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縣的特色小吃都是什麼呢?

李升瑞

黃河邊上的河曲縣,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可因為黃河曲折程度命名的卻只有這一處。作為西北部的金三角,讓我最為記憶猶新的是那塊“雞鳴三省”的碑,一聲雞叫三省都可以聽到。

算是個文藝小青年的壹周君,記憶猶新的是河曲作為中國北方民歌的發源地之一,在民歌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二人臺,有據可查的歷史就有200多年了。二人臺以及河曲民歌,似乎處於一種大蕭條的狀態,可是二人臺走西口,作為中國民歌的經典唱遍了全中國。

在這種傳統文化濃郁的地方,特色小吃也是相當讓人喜歡。

比如最出名的開河魚,色澤明亮,肉質細膩,味道鮮美,更有大補元氣、通絡發散之功效,其鯉魚更佳,為歷代上貢佳品。據記載,清代時,當地官吏每年春天都要將金絲鯉魚上貢給皇帝。

如果說開河魚是官府菜,那酸粥則是平頭百姓一年四季斷不了的一口早飯。

早上把在漿米罐裡漿了一夜的糜米下到鍋裡,稍煮一會兒,把煮米的湯再回到漿米罐裡一部分,作為下一次漿米用。這樣週而復始,連續不斷,漿湯會越來越好,越來越香。

做酸粥講究的是火候,叫做“緊火撈飯慢火粥,加大灶火熬稀粥”。

當地人喝上一碗酸粥,一天不飢不渴,精神倍增。吃的時候再配上醃菜,就是河曲人一頓可口的飯。

一個“江米罐子”、一個酸菜罈子是河曲人少不了的兩樣器皿。在街頭,早上隨處可見賣酸粥旳攤點。

不得不提的特色小吃是——碗託,顧名思義是將蕎麥麵製成的糊放入碗中,上籠蒸熟晾涼後,拔出一個和碗形狀相似的“託”來。

地道的河曲“碗託”用的蕎麥麵,因為河曲縣盛產蕎麥,所制蕎麵碗託,觀之晶瑩光亮,粉白微青,是把粗的、黑的篩去,留下白的、細的留下了,質地精細,柔軟,光滑,細嫩,清香利口,風味獨特。

有意思的是,剛出爐的碗託上加上肉哨子(就是炒制的肉糜菜),就成了肉碗託。

吸收滿滿陽光味道的蕎麥入口滿滿的食物香味不說,它的肉食入口也是超爽的。

驢肉也是當地獨具特色的傳統食品和地方名吃,都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是人們對驢肉的最高褒揚。

從營養學和食品學的角度看,驢肉比牛肉、豬肉口感好、營養高。驢肉中色氨基酸的含量遠大於豬肉和牛肉。

以傳統滷湯用上好驢肉加入花椒、肉豆蔻、紅曲、山楂、桂皮、冰糖、白芷、草果、姜、八角、鹽、大蔥等等調料,和滷煮的順序相似,注入清水燒開,放入泡好的驢肉氽一下;其中的訣竅大概就是加入用紅曲米煮紅的水及山楂片,整個口感特別入味。


武漢壹周

一提到河曲縣,首先讓我想到的是海紅果,海紅果就是產于山西省晉西北的河曲縣,同時,河曲縣也一直有些海紅之鄉的別稱,海紅果鈣含量非常之高,含鈣居水果之首,有著“果中鈣王”的美稱,還有小時候大家經常吃的果丹皮和果瓣子,也是河曲縣的傳統食品,最後給大家說一道晉西北九曲十八彎河曲縣著名的特色菜:《河曲開河魚》,據說在古代的時候河曲縣的當地的官吏都會在開河打撈開河魚進貢給皇上,開河魚呢以黃河鯉魚最為美味,據說有醫療大補的功效,被民間譽為“活人參”!這些呢也只是本人的看法,知道的也就這些,希望大家能多多指教,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