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股就是選行業,如何選擇優質成長股?

選股就是選行業,如何選擇優質成長股?

投資是面向未來,通過分享企業的價值創造,來實現自己的投資回報。而且各個行業的差異太大,選擇公司首先就要考慮行業差異,就要選擇好的,回報率高的行業,找到優秀的公司,在合適的價格買進。

選股第一前提就是不要選錯行業,每個行業都有其自身的運行週期。

比如在美國,80年代能源稱霸天下,90年代消費巨頭崛起,比如零售巨頭沃爾瑪、可口可樂、百事可樂;2000年左右,網絡股泡沫被刺穿,網絡股崩潰;

2010年,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到來,美國市值最大的企業全都是科技股:蘋果,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

比如在中國,鋼鐵、煤炭、化工、航運、水泥、有色等都是週期性行業,其利潤受宏觀經濟週期影響很大,宏觀經濟上行時產品供求緊張帶來價格上漲,利潤暴漲刺激股價上行。

但是這些企業盈利很不穩定,與經濟形勢的聯繫過於緊密,好的時候賺的盆滿缽滿,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虧得一塌糊塗。比如,中國鋁業2007年賺102億,2009年虧46億;中國遠洋2007年賺190億,2011年虧105億。

這種全行業性的巨幅波動是普通人難以預料也難以承受的,應儘量迴避。

有人可能會問,抓住經濟週期的波動,在這類強週期公司掙大錢的時候買進不就行了嗎?但關鍵是,一輪明顯的經濟週期經常長達十年甚至二十年,投資者不僅需要有驚人的判斷力,也需要有無比的忍耐力。而且,有些週期行業衰落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

當經濟的高速增長期已過,強週期的鋼鐵,水泥,機械,煤炭等行業經營都會非常困難,也是屬於產能過剩,國際航運指數長期低迷,造船業,航運業都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這些企業,基本都不具備成長性。

一些新興的行業比如光伏,風電,雖然國家在大力推廣清潔能源,但是之前一哄而上擴建了太多的產能,也造成了產能過剩。

現在這個過剩只能等待國家大力發展光伏電站和風電站去化解,這些行業總體來說,都沒有大的機會。

要回避一些夕陽行業。比如,受成本提高衝擊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比如服裝,受電商蓬勃發展衝擊的百貨等行業。

選股就是選行業,如何選擇優質成長股?

一些典型的成長性行業

醫藥,食品飲料等行業,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升級,穩定增長,波動性不大。並且,消費和醫藥,代表了人類永恆的需求,能夠穿越長週期。

以美股為例,大量的消費和醫藥股能夠長期穿越週期,這些公司存活時間長,有些甚至達到一個多世紀。而且不管經濟如何變化,其行業地位都沒有改變。從美國利率的大週期,從70年代高通脹到80年代人口紅利爆發,到90年代第一次互聯網革命,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等,不管美國經濟名義GDP增長已經翻了幾番,這些公司依然保持在市值前100的名單中。

醫藥龍頭企業能長期保持競爭力。默克製藥創建於1668年,至今已有350年曆史,在1960年進入66之後,後面的50年幾乎沒有掉出過前20。

據數據統計,1957年以來,美股漲幅最大的20只超級大牛股裡面,日常消費類佔了13家,醫藥類佔了5家,其中就有默克製藥,而默克製藥從1957年以來上漲了8331倍。

美國醫藥巨頭企業往往依賴創新研發能力,越是大的企業在研發上的能力越強,而且手上現金流很好可以不斷併購掉小的企業,這就是龍頭的優勢,強者恆強。而且醫藥行業本身具備獨特性,新藥壟斷高額利潤,更容易出現有爆炸性增長的公司。

再比如寶潔,從1960年起,其市值從來沒有掉出過前30名。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在一個超長期的週期中一直保持壟斷優勢,並且伴隨人口增長和消費升級,公司體量不斷擴大,不斷前進。可口可樂在1960年就是市值排名38的上市公司;百事可樂在1970年進入榜單排名84。之後兩家可樂公司從未掉出排名前100的榜單。

之後在80年代嬰兒潮帶來的消費爆發中,市值排名都出現很大的飛躍,可口可樂從48進入第8,百事可樂從82變成15。到今天,我們還在用寶潔、還在喝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這就是證明。

在國內的A股市場,過去的20年中,回報率最高的25只股票裡面,消費、醫藥佔了12只。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藍籌白馬股——貴州茅臺、瀘州老窖、伊利股份、雲南白藥、東阿阿膠、雙匯發展、格力電器、美的電器等;在過去10年中,回報率最高的50只股票中,消費和醫藥就佔了28只;而最近5年,很多消費股、醫藥股都創了2007年以來的新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