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騙了好多年,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唐伯虎!比電影倒黴100倍!

被騙了好多年,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唐伯虎!比電影倒黴100倍!

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映的《唐伯虎點秋香》一經上映,便斬獲了1993年香港年度票房冠軍的獎項,在周星馳的明星光環加持下,唐伯虎“風流倜儻,詩畫雙絕”的形象更鐫刻在無數觀眾心頭,時至今日,該片仍被奉為圭臬,是電影頻道重播次數最高的電影。

影片中,他醉臥紅塵點秋香,吟詩作對會好友,智勇雙全鬥華府,儼然一個溫柔富貴鄉的風流才子。然而熟知歷史的朋友會說道:“唐伯虎的形象在一眾影視作品的推波助瀾下與真實歷史上的他大相徑庭”。其實,早在明朝就出現了以唐伯虎為原型的藝術作品,如小說《四傑傳》和馮夢龍的《唐解元一笑姻緣》,他的逸聞野趣更是舊時茶樓酒肆間永不過時的談資。

撣去厚重的歷史塵土,我們從卷帙浩繁的《明史》中找到有關唐伯虎的篇幅卻只有區區兩百字,從著墨寥寥的記載中,我們可以大致還原出唐伯虎的真實形象。

唐寅,字伯虎,出生在蘇州城一個普通商販家庭。

在古代重農抑商的環境裡,商人家庭謀出路舉步維艱,如著名的唐代詩人李白便是因為出生在商人家庭而不能參加科舉,直至四十多歲才被人引薦入仕。

生活在明代的唐伯虎相比起李白是幸運的,他能夠靠讀書考取功名改變家族命運,於是自幼聰慧絕倫的他十六歲便考中秀才第一名,二十九歲參加鄉試更是高中解元,相當於全省第一。

被騙了好多年,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唐伯虎!比電影倒黴100倍!

他少年得志,名動江南,公元1493年,他躊躇滿志地叩響北京城的城門,劍指今科會元。

這一年冬天,呵氣成霜,數以萬計的考生懷抱熱忱雲集北京,共同期待著來年春天執筆突出選拔重圍。唐伯虎與同行的好友徐經投宿在城中的玲瓏衚衕,剛落腳不久,徐經便邀唐伯虎一同拜訪自己的房師程敏政。

程敏政官居禮部右侍郎,是當朝皇帝和太子的老師,也是徐經那年鄉試的主考官,根據科舉考試的慣例,學生一般尊稱錄取自己的主考官為房師,這也是古代官場上除同窗、同年、同鄉之外最重要的人際關係。

徐經此次意欲拜訪,除師生間的人情維護外,更是因為猜測程敏政很有可能擔當會試考官。唐伯虎傲世出塵,認為科舉考試應當憑真才實學,而不是攀附權貴,而徐經秉承“才學固然重要,得人賞識才可錦上添花”的理念,拗不過唐伯虎的徐經只得退一步稱:向老師討教作答技巧。

此時恰逢唐伯虎的房師梁儲出使安南,感念知遇之恩的唐伯虎想請京城大儒程敏政作《送梁冼馬序》贈與房師,這樣一來,二人拜訪程敏政才算提上日程。

初次見面,程敏政就表示早已聽聞江南第一才子的名號,稱其文章“奇絕曼妙,文中極品”,當唐伯虎吟詠完近期詩作《花月吟》後,程敏政欣賞之情更甚,更主動打開話匣子詢問二人準備考試的情況,一番學術交流後,徐經問:“若您擔當本次考試的主考官,您會如何出題?”

程敏政答:“元儒劉淵的《退齋記》中《四子造詣》一篇頗有深意”。

被騙了好多年,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唐伯虎!比電影倒黴100倍!

(圖)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

這一問一答,在日後牽涉出一樁震驚朝野的科場舞弊案,不僅在唐伯虎的求仕之門貼上封條,更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唐伯虎的一生,遠比電影情節還要跌宕。轉眼,他的電影幕布上投射出“次年,二月”的轉接畫面。

弘治十二年二月,舉子們翹首以盼的會試終於到來,作為全國最高級別選拔人才的考試,考官人數比鄉試多了一倍,主考官是禮部尚書李東陽,副主考官的殊榮則花落禮部右侍郎程敏政,二人奉命連夜擬定出會試考題。

二月十五,會試第三場正式落下帷幕,走出考場的考生均眉頭緊鎖、神情抑鬱,並紛紛抱怨考試中的問題出得實在冷僻。

而人群中的唐徐二人則步伐輕快、神采飛揚,信步走向一家酒肆談笑風生,席間徐經說道:“策問中《四子造詣》一篇,若不是程大人提起過,今日我還真答不出來。”

這不經意的一句,竟被有心人聽了去。

任給事中的華昶憑藉傳言和猜測,旋即上書皇帝,彈劾程敏政受賄鬻(yù)題。

一時間龍顏震怒,令程敏政停止閱題,並讓李東陽重新審核程敏政批閱過的試卷,結果出人意料:唐、徐二人雙雙落榜。

被騙了好多年,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唐伯虎!比電影倒黴100倍!

同時,華、唐、徐三人鐐銬加深,經不住嚴刑拷打的徐經只得被迫承認向程敏政行賄,這邊程敏政卻矢口否認自己有受賄行徑。

案情進展似乎停滯不前,於是皇帝下令有關人員在午門當庭對質,這時休養了幾日的徐經一改之前的供詞,稱當時向還未是考官的程敏政詢問,未曾想到會試真的出了這道題目,自己和房師絕無行受賄之實。

儘管華昶仍然提議複核程敏政批閱過的試卷,但皇帝沒有理會他的意見,最終,案件還是草草收場。

程敏政被勒令提早退休,華昶被貶官去了南京,而唐伯虎、徐經二人被永遠阻擋在科舉考場門外。

從此,官場上少了一個經世濟民的唐大人,明朝歷史上卻出現了一個在當今最為人熟知的人物。

之後,35歲的唐伯虎再次看見一展抱負的曙光——當皇帝的叔叔寧王的幕僚。

當他越來越靠近寧王陣營的核心,也越來越清楚陣營的意圖——

寧王要造反。

他做了理想的逃兵,裝瘋賣傻,不惜吃排洩物、赤裸身體,只為了被寧王趕出來。

後來,他抵押自己的藏書、向朋友借錢,在老家蘇州購置了一處“桃花庵”,他自稱桃花庵主人。

被騙了好多年,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唐伯虎!比電影倒黴100倍!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無解的苦悶都在心裡,複雜的心情都在詩裡。

嘉靖二年的冬夜,53歲的他拿起桃花籤,作了一首《臨終詩》:“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懼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他自號“六如居士”,“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或是唐伯虎一生的結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