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什麼要打烏克蘭?

皇甫毛毛丶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矛盾很大程度在克里米亞問題上。先看看這個很有爭議的問題。克里米亞在1783年的時候被沙俄控制作為黑海沿岸、地中海、巴爾幹地區的基地。二戰期間,被德國人佔領,1944年蘇聯軍隊控制了這個地區,當時把當地不少人流放到了中亞,認為他們投靠了德國納粹。


1954年,這個地區轉交給了烏克蘭社會主義共和國統治。克里米亞成為旅遊景點,吸引了很多俄羅斯人在這裡定居。


1991年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成為烏克蘭的一部分,當年被流放的人也回來了。這樣就造成了這些原來的克里米亞的人和後來定居的俄羅斯人在土地權以及很多社會權利上產生了很多矛盾。


1990到2000年,在克里米亞的居民一直在爭議,俄羅斯居民認為應該歸屬於俄羅斯,以前居住的人認為應該歸屬於烏克蘭。

2014年烏克蘭社會內部發生動盪,烏克蘭總統同意反對派的提議,年底進行新的大選,但俄羅斯不同意。之後矛盾激烈,總統出逃,新的臨時政府成立,但在克里米亞又發生新的社會動盪。2014年3月,俄羅斯出兵佔領並控制了克里米亞,稱要保護在克里米亞的俄羅斯人。

克里米亞的混亂局勢,帶來了一次公開的民選, 由民選決議克里米亞的歸屬。民選顯示絕大多數人支持歸為俄羅斯,但反對派認為大選被操縱了。因此雙方發生巨大矛盾。

迄今位置,烏克蘭一直在和主張分離的反對派作戰。而俄羅斯一直在支持反對派,也因此遭到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制裁:在烏克蘭製造不穩定因素。美國也給烏克蘭出售反坦克導彈等武器,遭到俄羅斯強烈抗議。烏克蘭一直希望能加入北約組織以得到美國和北約的保護,更加加深了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矛盾。


唐戟

俄羅斯現在也仍然在打烏克蘭,這點毫無疑問。那麼,究竟是什麼讓烏克蘭與俄羅斯這對錶兄弟反目成仇,並且戰火綿延至今不熄呢?

1、烏克蘭俄羅斯是名符其實的表兄弟,而且俄羅斯還應該尊烏克蘭為表哥,因為今天俄羅斯的前身俄羅斯大公國的創始者就是烏克蘭去的。至於烏克蘭是前蘇聯的一部分,蘇聯解體後雙方才各自獨立就是現代歷史的事件了。總之,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歷史、文化、經濟、人文關係之密切遠超普通鄰國的關係。我在烏克蘭深入採訪時,感受最深的一點是,許多烏克蘭家庭其實就是俄羅斯烏克蘭的結合,夫妻一方是俄羅斯人或者烏克蘭人非常常見,而烏克蘭的產品多賣往俄羅斯,俄羅斯的能源超低價供給烏克蘭,比如說天然氣一度便宜到每家每戶每個月只需要象徵性地交一美元!

2、即便烏克蘭從前蘇聯獨立出來後,雙方之間的關係仍然十分密切。然而,烏克蘭的政客卻不這麼想,他們認為只有加入歐盟與北約才能獲得真正的世界與民主認同。因此,當烏克蘭當下執政者決意把親俄羅斯的政客趕下臺,然後直接宣佈加入北約與歐盟時,俄羅斯真是忍無可忍了,因為北約不斷東擴,而烏克蘭一旦被拿下,那麼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就會受到直接威脅。因此,普京政府決然地奪回克里米亞半島,並且迅速將戰線推到烏克蘭東部地區,以將烏克蘭東部當成抵擋北約東擴的緩衝區。

3、在克里米亞危機發生之後,烏克蘭政府立即允許北約進駐烏克蘭境內,這包括讓800名美軍常駐烏克蘭西部臨近波蘭地區,後來又拉德國等多國部隊進駐烏克蘭西部,甚至考慮讓美國部署最先進的導彈和反導系統。這超出了俄羅斯的戰略忍耐,於是決定出兵烏克蘭東部。事實上,今天在烏克蘭東部作戰的絕大多數所謂的“烏東民兵”是俄羅斯的正規軍,只是穿上了民兵的服裝而已。


邱永崢

千年之前是一家

說到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愛恨情仇,還得追溯到他們身居同一屋簷之時。不過並非蘇聯,而是千年前的古羅斯時代。大約在10世紀前後,東斯拉夫各部落在烏克蘭地區結合形成“古羅斯部族”。這正是現今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的前身。

斯拉夫人的分佈 其中深綠色為“東斯拉夫人”

再後來,他們東征西討,國力日盛。並在882年遷都基輔,正式建立以東斯拉夫人為主的東歐君主制國家。開創了“基輔羅斯”大業,盛極一時。因而,在其後裔俄羅斯人的印象中,基輔就是他們的起源,是他們的根。其地位不亞於國人心中漢唐之長安、洛陽。

復原的古基輔城地圖

天下大勢 - 合久必分

所謂盛極而衰,歷史的命運誰也逃脫不了。如同中國唐代亡於“藩鎮割據”一樣,“基輔羅斯”後期,地方貴族勢力崛起,國家日漸分為諸多小公國,統一的基輔羅斯已然不再。就是在此情況下,俄羅斯和烏克蘭也初啟分居模式。

好端端的國家分成了五顏六色

就在“基輔羅斯”沒落之時,他們還迎來了遠道而來的蒙古人(蒙古西征)。分居後的俄羅斯,見勢不妙,旋即做了蒙古人的附庸。同時積聚力量,打壓其它公國。待到擺脫蒙古人之後,俄羅斯愈發的強大,漸有帝國之勢。

金帳汗國時 俄羅斯人曾是蒙古人的附庸

反觀烏克蘭人,他們在抵抗了蒙古人、日耳曼人和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後,自14世紀起,還分別被立陶宛和波蘭統治過,而且動不動就蜷縮在“第聶伯河畔”被人打的死去活來。

第聶伯河上的水壩,傳說讀過歷史課本的都知道

波蘭和立陶宛也是雄起過的

這不得不說是造化弄人,昔日立陶宛、波蘭雄踞東歐,如今一個蜷縮在波羅的海岸邊,另一個則天天擔驚受怕,普京咳嗽一聲也會顫抖半天。

天下大勢 - 分久必合

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終於在1654年,不滿波蘭統治的烏克蘭哥薩克領袖 - 赫梅利尼茨基,同俄羅斯簽訂《佩列亞斯拉夫和約》,尋回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兄弟。

開啟了兄弟攜手,縱橫世界300年之篇章。在之後200餘年中,與土耳其人互毆的時代,烏克蘭是抵抗土耳其的要塞(烏克蘭蒙語就是邊境),是進軍南方的基地,作用不遜於秦之函谷。

描繪《佩列亞斯拉夫和約》的油畫

為了答謝烏克蘭人的“仗義”,1954年赫魯曉夫才會一句話就將“克里米亞”從俄羅斯的轄區劃歸烏克蘭。這與今天俄烏“克里米亞問題”頗有淵源。

赫魯曉夫和他的玉米

令世界驚羨的軍工實力

蘇聯時代,烏克蘭是“糧倉”、是煤炭中心、也是重要的軍工中心。特別是在軍工領域,烏克蘭可謂 海、陸、空、天 樣樣精通。

烏克蘭不僅產美女更是“歐洲糧倉”

位於黑海之畔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製造了包括“瓦良格”(遼寧艦前身)在內的所有蘇聯航母。

“遼寧號”的前身 - 瓦良格號即出自尼古拉耶夫船廠

東部哈爾科夫市的莫洛佐夫設計局,締造了蘇聯裝甲部隊的輝煌。BT系列快速坦克、T-34、T-54、T-64和T-80等坦克均出自於此。

從某種程度上講 T-64才是真正令西方害怕的坦克

位於基輔西郊的安東諾夫設計局,撐起了蘇聯空軍運輸的半壁江山。世界上最大的兩種運輸機安-124和安-225均出自其手。

世界最大運輸機安-225,它背上的是蘇聯航天飛機

南方設計局

則鑄造了半數以上的“鎮國長劍”(彈道導彈),是蘇聯抗衡美帝的利器。蘇聯戰略導彈中,SS-4、SS-5、SS-7、SS-9,讓西方膽寒數十載的SS-18“撒旦”,以及SS-19和SS-24等導彈,以及“天頂”和“旋風”火箭,全部出自南方設計局。

SS-18戰略導彈,西方人眼中的“撒旦”

此外,烏克蘭還有著各種高精尖工業和技術,就連蘇聯第一架航天飛機“暴風雪號”也少不了烏克蘭的貢獻。

“暴風雪”號航天飛機

據統計,面積僅佔蘇聯2.6%的烏克蘭,卻擁有蘇聯超過30%的軍事潛力。正因如此,當分居再度開始時,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還是保持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種種關係。

反對北約 傾向俄羅斯

當“美帝小三”勾搭烏克蘭,拉其“做!頭!發!”被曝光。對當今的俄羅斯來說可稱絕對無法容忍之痛。

除此之外

我認為最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這個!

呃,不好意思放錯了。

請諸君坐穩,繼續向下看!

——————————————————————————————————————


因為美國挑起了烏克蘭危機,推翻了親俄的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這損害了俄羅斯的國家利益。



1.2014年烏克蘭爆發了危機,美國支持的烏克蘭政府議會,推翻了親俄羅斯的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烏克蘭親西方政府有可能會將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地區的軍事基地沒收。



2.而俄羅斯為了敲打烏克蘭親西方的政府,佔領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同時俄羅斯又支持烏克蘭東部的親俄武裝與烏克蘭政府軍進行對抗,讓親西方的烏克蘭政府陷入兩面夾擊。



3.其實烏克蘭危機是美國一手造成的。美國的目的是激化歐洲國家與俄羅斯的矛盾,把歐洲國家綁在美國的戰車上,共同阻止俄羅斯崛起。



4.因為俄羅斯在普京的帶領下,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得到大幅提升。這損害了美國稱霸全球的戰略目標。而歐洲國家也想通過歐盟這個平臺,擺脫美國對歐洲國家的控制。所以美國製造了烏克蘭危機。



5.烏克蘭的未來還將陷入分裂之中。由於俄羅斯也參與了烏克蘭的戰爭,導致俄羅斯也消耗了大量的國力。可憐的烏克蘭人民成為了大國博弈的犧牲品。這就是國際政治的殘酷。烏克蘭危機只有美國才是大贏家。


杜達特洛夫斯基

俄羅斯並沒打烏克蘭,而是烏克蘭內部分裂,先是克里米亞先出來了,要求併入俄羅斯,俄羅斯接受了,因為這原本就是俄羅斯的領土,只是為慶賀俄烏結盟300年時,赫魯曉夫作主送給烏克蘭的。如今烏克蘭要投奔西方,還要帶走“孃家賠的嫁妝”,嫁妝自己要跑回來,也正合俄羅斯的心思。問題就這樣發生了。

緊接著又發生了烏東部頓涅次克和盧甘斯克的問題,也是事實上的獨立,俄羅斯表現還是剋制的,如果這兩個地方要併入……不能想了。烏克蘭歷史上東西部就有種族,宗教信仰上的一些差別。前蘇聯解體後,西方國家一直在烏克蘭搞顏色革命,開始尤先科上臺,後來亞努科維奇上臺後又通過街頭暴力趕走了亞努科維奇。這讓支持亞努科維奇的人不能接受。

歷史上的烏克蘭曾分屬於過波蘭,但歸屬於俄羅斯也是很早了。問題的重點是烏克蘭目前把脫俄入歐當作它的奮鬥目標,這是俄羅斯所不能接受的。也許俄羅斯能接受一個騎牆的中間派烏克蘭,但絕對不會接受一個與自己為敵的烏克蘭。本來烏克蘭是可以在俄歐之間左右逢源的,只是一部分力量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入另一方,這就不可避免要分裂了。


天太2



事實上,俄羅斯並沒有打過烏克蘭,只不過兵不血刃的收回了克里米亞,干預了烏東局勢而已。


這兩件事俄軍還真沒有武力攻擊烏克蘭軍隊,只是烏克蘭軍隊面對俄軍下了軟蛋,沒有敢於主動進攻而已。俄羅斯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烏克蘭那幫通過西方的顏色革命上臺的偏激政客,非要通過全面倒向西方,來傷害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利益。

這個世界原本如此,你不具有挑戰對手的實力卻妄想拉虎皮扯大旗、狐假虎威給對方添堵,最後倒黴的一定是自己。烏克蘭加入北約制衡俄羅斯的腳步越近,就越悲劇。不用說兩國之間糾纏不清的歷史文化因素,烏克蘭畢竟是俄羅斯臥榻之側的鄰居,自己沒有滅掉俄羅斯的能力,更不可能整個國家搬到西方去,就只能夾在俄羅斯與北約之間受夾板氣。



如果俄羅斯和北約真正全面衝突,烏克蘭的命運不會比二戰更好,無論誰輸誰贏,烏克蘭都逃脫不了被戰爭蹂躪的結局。所以烏克蘭唯一的出路還是交好鄰居,穩定背後,再跟西方親近,左右逢源,才能穩定的發展經濟。


謝金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