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TLC固態硬盤 媒體和廠商都不願提起的內情

TLC閃存現在已經牢牢統治了固態硬盤市場,我們能接觸到的幾乎每一塊固態硬盤都使用了SLC緩存。緩存可以讓跑分很漂亮,也可以掩蓋不同固態硬盤之間的真正性能差異。

關於TLC固態硬盤 媒體和廠商都不願提起的內情

為什麼TLC固態硬盤一定要有SLC緩存?這個問題來自很多對緩存掩蓋固態硬盤真實寫入速度不滿的朋友。除了逗你玩的跑分成績,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幕後原因?一起來隨存儲極客深入發現一顆TLC固態硬盤的內心吧。

關於TLC固態硬盤 媒體和廠商都不願提起的內情

如何逼問TLC固態硬盤的緩存外寫入速度?

用HDTune的文件基準測試就好。AS SSD Benchmark不管設置多大的測試範圍,最終看到的都是一個平均值。而不是我們需要的緩存外實際寫入速度。通過在HDTune文件基準測試中設置一個足夠超過SLC緩存容量的測試範圍,就能在測試曲線中看到明確的緩存分界點以及緩存外寫入速度。

關於TLC固態硬盤 媒體和廠商都不願提起的內情

為什麼要有SLC緩存?

在10年前固態硬盤剛剛起步的時候,固態硬盤的持續讀寫速度就和當時的機械硬盤沒有太大區別,甚至還沒有後者高。但隨機存取性能上碾壓性的優勢使得固態硬盤快速得到認可。現在TLC固態硬盤的問題其實和當時有一點是類似的:緩存以外的持續寫入速度與機械硬盤比不具備優勢。

關於TLC固態硬盤 媒體和廠商都不願提起的內情

有了SLC緩存,短時的少量寫入,TLC固態硬盤可以做到比MLC固態硬盤還要快。

緩存釋放需要多長時間?

對於TLC固態硬盤而言,SLC緩存容量必然是有限的,爆發性高速寫入之後,位於緩存內的數據需要等待一個空閒的機會進行釋放。釋放過程需要多久?可以參考存儲極客下面的測試方法。

使用TxBENCH測試軟件,在Advanced Benchmark高級測試中點擊Register Task創建自定義測試腳本。以前面HDTune測試的結果來看,東芝TR200 240G固態硬盤的SLC緩存容量是3.3GB左右,所以這裡存儲極客選擇一次性寫入3.3GB數據,然後看看TR200需要多久才能完成緩存內數據的完整釋放。

關於TLC固態硬盤 媒體和廠商都不願提起的內情

在Task options界面點擊Advanced option高級選項,勾選Wait Contions並設置寫入大小為3379MB(3.3GB),Wait time是將要摸索的空閒等待時間,從小往大慢慢摸索,直到兩次寫入之間的空閒時間能夠完整將緩存釋放,不影響下一次全速爆發寫入。

關於TLC固態硬盤 媒體和廠商都不願提起的內情

經過數輪測試之後,存儲極客發現東芝TR200 240G的3.3GB全緩存釋放時間大約為34秒。也就是說如果一次性爆發寫入3.3GB數據,後續需要34秒的時間完成緩存釋放,當然實際使用中可以有中斷,但對累計空閒時間的需求應該是一樣的。

關於TLC固態硬盤 媒體和廠商都不願提起的內情

日常使用中連續寫入速度需求有多大?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每個人的電腦用法都不一樣,不過可以肯定的說,絕大多數家庭電腦都是以讀取為主,寫入不僅少而且分散,極少有機會一口氣不停的寫入3GB數據。

超頻4.8Ghz的酷睿i7 7700K在處理WinRAR數據解壓時的效率也僅有不到13MB/s,所以即便是解壓或安裝大型遊戲、軟件,也不會輕易遇到來自持續寫入速度的影響。

關於TLC固態硬盤 媒體和廠商都不願提起的內情

唯一能想到的例外是專業的平面或視頻設計工作室,它們一次性寫入的數據量可能以數十GB計,一塊MLC閃存的東芝Q200更適合它們,不過這好像已經超出家用範疇,在家辦公的朋友或許可以留意下。

在寫入速度之外,對於TLC閃存的寫入耐久度也有更多好消息可以告訴大家:當前原廠優質3D TLC閃存已經可以做到3000PE,也就是3000次擦寫壽命,與2D時代的MLC閃存等同!

關於TLC固態硬盤 媒體和廠商都不願提起的內情

當然耐久度媲美MLC的前提是閃存體質優秀(原片閃存,而非白片、黑片),再加上主控糾錯算法得當。東芝在企業級固態硬盤中已經開始應用與TR200相同之64層BiCS3閃存,這應該能讓大家對TLC耐久度不再抱有懷疑和擔心。

關於TLC固態硬盤 媒體和廠商都不願提起的內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