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醫生大V在微博三天收入趕得上在三甲醫院一年的收入,治病救人不如自媒體收入高,這事你怎麼看?

用戶69290716

如果他看到這個新聞,會是怎樣的感受?

其實,把他的經歷和這位醫學大V的經歷作對比,並不是很有道理。醫學大V雖然賺的錢多,但是呢,國內有一些到處奔走的醫學專家,賺得也不少,而且人脈資源十分之強大,比錢金貴多了,如果把這些老先生的境況和這位醫學博士來對比,又會是怎樣呢?

我們還不妨想一想,微博這麼多人,有幾個能成為幾百萬粉絲的醫學大V?幾百萬粉絲真的是很不容易獲得的,這位大V,相比也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加上不錯的運氣,才能得到吧?這跟他的醫學知識並無多大關係吧?

所以啊,別看醫學大V賺的錢多,人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不過,對於個人來說,還是哪兒有錢去哪兒。

就那上面這位醫學博士來說,現在他已經決定了,要去某國際醫療諮詢公司工作了,收入大概一年20萬左右吧,慢慢來還會繼續漲。這已經相當不錯了。


二進制赫克斯

正規行醫與醫療問答收入的巨大反差,揭示了醫療的核心問題,那就是醫療是公益性的,藥品有限價,掛號費有規定,並不是按需分配的市場經濟。

醫療事業的公益性已經深入人心,其副作用就是讓公眾藐視了醫療的價值,認為醫療的低價格是理所應當的。

知識問答給醫療的價值找到了一個市場化的出口,例如微博上有個醫生的ID是@成都下水道 ,他在微博上回答關於男性生殖和性方面的問題,他的回答不僅專業而且詼諧有趣,引來了大量網友的圍觀。

圍觀一個問題只需要花一塊錢,由於圍觀的人數眾多,他每個月問答收入高達6、7萬塊,這就實現了年入幾十萬,比正常的醫生工資水平高的多。



這錢掙得很乾淨,體現了醫學的真正價值,很令我羨慕。

在最近的微博2017影響力峰會上,變現成為了一個重要話題,醫療知識是公眾最關注的,醫學知識的變現相對容易。

其它多數專業的變現能力很差,並不是因為這些專業不重要,而是民眾不關心。例如我是通信專業的,也在微博峰會的科學論壇上獲了獎,我的通信科普印象力還不小,但很少網友會為信號咋調製的這類知識而付錢。



對於醫學科普強大的變現能力,我是羨慕嫉妒但沒有恨,這事談不上什麼不公平。


奧卡姆剃刀

第一醫學知識屬於硬科學,這個領域除了專家大多數人不懂,畢竟人命關天,如果給了病人錯誤的建議,後果很嚴重。

而其他領域比如財經、股票、文學、歷史、寫作等人文科學領域,只要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不少人能談得頭頭是道。並且這些領域即使說錯了,後果也不像醫學領域那麼嚴重。

第二醫學關乎人類的健康,健康問題人人都關注。 有人不關注歷史,有人不關注投資,有人不關注文學,這些都不是人人必須關注的領域。 健康醫學就成為了一個受眾面很廣的領域。


價值漫步

這種事件非常正常,題主的問答以筆者之見是偷換了概念,將兩者本沒有直接相比性的東東放在一起進行了比較。

先說醫生行業,佔絕大多數的醫生群體的收入也就像題主所說的普通情況,但你不能否認少數居於醫生行業頂端的那部分人的收入,肯定要比普通醫生多很多,也可能比微博大V多很多。

而這位轉行微博已做到大V級別的醫生,已經居於微博行業中的食物鏈頂端,這樣的收入在整個微博行業也是鳳毛麟角,實際他並不代表普遍性。

兩者之所以現在有了強烈對比,正是同一個人的原因。為何在醫生行業表現平平的一個人,卻能做到微博行業中的大V級別?這位朋友背後付出的努力也許不是普通人所能想像。實際我們都不是當事人,自然無法去反應這件事背後的真正原因,也許這位醫生在微博方面付出的精力是幾倍於醫生職業,也許是有了醫生背景的人在微博中加上了自媒體的包裝,這種創新方向成為稀缺資源——市場經濟下本身就是以供需變化為基礎的,然後收入自然就也水漲船高。

兩者真要橫向對比,應該是處於同一階層對比才有說服力,比如醫生中的最頂級位置與微博中的最頂級位置相比,醫生中的普通級別與微博中的普通級別相比。即便現在是同一個人,也得判斷在各自領域中付出的精力和時間之比才有意義,更何況這位醫生大V也是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做到這種級別的收入,只不過是有了更多的變現手段而已,我們要佩服的是這個人的個人能力表現,而非整個行業的不公平直接PK。


互聯網俊明說

首先,該醫生已經成為大V了,說明他在微博上,還是得到了廣大網友和平臺的認可的。要知道,大V也不是想當就能當的,微博上有大把的人炫技搞怪想紅都紅不了,可見,沒有點真本事還真是不行的。

而在醫學方面,這位醫生做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開拓出了一種新的模式。不用翻這位醫生的微博筆者也能猜到,這位醫生在微博上應該做的是醫學知識科普。

自從國家開始提出並推廣科學普及工作以來,有大量擁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投入到了科學普及的工作中,以前那些專業的、封閉的知識,現在我們非專業的人也可以瞭解,科學不再是一個小眾的東西,而成為了大眾的、共享的知識。

而在科普工作中,醫學知識的科普是最受歡迎的,因為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溫飽問題解決了,大家就開始關心身體、食物的健康性,所以對於一些醫學方面的知識,大家都非常的關注。

至於這種醫學科普壞處,與上面相對的,因為不是一對一,有時候他們說出的東西可能就沒有那麼嚴謹了,而且這種在互聯網上的科普,准入門檻很低,誰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時候也會出現錯誤信息的傳播,以至於這兩年在科普領域又單獨分出一個闢謠的模塊,就是對一些錯誤的、虛假的消息進行糾正。

總的來說,科普是一件好事,至於題主說的收益的問題,筆者覺得是這樣一個道理,在每一個新興事物興起的過程中,第一個嘗試而且成功的人,是勇士,並且會收到較高的回報,這樣才會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與,來分蛋糕。但是呢,高收益同時也代表著高風險,只不過是我們沒有看到或者沒有想到而已。每一行都有佼佼者,我們應該以平常心看待,並從中接受啟發。光在這裡議論是沒用的,不如自己趕緊也去發發微博,說不定啥時候也成大V了呢?


一切正在發生

其實不止醫生,99%的科技工作者拿不到於勞動相符的收入。有人說,國家科技貢獻獎一下子又500萬呢。試問又有幾個人能拿到這500萬的國家科技最高獎呢?

即使憑藉一輩子的努力拿到了,也比不上咪蒙一年賺的錢。學術大咖就算不和互聯網大咖、商業大咖相比,這點收入,本身連在北京買套房都困難啊。


你做你的學問,他做他的網紅,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人生選擇,符合中國的傳統價值觀。但是在“你的收入體現了你的能力!”這樣的西方價值體系衝擊下,中國傳統價值觀已經不堪一擊。看看你身邊的人!我們已經不信宗教、不信禮法,只信金錢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不用收入來衡量,又用什麼來衡量呢?

當安於清貧的學術觀和一切向錢看價值觀的衝突,造就了醫生和許多科技工作者的的尷尬處境。自己每天在實驗室裡,埋頭苦幹,作者生物民工、醫學民工。

看著朋友圈爆款文的寫作者,對行業完全不懂,但是他們懂得是如何病毒式營銷,就可以每天創造出一片10萬+D爆款文。網紅們在微博和淘寶買東西掙錢,月入上萬甚至幾十萬,心中難免不平衡。


更嚴重的是,醫生的收入有很多依賴於所謂的“灰色”收入。而這些網紅卻拿的是粉絲的打賞,產品的附加值,甚至是互聯網公司的高額補貼,這些錢是醫生們多麼渴望的“光明收入”啊!!!


所以教授開微博是必然的,有些教授就一定會分散一些經歷在學術上,去學習怎麼當一個醫學網紅,放棄學著的風骨,為了那可憐的“光明收入”!


醫學江湖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某醫生大V既能做得了醫生,還能在自媒體上賺錢,這是人家的本事!在粉絲經濟時代到來的年代,賺錢不是神話,賺不了錢才是神話呢!

老胡也來講講自己的真實故事——2015年10月中旬,我離開了國企,放棄了主任科員的職位,等於也喪失了每個月的3800元收入。很多朋友說我傻,可是我就是不願意混日子的一個人,我看著國企領導混年薪,內心很難受,所以我辭職了。

互聯網時代,充滿著機會和期待,在茫茫人海中那麼多人喜歡看某醫生大V的微博,願意成為他忠實的粉絲,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這與他本身的職業並不衝突,他貢獻了內容獲得報酬,並不違背或者違法法律條款,這就是他的本事。

治病救人沒有自媒體收入高,從某個方面證明體制內薪酬制度存在缺陷,總之我是這樣認為的吧!

希望在未來,我也能在自媒體賺更多的錢!


老胡寫實

如果治病救人和金錢掛鉤,我只能說這國家已經廢了。人生有兩件事不能和金錢掛鉤,一是教育,二是醫療,前者是國家的魂,而後者是關係到民生健康的。我建議那些靠醫療和教育賺錢的必定付出嚴重代價。凡是治病救不了命的,或者胡亂診治,病痛轉移到他們自己身上,以其人之道還致其人之身。

你當醫生,可不是普通的職業,你知道病人得疾病有多痛苦嗎???不是說當醫生賺錢多少,古代華佗治病,難道只是為了錢嗎?你當老師,品德比學歷更重要。

我建議醫生,要麼你就拿自媒體賺錢,要麼繼續當醫生,如果醫生也在比錢,病人不要治了。


會跳舞的魚2008

除非這位醫生是規培生,不然這樣的說法有些誇張了。

大V確實能夠賺錢,但是不做營銷不打廣告,僅憑文章的分成和讀者的打賞,收入並不會太高。

雖說是本地中等偏上的水準,但根據地域、科室的不同收入上也會有著特別明顯的差距,而且這筆收入對於一名醫生的付出來說並不成正比(具體原因網上很多,不再敘述),正因為如此,網上才會出現醫生吐槽工資的現象。

醫生大v們,通過自己的影響力,更多的網友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了解醫學知識,預防疾病,在碰見疾病時做出最正確的選擇,這是一件功在千秋、利在萬代的事。

而網友們因為這方面知識的欠缺,對於這類知識的渴望,讓這類文章很容易形成爆文,各大自媒體平臺發現了這個點,通過宣傳的方式來吸引擁有醫學背景的人加入自媒體也是無可厚非的。

不過採用這樣的方式,很可會影響人們學醫的積極性,將來自願學醫的人越來越少,被迫學醫的人越來越多,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被迫走上醫生崗位的人也不會是好醫生。


旺財的手遊世界

人家靠知識和能力賺錢,你來討論公平?

既然你要答案:公平!


微博紅人@成都下水道,曾經曬過微博收入的截屏,一般每個月七八萬,靠的是知識付費、廣告等。

他是一個優秀的男科醫生,也是一個優秀的科普者。

ps:與該醫生無任何利益關係,純舉例!


這些錢是人家靠多年的積累,多年的臨床經驗,乾乾淨淨賺的,你為何討論公平?

有人問,實際上會低嗎?其實大部分真的不高。。


要不是有限制,醫生群體的收入絕對會排在社會前三,就像美國一樣——後果就是,大多數人看不起病。

醫療,就是與死神搏鬥,拿技術延長你的生命,就應該值錢。


知識付費時代,有牛掰醫生通過知識發財,是社會之幸。然而,君不見騙人庸醫仍然堂而皇之到處講座,君不見騙人假藥拖延病情年賺數億,這個時候,你為什麼不討論公平?

你被醫生從死神那裡拉過來的時候,死神問你,公平嗎?

呵呵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