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定興是汾城鎮的一個大約2000人的村子。村內的民居大約保存還有10餘座左右,都零零散散,殘缺不全。之前查閱的資料中顯示,這裡當年有在西北地區經商的李姓家族,本期待能在這裡找出幾座精美的老房子,可惜的是大多都已經拆除了,唯有村內兩座非常高----大約在 20米----的類似於碉樓一樣的閣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去往定興的小路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村內街景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舞臺廣場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南門和閣樓

這兩座閣樓橫峙在村南和村中,樣式和高度大約都差不多,像一對孿生兄弟,遙相對應。想來,這裡是否曾因遭受了匪患,才如此熱衷於建造如此高大的閣樓----這種閣樓在西中黃的進士院還有這麼兩座,不過西中黃的宅院屬於鄔堡式建築,兩座閣樓是在一個宅院內的。像這種單體的,一般坐落在正房的兩側,視建築格局和風水而定。其他的村莊這樣的閣樓亦很多,但是高度大約只在10米多。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第一座閣樓大約20米,樓體細長

建造閣樓的答案,在尋訪的過程中很快就找到了。在保存的南城門的一處漫漶不清的碑石上,筆者找到了這麼一段文字:“太平之南有定興,為流寇作亂……”落款是大明崇禎六年。明末晉南曾受到李自成義軍較為嚴重的侵擾,太平縣的各村在官方的要求下,相繼建造起了牢固的堡寨村牆,有的民居也出於自我防護的需要,在院內建起了較為高大的閣樓。其作用起初是用於防禦和瞭望的,到後來社會相對安定後,這個建築的風俗一直保留了下來,並參入了風水上的含義及炫富的成分。村人傳言,舊社會地主就站在閣樓上眺望村莊外面的土地,因為樓高看得遠,哪個夥計幹活偷懶,都掌握在眼中了。這恐怕不確。舊社會的地主有很多是親自參與勞動的,並不一定都是“監工”的角色。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南門樓中宣統年重修的石碑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同治年間的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崇禎六年的建造碑記,最老的一塊,已經漫漶不清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村中老宅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村中另外一座閣樓,和南門附近的樣式如出一轍,似乎更為高聳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村北一家大宅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門樓木雕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這個不知道起什麼作用。路人說是廁所,我是不信的。但是建築樣式著實古怪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古錢圖案的透氣孔。山西商人對財富的追求總是那麼赤裸裸

定興村的這兩座極為高聳的閣樓,從建築風格上來看,似乎建築於清代中期。這兩座閣樓都曾經依託房屋而建,不過房屋在後來的歷史中滅失掉了,顯得閣樓更為高大挺拔。南門建造的時間則在明代。南門匾額“永固都”,字面意思不難理解。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回望村內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南門,土城牆已經拆除殆盡

晉南襄汾縣定興村,注重防護的“永固都”

匾額“永固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