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改革後,機關事務管理局應該改為什麼編制?

硬漢26

機關事務管理局的職能有兩大類:一是黨委、政府、機關單位後勤保障,二是公車管理。

1、從職能可以看出,機關事務管理局的職能以公共服務為主,此項職能是可以被社會服務所代替。

2、從服務對象來看,機關事務管理局的服務對象是機關單位,這在承擔公共服務的社會法人中又是比較特殊的,服務人群單一,對象固定,工作有一定的強制性。

3、從人員構成來看,機關事務管理局分為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服務人員。管理人員一般是組織任命、調動而來,負責管理、協調、考核等工作,專業技術人員和服務人員主要是水電、司乘、維修、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人員,有體制內的,有合同制人員。

4、從工作方式來看,機關事務管理局部分職能有不可替代性,多半由體制內人員保障,部分職能可以完全或部分由社會服務代替,由合同制人員和社會租賃服務承擔。

5、機關事務管理局由於其特殊性,一般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由於其人員的特殊性,一般不能參公。

6、機關事務管理局的改革方向,是直接提供的服務職能越來越少,管理、監督、考核等職能越來越強,機關會縮編,服務職能會剝離。


真寧腔調

機關事務管理局是政府直屬機構,在縣一級叫接待辦或者外事辦,主要承擔職能有:機關事務管理工作的具體政策和規章制度,推動市直機關後勤改革;負責機關政府房產的使用、分配和綜合管理;負責市委市政府汽車配備計劃、更新等管理工作;參與市級大型重要會議和重大活動的有關保障工作;負責市行政中心的安全保衛、消防、綠化、物業管理等後勤保障工作等。


機關事務管理局在中省市屬於參公管理事業單位,在縣一級大部分屬於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所以中省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不參加事業單位改革,縣一級機關事務管理局被劃為了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但是實際管理過程中,縣一級機關事務管理局領導班子全是公務員,其他人員為一般事業編。但是機關事務管理局屬於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有車補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而且事業單位公車改革本來就是由機關事務管理局具體操作執行的。



這個單位在縣一級參公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本來就是一個為縣委政府機關大院服務單位,離領導比較近,機會也比較大,領導也願意。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歡迎大家討論!


公職人員嚮導

機關事務管理局本級應為行政編制。按照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條例規定,縣以上機關事務管理部門有三大職能,對本級黨政機關進行經費管理、資產管理、服務管理,具有行政管理職能。按照中央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國務院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各級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和公務用車管理辦法,具體承擔公務用車、辦公用房、公共機構節能、會務接待及其他後勤保障工作,局本級行政審批監管職能明確。其所屬承擔後勤服務職能的二級機構仍為事業編制。


猴哥3487

在我所在的城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是屬於市政府直屬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能大體有:

1、負責機關事務的管理、保障、服務工作。

2、負責機關有關部門行政經費、社會保障經費、職工住房補貼經費和行政機關事業經費的預算管理,及機關後勤服務單位的財務管理和審計工作。

3、負責機關房地產管理、修繕和機關宿舍和辦公用房的分配管理工作。

4、參與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各項重要會議、舉辦重要活動的總務工作。

5、負責上級機關派來的掛職、交流的領導幹部及離退休老幹部有關生活服務保障工作。

在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具體職能中,有兩項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車輛管理,公車改革後,雖然這項職能已被削弱,但留存的公車,還是由機關局具體負責協調調派的;二是機關房產和離退休幹部的後勤保障工作。這兩項職能都與領導有關聯,決定了機關局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即便有什麼改革,想要動機關局的利益,基本上不太可能。機關局局長幹得好的,提拔重用的也不少。在我們這裡,此前幾位機關局的局長都獲得了重用,放到了縣裡當主官。

事業單位改革,機關事務管理局的主體性質不會改變,應該還是全額事業編。但內設機構和下屬單位會繼續優化,壓縮部分職能,採用服務外包的形式公司化操作,比如後勤門衛、車輛管理、保潔等,部分在編人員會分流,而後將職能逐步剝離體制,減少編制和職數,達到瘦身的目的。像我們這裡,就專門成立了機關後勤中心,以公司化的模式承包機關單位的節能管理、食堂服務等。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這個要具體分析,就拿我所在市的機關事務管理局來說,單位共有兩種類型人員,一種是參公事業人員,另一種是全額撥款事業人員。參公事業人員其實和公務員一樣,享受的政策待遇都是一樣的。全額撥款事業人員屬於公益一類。機關事務管理局不承擔具體的行政職能,它只是市政府所屬的後勤保障工作部門。事業單位改革已經提了很多年了,但是目前來看,市縣事業單位還和原來一樣,沒有任何變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