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行長:我親歷的4個跑路老闆故事

小微企業無法到證券市場上融資,多依賴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行業週期的變化,每每很快傳遞到這些在市場上浮沉的小微企業。以下四個案例選自《我是銀行客戶經理》,作者王團結。通過這四個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小微企業的老闆們該補哪些管理課,小微企業究竟應該怎樣合理運用資金、擴大經營?

01 棉花收購加工廠老闆

2011年冬天,我的一個客戶,跑路了。這位老闆從走街串巷收棉花的棉花販子做起,一步步積累,開了家棉花收購加工企業。2009年,老闆看到附近有些無紡布企業效益好,就投了大約500萬,建了個無紡布加工廠。當時我去考察,看到的是最新款的設備,可是投產之後,形勢急轉直下。2008年國家支持基建項目,無紡布作為防水材料,需求很旺盛,但到了2011年需求量驟降。而且,好客戶都在老廠商手裡,新人進來,只能去做不好收款的客戶。

老闆跑路的時候,欠銀行600多萬,欠民間高利貸600多萬元。銀行的600多萬元是多年來一直續貸的,在經營旺季的時候放下來,在淡季的時候就還上一部分。民間的600多萬,據說剛開始只有300多萬,後來利息越借越高,從2分到5分,再加上利滾利,成了600多萬。

春節前後,公安局利用經偵手段把他抓回來了,拘留了幾天,就放出來了。我請他到銀行裡來,問他還有沒有還款能力。他從衣服裡掏出一大堆白條,說這是客戶欠他的貨款,去要了好多次了都沒收回來。後來,擔保人為他代償了這筆貸款,總算有驚無險。 這是一個典型的小微企業多元化經營失敗的案例。

銀行行長:我親歷的4個跑路老闆故事

02 投資KTV的食品批發商

2012年4月,我們給這位食品批發商發放了貸款;9月,他想增加一些額度。我問為什麼,他說要合夥開一家KTV。我問要多少錢,他說800萬。我說“你們這是在找死”,他們沒有一絲不安,向我說KTV是多麼賺錢,管理不用擔心,專業的KTV管理公司保證每天營業額5萬元,2年收回全部投資;資金也不是問題,有人說要投200萬入股,但是他們不要。

我說,第一,職業經理人靠不住,小微企業要靠自己管理;第二,如果有人入股,雙手歡迎,減輕資金壓力,降低風險。可是他們己經深深地沉醉在對KTV賺錢的憧憬之中了,一句也聽不進去我的話。

2013年1月份,春節前夕,他們的KTV經過緊張施工,終於試營業了。總投資達1000萬,超出了預算;但每天的營業額也就兩三萬,與經營公司承諾的五萬相差甚遠。一個月五六十萬的營業額,除去各項開支,利潤大概有二三十萬。他們很滿足,相對於原來的食品批發行業,利潤非常可觀了。

2013年4月,他的貸款到期,還款後,又給他貸了款。當時也心存僥倖,也許他真能走出多元化投資的宿命,一舉轉型成功。但是,糟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2013年8月8號,他的合夥人選了一個非常吉利的日子,跑路了。這位合夥人通過民間借貸融了500萬,而這500萬里,這位老闆就擔保了200多萬,債務人跑了,債權人讓他還。

8月12日,我找到他,告訴他,當前處置的辦法只有一個,抓緊把KTV賣了,還上債,你還繼續賣你的礦泉水方便麵。他說考慮考慮。當時有人出價400萬接手,可是半年前投的是整整1000萬啊,他捨不得。之後,銀行不再續貸,債主們輪番催收,他一跑了之。好在他的幾個聯保體成員還正常運轉著,己經達成了還款協議。

銀行行長:我親歷的4個跑路老闆故事

03 買地的物流公司老闆

這是2013年的一筆業務,沒等批下來,申請人就跑路了。

這是一家物流公司,名下有二十多臺危險品運輸車,沒有貸款。我去考察,財務櫃檯的收付款還挺忙,一大排大貨車整整齊齊地停在車場上。除了這塊租來的停車場,老闆在工業園區又買了60畝新廠區。 我不明白,一家物流公司為什麼要買這麼多地,而且要建廠。有的物流公司,只有一間辦公室,只管著車輛檔案,連停車場也不提供。老闆含含糊糊地介紹了自己的項目規劃:先建設1萬噸的存儲項目,再建個10萬噸的溶劑油生產裝置。看得出,他對物流還算在行,但明顯不太瞭解倉儲和生產。

我問他:“新廠區投了多少錢?” 老闆說:“買地花了600多萬,填土100多萬,搞建設花了小200萬,加起來快1000萬了。”

我問他:“資金來源有哪些?自有資金佔多少?”他支支吾吾說不出來,顧左右而言他。

不過瑕不掩瑜,他的材料報上去,審批人員一看還算不錯:貸款不多,資產實力還可以,就是擔保人稍差一些。為擔保人的事,來回折騰了好幾遍,一拖就是一個多月。就在審批過程中,他跑路了。

之後聽到消息,他總共欠款2000多萬。又聽說,他借貸主要是用於買地,兩年前園區剛開始建設,土地價格很便宜,大約就是10萬一畝。他的物流項目屬於政策比較支持的項目,拿地手續辦理很快。他當時手裡也沒有多少錢,七借八借,利滾利,最後居然成了2000多萬。後來,法院把那60畝地拍賣了,成交價2000多萬,幾乎能把他的窟窿堵上,但是他還是沒有回來。

這家企業犯兩個致命的錯誤:一是為了買地而買地,搞不清資產的用途。第二,以短期借款投固定資產,“短貸長用”,而且用的是高息的民間資金。

04 大打廣告的水泥廠老闆

按照一般的邏輯,企業如果還不上貸款,就可以宣佈倒閉了,不一定要跑路。這家企業知名度很大,高速公路兩旁的廣告牌有好多塊,估計每年僅這一項廣告費也上百萬元。企業原是一家小水泥廠,由於在市區附近,不太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政府就責令搬遷。於是易地重建,新廠區很氣派,500畝地,有三個大項目:水泥項目、超微礦粉項目、預應力管樁項目。

我接觸到這家企業後不久就過春節,春節之後不久,就聽說企業被債主們堵門,隨後宣佈倒閉。這家企業倒閉有諸多原因。首先是趕上政策不支持:一是政府的拆遷補償款,總數有幾千萬,但是政府只到位了一部分;二是他想著土地證辦下來,以土地證抵押,銀行貸款很容易獲批,但在房地產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水泥產業屬於不支持行業,多家銀行都未批准貸款。其次,這裡不是水泥廠聚集的地區,也不是原材料產地,在市場上沒有價格優勢。第三,管理雜亂無章。水泥廠倒閉後,有債權人去收應收款,但到水泥廠一問,說是業務員已經把錢拿走了,債權人回到自己企業一問,並沒有收到這筆錢。管理鬆散,指頭縫裡就漏掉不少。

雖然資金緊張,企業還是花了很多不該花的錢。首先,圈地500畝,根本用不完。第二,企業內部設加油站,企業的車輛並不多,純屬浪費。第三,客戶都是靠銷售員維護的,卻在戶外亂投廣告。

銀行行長:我親歷的4個跑路老闆故事

共同點:短貸長投導致資金鍊斷裂

大多數倒閉的企業,都存在短貸長投的問題:將短期貸款用於固定資產投資。短貸用高成本的民間資金,固定資產卻遲遲不能產生效益,資金供需的錯配,導致很快就出現資金鍊斷裂的情況。

但是一定時期內,這個問題能夠掩蓋,企業的問題不會暴露出來。但是有兩個關鍵前提:第一,經濟比較景氣,經營性現金流量為正值,而且能夠覆蓋短期借款;第二,社會融資環境比較寬鬆,企業容易獲得貸款,對短期貸款進行搭橋、轉貸。

如果銀根緊縮,銀行沒有貸款額度,或者企業經營情況不佳,銀行不貸款,而已有短期貸款又面臨到期,企業立即就陷入絕境。短貸長投的錯配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既有銀行的原因,也有企業的原因。

在還款方式上,短期貸款也更方便。中長期貸款相對利率要高,一般是按月還本付息,對企業的現金流是個考驗。而短期貸款到期後,企業使用過橋資金“倒一倒”,現金流在一定期限內不會減少,甚至有的企業這將種還款方式歸納為“只還息、不還本”。

企業的倒閉未必是資不抵債,大多數是資產是大於負債的,但資產和負債出現錯配,資產是固定資產,很難變現,負債是流動負債,迫在眉睫,資金鍊一旦斷裂,就可以宣佈企業倒閉。

而且,短貸長投導致銀行的短期貸款被投在了固定資產上,但是有的項目屬於產能過剩項目,投產之後,沒有達到預期的收益,企業長期維持低利潤甚至虧損,銀行揹負巨大的風險。甚至當這些“殭屍企業”想破產而政府不同意的時候,事情就更復雜了。

老闆們該補哪些管理課

  • 慎用多元化戰略

多元化是小微企業經營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己經形成規律。很多中小微企業的老闆都講,企業經營的產品市場很小,向上發展很容易遇到天花板,在主業上無法再突破了,只能尋求其他市場。其實小產品同樣有大市場,老乾媽把一瓶辣椒醬做到幾十億的年產值,譚木匠把一把梳子做出1.2億的淨利潤(2015年)。

很多小微企業的老闆,經營主業是沒問題的,輕車熟路。但是隔行職隔山,跨行業發展,就超出了小微企業的能力。

  1. 首先,超出了資金能力。上新項目都是大舉借債,銀行借不到就借民間的,低息的借不到就借高息的,總之一定要把項目上起來。但是項目投產只是第一步,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之後,還要買原材料備貨,下游客戶還會壓一部分貨款,配套的流動資金有時超出老闆的想像,資金缺口越來越大。

  2. 第二,超出了管理能力。跨行業發展,新項目和老項目是兩個沒有任何關聯的項目,所有的人都要重新聘請,老闆不懂,員工還要有個磨合過程。可以斷言,新項目的投產的前三年內一般是虧損的。一個小微企業,哪裡有能力虧損三年?沒有等到新項目盈利,債主們己經把企業逼得關門了。

  • 人才是企業最大的資產

小微企業的老闆們是最繁忙、最辛苦的一族,企業的生產、銷售、採購以及與政府各職能部門的關係,事無鉅細,事必躬親,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在與小微企業老闆們的接觸中,深深體會到了他們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快速的反應能力。他們樂於學習,善於變革,願意接受新生事物,也敢於反省和承認自己的不足。但他們在用人上,往往左右為難。

但實事求是地講,小微企業大多數是在從事一些門檻較低的行業,核心競爭力並不強。土地和廠房都可以租來或買來,技術和設備也都可以買到,很少有小微企業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靠什麼?就必須靠看不見的管理,看自己的用人水平和管理水平。

  • 提高風險管理意識

很多小微企業的老闆一點風險意識都沒有,更沒有風險防範手段,就像在風雨中裸奔,沒有一點防護措施。

比如銀行收回貸款沒有續貸的情況,這種事發生的概率很大,誰也不能保證貸款到期後一定能續貸,所以老闆就應該想到:如果銀行到期後批不下來,我該怎麼辦?有沒有應急預案?有沒有化解手段?現在有些中小企業貸款不是以自有資金還貸,而喜歡用過橋資金,有的短期資金利率高得驚人。這就是沒有想到銀行會收回貸款,覺得完全有把握才去借的。

再有一個就是風險控制手段,銀行果真不續貸了,那我能不能短時間內收回現金把高利貸還上?難道就被高利貸拖下水不翻身了? 有的小微企業,連過夜的錢都不留。萬一企業有個急用怎麼辦?大企業是從小企業時候過來的,在發展過程中,難免遇到種種困難和挫折,或者遭受過血的教訓,才會逐步制定了一些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銀行行長:我親歷的4個跑路老闆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