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日兩國在二戰結束後能夠迅速崛起,成為世界性的經濟大國?

殿下123456

德日兩國都是二戰的戰敗國,經濟都遭受戰爭的重創,德國被美英法蘇四國分區佔領,日本則完全由美國軍事佔領,兩國戰後的經濟都是極度虛脫,戰爭剛結束時,有人站在德國柏林街頭哀嘆:“即使清除這些瓦礫也要二十多年時間,要想復興,真是比登天還難!”可見戰爭對兩國造成的破壞。二戰結束後兩國能夠迅速崛起併成為世界性的經濟大國。

一、首先有其共性的原因:

1、兩國都進行了民主改革和社會改革,這是兩國經濟騰飛的根本因素。德國就是清除納粹,日本就是根除軍國主義,兩國向現代民主政治過渡;

2、兩國都是非軍事化國家,這樣可以有大量的資金用於發展經濟;

3、兩國在戰前和戰爭期間都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都有雄厚的工業基礎,這是戰爭消滅不了的;

4、美國的大力扶植,歐洲美國有個馬歇爾計劃,對日本,美國為了圍堵中國和蘇聯,自50年代初開始,美國調整了對日政策,開始大力扶植日本;

5、高度重視科技和教育。科教興國在兩國身上都有明顯的體現;

6、人民的犧牲奉獻精神。以德國為例,當時西德工人的工資水平都要低於英國和法國,這大大增加了國家積累;

6、正確的經濟政策。即都採取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這一政策創造了戰後整個資本主義發展的奇蹟;

二、其次是當時的國際環境。一方面大戰剛剛結束,戰後國際局勢相對穩定;另一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發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當新技術紛紛應用於生產領域,它創造的效益是驚人的;

三、還有一些個自的原因。如日本製定合乎國情的民展戰略,即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鼓勵出口,搶佔國際市場;而德國的發展與這一時期歐洲的聯合密不可分,從1950年法國外長舒曼提出合作計劃,到1967年歐共體正式建立,西歐國家在經濟是日益密切的經濟合作為德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社會我亮哥

德日民族的內部因素加上國際環境的有力幫扶,使德日兩國迅速崛起成為世界性的經濟大國。


內部因素:

1.德國日本兩個民族超邁群雄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就是決絕如一的智慧和行動力,這種智慧和行動力反作用於兩個國家也就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德國能產生偉大的藝術、哲學,也能產生惡魔希特勒的《我的奮鬥》;既能統一德國成為歐洲強國領袖群倫,也能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日本民族勇於學習、勤於借鑑,早早成為與歐美列強平起平坐東亞一流國家,但它常常以小搏大的僥倖獲勝,先後在甲午戰爭打敗大清帝國、在日俄戰爭打敗沙皇俄國,反而得志更猖狂成為二戰的另一個戰爭策源地,最終招致了原子彈的降臨報應不爽。所謂好能百世流芳,惡能遺臭萬年之謂也。


2.德日兩國早早成為工業化國家的深厚積澱。這種積澱不惟有器物有形的製造歷練,更有教育體系、人才培養、技術儲備的良好傳統機制。

外部因素:

1.現代體系改造的成功。二戰勝利後,戰勝國美英法深知德日戰爭潛力不解除必將留下大患,他們沒有“以暴制暴”只求痛快,而是用現代體系改造這兩個國家,紐倫堡審判和東京審判就是靠法律追責嚴懲罪犯的現代嘗試。繼之的種種法規體系出臺,無一不是從根除德日的戰爭潛力角度考量,讓其走向良性發展道路。


紐倫堡審判

2.冷戰紅利的及時反饋。二戰結束代之以冷戰開始,美國人出於世界新的經濟貿易體系建立,以馬歇爾計劃為開端的歐洲復興計劃帶動了歐洲特別是德國的超常規發展,朝鮮戰爭的巨大需求又給了日本難得的經濟復甦機遇,德日兩國在美國的羽翼下心無旁騖發展。

這樣內外部因素的疊加使得德日兩國迅速崛起,不約而同成為世界性的經濟大國,德國日本得到了他們曾經醉心戰爭發動攫取而沒有得到的東西。



在當今世界舞臺上,很多國家都想成為世界性大國,但世界性大國更多這意味著責任和擔當。德日兩國政府對世界性大國的誘惑難以抵擋,但兩國民眾的反戰、反軍事化潮流趨向同樣不可忽視,因為他們也知道戰爭的罪惡,知道和平的珍貴。
刷存在感很流行,但我始終認為人民的福祉最大,德日兩國還是一心一意作世界性經濟大國的好。


今古達觀

我們先說德國,德國對二戰以後被美,蘇分別佔領。德國在戰爭中損失的是一大批的科學家,還有工廠,但是德國的一些產業技術工人並沒有喪失,這就是一大筆寶貴的財富。德國也因此快速的恢復了戰前的經濟水平。

在希特勒執政時期,德國大量發展軍事工業。整體國家經濟水平在歐洲屬於第一位,這為德國積累了大量優秀的產業工人。在戰後恢復經濟的過程當中,這些優秀的功能發揮出主導的作用。



而同時,為了對抗強大的蘇聯。美國提出了著名的為歐洲復興的“馬歇爾計劃”。德國因此而受益。畢竟當時的西德,直接面對的是蘇聯所扶持並且支持的東德。“馬歇爾計劃”讓德國快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資金,再加上德國大批的技術,產業工人,得以讓德國經濟快速恢復。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國際環境。雖然說有美蘇兩大陣營的冷戰對抗,但是整體歐洲國家處在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這就給經濟快速恢復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大家快速恢復經濟,相互促進經濟發展,使整個歐洲經濟快速恢復起來。這樣就讓德國很快成為了歐洲第一,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再說日本,日本這個國家,擁有大量的產業技術工人要比德國多得多。日本在二戰期間損失了一部分的工廠,但是本土的科學家並沒有遭到掠奪。二戰之後,由於諸多原因。日本並沒有被分別佔,而是由美國一家駐軍,這樣就導致了日本沒有被分裂。這一點很重要,這也讓日本能夠得以集中精力快速恢復經濟。



而且朝鮮戰爭的爆發,直接給了日本機會。美國為了對付朝鮮,把日本作為戰爭戰略物資的中轉基地。日本在這期間,大量的彙集資金,為戰後經濟快速恢復提供保障。為了募集資金,日本政府甚至鼓勵日本婦女為美國大兵服務而賺錢。可見日本這個民族的整體國家凝聚意識有多強。


美國在亞洲發動的另一場戰爭也讓日本受益非淺,那就是越南戰爭。作為戰爭中轉基地的日本,擁有朝鮮戰爭物資基地基礎,這就成為越南戰爭最合適的後方基地,兩場戰爭,直接讓日本經濟快速的恢復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

80年代猖狂的日本,甚至叫囂要買下整個美國。並且發行針對美國的書籍《日本可以說不》,不可一世的日本,忘記了美國拴在脖子上的鏈子。結果一個《廣場協議》,就把日本不可一世的心,徹底打回了原型,以至於日本這20年來都沒有徹底爬起來。但是在2010年之前,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淡然longjiangjiaoyou

雖然戰爭是輸了,但是德國和日本夢寐以求的世界市場反而是開放了,因為美國主導的世界貿易體系,很快就打破了原本英法等建立的殖民體系,向各國開放。而德國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之所以打仗,不就是為了爭奪原料產地和傾銷市場嗎?這些戰後反而都有了。

然後就是馬歇爾計劃,本來歐洲打成了一片廢墟,但是美國為了防止蘇聯的擴張,所以通過馬歇爾計劃扶持了歐洲的崛起,其中西德就獲得了 14.48億美元,那時候的美元可是35美元等於1盎司黃金的。

日本雖然沒有啥馬歇爾計劃來援助,但是1950年北韓戰爭爆發,給日本帶來了30億美元軍事訂單,一下子就發了。

西德本身就是工業比東德強的,比如魯爾工業區就在西德,所以工業基礎好,日本雖然在戰爭中損失慘重,很多工廠都被炸燬,但是他們的技術工人和人才都還是保留下來了,像日本戰爭中,已經知道打不贏了,所以被派上戰場的都是文科生,神風特工都是文科生上,理科生都用來未來建設國家了。


木榮雨北

二戰結束後,國際形勢迅速發生變化。德意日軍事失敗後,美蘇共同的敵人消失了。原有的合作基礎不存在了。從合作抗擊軸心國,變成全球爭霸態勢。

為了全球爭霸,美蘇通過各種手段,網羅勢力,試圖成為地球上唯一的霸權國家。在這一大目標驅使下,美國急需有實力的幫手。

而德國和日本原本在二戰前就是世界經濟和軍事強國。在美國的扶植下,迅速成長起來並非難事。以德國為例:噴氣式飛機、導彈、直升機等都是德國最先開發和應用。日本在航空、造船、機械、電子等也有多年的積累。在太平洋戰場,日本的航空母艦曾經讓美軍吃盡了苦頭。大和號戰列艦也是當時最大的戰列艦之一。

下圖:二戰後期德國的噴氣式飛機亨克爾He 162

二戰不過是摧毀了工廠、建築而已。科技人員、教育系統、工廠的工程師、工人等都還在,只要有錢,做硬件重建,迅速發展起來沒有什麼障礙。

美國首先通過馬歇爾計劃,給歐洲國家提供了戰後重建的資金。德國、法國、意大利等迅速發展起來。二戰中,英國本土只是受到空襲,意大利、法國成為戰場的時間很短,所受到戰爭破壞都不算嚴重。恢復起來都很快。德國受損相對嚴重,但主要在硬件上,還有少部分被美國、蘇聯搶走的科學家,算是損失。

日本則直接受益於朝鮮戰爭,在戰爭中充當美軍基地,提供物資補給中積累的資金,重建了工業。並在美軍與蘇聯在遠東的對抗中受益。

德國、日本都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展起來,同時還享受了美國的軍事保護,軍費開支負擔減少,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資金。


仁觀天下

二戰後除了中東地區的戰爭導致油價上漲外基本上都是虧錢的,蘇聯 美國包括中國(朝鮮 越南)全虧,蘇聯更是打腫臉充胖子到處援助撒錢,美國朝鮮 越南虧得一塌糊塗,反而是德日沒有參與二戰後的戰爭避免因戰爭而虧錢。

德日雖是戰敗國但是人口基數一直高於英法和其他國家,有沒有參與虧錢的戰爭加之原來的各種良好的基礎成為經濟大國並不意外。日本更是靠人口優勢只花了十幾年就超越蘇聯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迷路的時間

我認為,德日兩國在二戰後,能夠迅速崛起,成為世界性的經濟大國,主要是

1.美國的扶持,扶助。

二戰後,美國為了對抗蘇聯,遏制共產主義在歐洲蔓延,在歐洲搞了個“馬歇爾計劃”,專門幫助被戰爭摧毀、摧殘的資本主義國家,恢復經濟,其中就包括西德。

在新中國即將建立時,美國改變了對日立場,變“滅日”為“扶日”。

2.德國、日本二戰前,國民的文化知識水平比較高。二戰後,兩國都集中精力發展科教事業,為經濟建設服務。

德國、日本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國民的文化知識水平比較高。

3.德國、日本的國防開支比較少,便於兩國開展經濟建設。

美國在歐洲搞了個“北約”,在亞洲的日本、韓國有駐軍。所以,德日兩國的國防開支少,可以集中精力發展經濟。

4.資本主義在世界上已經發展了二百多年,有一定的經驗可循。

5.德日兩國二戰後,實行對外開放的國策,發展外向型經濟。


黃常慧湖南郴州汝城縣

二戰結束後,成立了聯合國,美帝控聯合國,成立所謂聯合國軍,侵略朝鮮。後中國志願軍參戰,日本借朝鮮戰爭,日本成了美軍的後方基地,日本剩機開動軍工生產,軍火全部供應美軍。美日關係逐漸改善,最後發展成美曰同盟。曰本軍工經濟帶動整個經濟大快發展!

二戰後,曰德都沒有本國的國防軍,曰本只有自衛隊,國防交由美軍託管,日本也省去大量軍費,用於其它民營企業。二戰後,因朝鮮戰爭,日本除介處了武裝軍隊,但政治並設有徹底清算天皇的政治責任,,經濟上也沒有對中朝韓進行戰爭賠償。所以,日本皇室政府和財閥們並沒有傷筋動骨。!因曰本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與美國經濟貿易很快對接,美國專注開發生產尖端軍工產品。將低端民用市場,都對日,德等國開放。對中蘇實行封鎖。所以,日德經濟很快發展起來。這就是當時的大環鏡,我的介答如此。謝謝!


貴桂永恆

1底子和基礎還在,不必一切從零開始。2都走輕軍備(不搞軍備競賽)重經濟。 3都得到美國大力扶持,享受冷戰紅利。 4都不受封鎖圍堵和限制,都順風順水。 5都抓住時代與機遇大力發展建設。[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


蓉兒只愛靖哥哥

1.戰敗後,要想成為大流氓,軍事上不能指望,只有經濟上,因為兩國都是有追求的。

2.沒有軍費壓力,雖有戰爭賠款,但影響不大。

3.兩國都是認真到鑽牛角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