明顯。三是A股市場估值優勢明顯。QFII作為外資佈局A股的代表,其不斷新進與增持A股,也顯示出A股吸引力的提高。

無論A股加入MSCI,還是面對美股大跌,A股反而表現出縮量窄幅震盪的淡定表現態勢,市場整體氛圍審慎,多空博弈膠著。A股進入區間震盪趨勢概率大,不會快速大漲大跌。市場博弈特點有望維持,股價在高位的博弈基本面,股價連續下跌一年的在低位博弈技術面,存量資金中的經受市場多年錘鍊以股票操作為生的老手居多,故操作難度提升,可控制倉位試探性參與,也可保持觀望,待機而動。

《孫子兵法》有云: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善守者,把自己的軍事力量藏於民間;善攻者,把軍事才智應用在上層軍政外交上。這樣的攻守理論對證券操盤學同樣有深刻的啟示:攻守中先求自保,正確把握攻守與實力之間的辯證關係,切實注重攻守行動的基本要求,靈活選擇正確的進攻方向和進攻時機。同樣在目前攻守方向不明朗的局面下,穩健者可空倉等待大的機會,激進者可控制倉位捕捉受題材熱點驅動的標的股票,或者在技術面上長期下跌後經過橫盤蓄勢向上剛剛突破所有均線的標的股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