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巧記!高中歷史,瞬間牢記不用愁!

獨家巧記!高中歷史,瞬間牢記不用愁!

中國歷史是考生比較熟悉的內容,但由於時間關係複雜,尤其到了近現代史部分,各種政治勢力輪番登上歷史舞臺,使得同學們面對複雜的歷史關係往往會犯暈,多少同學可以一下說清中國近代簽的不平等條約有哪些?

高中歷史郭利珠郭老師,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不平等條約分分鐘牢記的方法,大家都用過諧音記憶法,通過提取關鍵詞,構建諧音故事情節而進行的聯想記憶法。不平等條約的掌握非常適合用這種巧記法,下面跟著郭老師,帶你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掃清障礙。

一、中英《南京條約》

主要內容如下:

(1)割讓香港島。

(2)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3)賠款2100萬銀元。

(4)協定關稅。

諧音記憶:割開賠鞋(鞋),想象一幅畫面,某人去南京買了雙皮鞋,想看看真皮還是假皮,所以割開了,就得陪人家的鞋,簡單記憶,割開賠鞋。其中“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可諧音記為“光下不能上”。

二、英法《天津條約》

主要內容如下:

(1)增開牛莊(後改為營口)、登州(後改煙臺)、臺灣(後定為臺南)、淡水、潮州(後改為汕頭)、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

(2)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3)對英賠款銀400萬兩,對法賠款銀200萬兩;

(4)英法等國人可往內地旅遊、通商、自由傳教;

(5)外國船舶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來。

諧音記憶:提取關鍵詞:開、公、款、旅、行,想象故事情節,清政府官員去天津開公款旅行。

三、英法《北京條約》

1860年10月清政府同英法在北京簽訂《北京條約》。

主要內容如下:

(1)承認《天津條約》完全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讓九龍司地方給英國;

(4)賠款英法軍費各增至800萬兩,卹金英國50萬兩,法國20萬兩。

諧音記憶:提取關鍵詞:天、天、九、八,想象故事情節,清政府官員在北京天天泡酒(九)吧(八)。

四、中日《馬關條約》

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戰敗後,被迫於1895年4月17日在馬關簽訂《馬關條約》。

主要內容如下:

(1)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上述各口;

(2)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所有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

(3)中國承認朝鮮完全“獨立自主”,實質是要中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完全控制;

(4)日本可在中國通商口岸任意設立工廠,產品運銷內地只按進口貨納稅;

(5)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諧音記憶:四哥在朝鮮開廠賠2億。四個通商口岸,割地,朝鮮獨立,設廠,賠款2億兩。

五、11國《辛丑條約》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與俄、美、英、法、德、日、意、奧、西、比、荷等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辛丑條約》共12款,另有19個附件。

主要內容如下:

(1)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釐,本息共計9.8億多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做擔保;

(2)將北京東交民巷劃為“使館區”,允許各國派兵把守,中國人則不準居住;

(3)要懲辦在義和團運動中和帝國主義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參加任何反帝組織,違者處死;

(4)大沽炮臺及北京到大沽沿路的所有炮臺一律拆除;准許各國在北京及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12個戰略要地駐軍;

(5)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以辦理今後對外事宜。

諧音記憶:賠、劃、禁、拆、改,想象故事情節,八國聯軍弄壞了我的畫(劃),賠畫,禁止拆改。

郭老師的學生屢是不爽,同學們可以在複習和記憶的過程中,自己思考創造有聯繫的記憶方法,可以讓我們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獨家巧記!高中歷史,瞬間牢記不用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