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在18歲時都在做些什麼?

YXL獨立風中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傑出人物的18歲吧:

↑愛因斯坦和米列娃是早戀↑

1、1897年,18歲的愛因斯坦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師範係數理科學習物理,他的班級共有六名學生,唯一一名女生是比愛因斯坦大三歲的米列娃,她是愛因斯坦未來的妻子,這時候兩個情竇初開的青年男女恐怕正在摩擦愛情的火花。三年後畢業,全班五名同學參加了畢業考試,愛因斯坦平均分4.9,是倒數第二名,而墊底的,是米列娃,分數只有4.0,校方不允許米列娃畢業,又讓她留級了一年。

看,早戀耽誤學業,哪怕你是愛因斯坦。

↑什麼是天才?高斯告訴你↑

2、1795年,18歲的高斯,也就是未來的數學王子,發現了最小二乘法,並猜測了質數定理,他沒空談戀愛,而是專注於曲面與曲線的計算,併成功得出了高斯鐘形曲線,也就是正態分佈曲線,相信大家只要學過概率課,就一定會知道正態分佈(也成為高斯分佈)函數。

↑法蘭西歲月中的鄧小平↑

3、1922年2月14日,18歲的鄧小平身在法國,他來到哈金森橡膠廠找到一份短工,製作膠鞋,一天做20多雙,賺取15到16法郎,一直做了9個月之久,靠這份工作維持自己的勤工儉學,期間他上過夜校和蒙塔日的當地學校,同年10月17日,鄧小平辭去了這份工作,利用積攢的積蓄趕往夏蒂榮(Chatillon)地區花費四個月時間專門學習法語。

↑不得不說,偉人是天生的↑

4、1911年,18歲的毛澤東很忙。他考入了長沙的湘鄉駐省中學,在革命黨報紙上讀到黃花崗起義的新聞後,

激動萬分的毛澤東在學校張貼文章,公開支持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並且帶頭剪掉辮子,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長沙革命黨率先響應起義,毛澤東果斷加入革命軍,成為湖南新軍的一名普通士兵

↑王陽明18歲就開始格竹子了,天生奇才人物↑

5、1490年,18歲的王陽明帶著剛結婚一年的夫人諸氏從南昌一起回餘姚,船經過江西廣信的時候,王陽明拜訪了當地的大學者婁諒(唐朝名相婁師德二十四代孫),婁諒給王陽明講授了“格物致知”的學問,王陽明聽後很開心,覺得找到了解決人生困惑的學說。

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學說,王陽明開始格竹子,盯著竹子看了七天七夜,什麼都沒有看出來,反而大病一場。從此,王陽明對“格物”之說產生了很大懷疑,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陽明格竹”,那一年,王陽明才18歲!

↑這個羞澀的面孔,竟然是人類空戰史上最傑出的傳奇↑

6、1940年,18歲的埃裡希·哈特曼高中畢業,面對祖國德國越來越深入戰爭的局勢,哈特曼意識到他將不得不參加軍隊,他認真考慮了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對飛機滑翔的熱愛,於這一年10月15日加入了納粹德國空軍第十訓練團的訓練基地,開始系統學習航空史,飛機原理與發動機使用,空氣動力學,材料學以及氣象學等知識。

從此,這位二戰史上,也是人類戰爭史上最赫赫有名的王牌飛行員橫空出世了,直到1945年5月戰爭結束,他創下了世界紀錄:一共擊落了三百五十二架飛機,在他生涯裡執行的1404次任務中,他從未讓任何一名自己的僚機喪生,他也活的好好的……堪稱傳奇。


我見青史多嫵媚

18歲的傑出人物……

一,皇帝篇。

1,秦始皇。

秦始皇13歲當秦王,20歲清除外戚勢力和權臣,30歲開啟統一大業。

秦始皇18歲時,應該有了完整的人生規劃。39歲當始皇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2,李世民。

李世民20歲隨父親佔據關中,成為方面軍總司令,8年時間,減除群雄,成為皇帝。

李世民18歲時,應該在苦讀兵書,苦練武藝。

3,李隆基。

李隆基25歲聯合姑姑太平公主滅韋皇后,緊跟著滅太平公主,27歲當皇帝。

李隆基18歲時,武則天殺了李顯的嫡子,李隆基惶惶不可終日之下,應該在尋找出路。

4,康熙。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16歲屠殺功臣鰲拜,20歲逼三藩造反。

康熙18歲時,面對不管事的孝莊,滿地的奴才,正在努力作死。

有人覺得康熙少年天才,無敵天下,其實康熙正是太年輕掌權,辦了太多糊塗事。

二,虎將篇。

1,霍去病。

霍去病19歲組織兩次河西之戰,奪得河西走廊,為漢朝立下千古奇功。

霍去病18歲時已經成了成熟了武將了,可惜李廣70歲還沒明白。

2,岳飛。

岳飛25歲遇宗澤被賞識,38歲掌握南宋三分之二的軍隊,39歲被冤殺,成為千古名將。

岳飛18歲時,可能還是普通一兵,考慮如何在戰亂中保全性命

3,常遇春。

常遇春,25歲跟隨朱元璋,29歲帶兵攻取衢州,30歲當元帥,38歲和徐達一起攻入北京,恢復中華。

常遇春18歲時,可能是一個土匪嘍囉,卻一直在尋找出路。

4,袁世凱。

袁世凱15歲讀書累到吐血沒考上,19歲叔父去世,與徐世昌結拜兄弟,20歲投筆從戎,23歲在朝鮮大展神威抓大院君(朝鮮王的父親)回保定問罪,後在朝鮮當了十幾年“太上皇”,直到甲午戰爭期間才回國。

袁世凱18歲時,應該是準備在科舉之外做點事情的,事實證明,袁世凱少年英才必成大器。

三,天才篇。

1,王勃。

王勃9歲讀漢書,指出其中錯誤。16歲考上科舉當了官,那一年,他成為初唐四傑之首。21歲入獄,26歲死。

王勃18歲時,正處在被罷官的苦悶中,遊歷四方也許也是創作詩歌的高峰期

2,王陽明。

王陽明,5歲開始說話,15歲獻策皇帝,出關到草原遊歷,20歲中舉並開始當官,34歲龍場悟道創立心學。

王陽明18歲時,按照格物致知觀察竹子七天七夜,神經衰弱,徹底否定了朱熹理學。

3,張居正。

張居正,12歲被人故意考不上舉人,15歲考上舉人23歲考上進士,48歲當首輔。

張居正18歲時,正忙著考科舉,應該是落榜過的,但那時候已經自命宰相之才了

4,汪精衛。

汪精衛,19歲中秀才第一名,20歲入日本法政大學,27歲刺殺載灃失敗。隨後被袁世凱赦免,成為兩面派。

汪精衛18歲時,遠沒有選好人生方向卻是有志青年,卻在28歲成為一個軟弱妥協的政客。

總結,18歲是好好讀書的年齡,如果不能好好讀書,也要為將來規劃人生方向,如果過早開始衝殺,難免失敗。


歷史知事

康熙16歲已經除鰲拜,18歲已經著手撤藩。

李世民16歲已經領兵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18歲太原起兵反隋。

霍去病17歲已經大破匈奴,成為最年輕的戰神。

王希孟18歲畫成不朽的《千里江山圖》。

當然還有很多英年早逝卻留下不朽名篇的人,比如王勃,25歲寫《滕王閣序》;甘羅12歲拜丞相;孫策25歲之前就統一江東,雖然我對邪教組織太平天國有偏見,但是太平天國的將領陳玉成還是值得肯定的,26歲被俘身亡;還有鬼才李賀也只有26歲,和王勃起名的駱賓王,6歲就寫出了《詠鵝》,後又寫出著名的《討武曌檄》,後死於獄中;唐代著名女詩人魚玄機只活了27歲……還有賈誼,曹衝,郭嘉等,這些都是英年早逝的英才,想來他們18歲的時候就已經非常出眾了。但是如李世民一樣開掛的前半生的還不多。


輪迴的刻度

這個問題根本不用到封建時代裡找人,看我黨就行,我列幾個,保證有借鑑意義:

第一位:鄧小平(1904~1997),他的豐功偉績我就不說了,16歲時到法國留學,18時歲時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24歲任中共中央秘書長……;

第二位:陳雲(1905~1995),同樣為我黨我國作出了巨大貢獻,14歲畢業後到上海商務印書館當學徒,18時歲當店員,20歲時參加五卅運動,26時任臨時中央領導成員……;

第三位:肖華(1916~1985),這位實在是太猛了,1955年時,39歲的他被授於上將軍銜。肖華出生於出生於貧苦工人家庭,12歲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3歲任少共興國縣委書記,17歲任少共國際師政委,

18歲參加長征,任紅二師政委,21歲任一一五師三四三旅政委……;

第四位:吳忠(1921~1990),迄今為止我軍歷史上最年輕的將軍,1955年,年僅33的他被授於少將軍銜。13歲時吳忠開始參加紅軍鬧革命,14歲參加長征,同年在89師政治部任共青團書記,19歲時任八路軍115師晉西獨立支隊中隊長,作戰非常勇猛,戰績彪悍……。

還有像林彪(18歲時還在黃浦軍校學習,23歲時任軍長),尋淮洲(18歲任師長,21歲當軍團長)等等,他們可能有“時勢造英雄”的因素在裡面,但面對困境、逆境、黑暗的環境時,那種奮勇向上的堅毅和一往無前的勇氣一定值得我們學習


三多學歷史

我十八歲還在讀書,你呢?再看一看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在什麼吧,人比人,就是虐死人,不服也不行咯,誰讓咋們普通,人家傑出呢?

1.霍去病早已經因單槍匹馬率領八百勇士殺入匈奴而獲封冠軍侯。夠生猛!



2.唐太宗跟著父親多次出征,早已平服山西內各種叛亂,並抗擊東突厥的入侵,鼓動父親起兵反隋,率領十萬大軍攻打隋朝國都。

3.漢武帝與秦始皇由於分別有竇太后和呂不韋,所以還在皇位上暗中韜光養晦。



4.康熙已經剷平了鰲拜,準備削三藩!

5.李白隱居戴天大匡山而讀書,時常外出遊玩。

6.朱元璋當著和尚,四處流浪討著飯。在25歲時,才加入郭子興軍隊反元。



8.武則天還是唐太宗身邊嬪妃裡的五品才人。

當然還有很多,但不管怎麼說,時代造就非凡的人,只要抓住機遇,碰到風口,普通的人也會飛起來。當然,韜光養晦非常重要。


非常茴香豆

偉大的18歲

如果說,歷史上我最崇敬的三個人,無疑是亞歷山大大帝,獨裁者尤利烏斯·愷撒,和法蘭西皇帝拿破崙·波拿巴。

亞歷山大形貌昳麗,天才卓越,擁有不朽的聲名和無與倫比的功績。從他征服亞歐,建立龐大帝國那一天起,天下所有意圖揚名天下的男人,都不得不站在他的陰影之下。

18歲時,這位偉大的征服者,隨著父親腓力,參加了鎮壓底比斯反抗的戰爭。率領軍隊左翼一舉擊潰敵方,奠定了戰爭的勝負。

愷撒以其卓越的天才,敏銳的目光,富有成效的行動力,一力顛覆腐朽的羅馬共和,為羅馬帝政鋪平了道路。“若度過此河,便是人間地獄。若不度此河,卻將迎來我自身的毀滅。”

18歲時,愷撒因為和馬略關係親密,而被視為平民派不得重用。這個時候,這位浪蕩的大佬,正在向克蘇拉借錢追求貴婦。

據說,一直要等到他被蘇拉所逼迫,逃離羅馬,在希臘見到亞歷山大的雕像,才拉開了輝煌一生的序幕。

拿破崙幾乎一一己之力,保住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為法蘭西的榮耀和全世界的自由增添榮光。如果皇帝沒有選擇出兵俄國,或許他在歷史上的生聲名還會蓋過亞歷山大。但,他有選擇嗎?

18歲時,皇帝還是一個小小的炮兵少尉。第二年法國大革命才爆發,他應該還在苦讀各種古典文學和大炮參數資料。

以上。

有時候,我不禁會想,如果歷史上沒有這三個人,歷史的走向將會發生多大的改變。平庸的人,習慣於用“缺了誰,地球也不會停轉”來安慰自己。但看到這些人,我難免好奇,沒有他們,人類的歷史將會如何進行下去。


劉秀研Jer

今天就來講講千古聖人孔子18歲的經歷吧。

18歲那年正是他多災多難的一年。那時候的孔子還沒有開宗立派,只是魯國一個稍有才華的年輕人,而在那一年,他卻遭遇了兩大挫折:

  • 母親去世

孔子十八歲(也有說是十七歲)那年,母親顏徵在去世。顏徵在是一位有擔當、有遠見的母親。她當年與落魄士族叔梁紇“野合”,這裡的“野合”並非今天意義的野合,而是說老夫少妻不符合當時禮儀。因為叔梁紇當時已經66歲,他與正妻施氏有九個女兒(另一說是有十二個),卻沒有兒子。而他的妾生了個兒子孟皮,卻因為有足疾,不能做繼承人。所以叔梁紇便向魯國顏氏求婚。於是小女兒顏徵在以18歲的年齡嫁給了叔梁紇,並在叔梁紇72歲時生下了孔子。

可惜好景不長,在孔子3歲時,叔梁紇就去世時,她果斷決定搬家到魯國國都曲阜,讓兒子從小就有了一個接受最好教育的環境。因此顏徵去世時孔子十分悲痛,當時因為不知道父親叔梁紇的墓地,他先將母親單獨埋葬,等到尋訪到父親的墓地之後,才將母親遷墳合葬。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件事可以說是孔子一生的痛。

  • 遭遇宿敵

孔子在十八歲那年,遭遇了自己的宿敵陽虎。《列子》這本書裡總結孔子一生有四大難:“窮於商周,圍於陳蔡,受屈於季氏,見辱於陽虎。”其中兩難(圍於陳蔡和見辱於陽虎)與陽虎直接相關,另外兩難或多或少也與陽虎有一定的關係。而陽虎正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大反派式人物。他起先是魯國季孫氏家臣,身份算不上尊貴。卻拼接陰謀與算計上位成為魯國卿大夫,並最終執政魯國,開魯國“家臣執國政”的先河。

在孔子十八歲時,陽虎也還沒有成為後來的大反派。他當時仍然是季孫氏的家臣,可是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那時的陽虎雖然地位不高,權力卻不低。就在那個時候,他小人的嘴臉就已經暴露了出來。事情是這樣的:

就在孔子十八歲那一年,魯國季氏宴請士一級人士,孔子應邀前往。但到了季氏家門口,家臣陽虎卻不讓他進去,並對孔子說:“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意思是什麼呢?假如有一天,你們市的一名政要名人宴請本市有名望的讀書人,你應邀而去,卻在門口被保安攔住,還出言侮辱你:“我家老闆請的是有名望的讀書人,你有什麼資格來?”這時候,你內心會有什麼感受?而當孔子的心情差不多也是那樣。

而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陽虎和孔子結下了樑子。兩人幾乎成了一生的敵人,陽虎也因此即使在死後也落下了萬年罵名。

以上就是孔子18歲的故事,也許正是因為孔子在少年時期受過這麼多的挫折,才能讓他磨練心性,成為千古聖人吧?


獅子安納金

我是不是答的有點晚了?我記得17年最後一天大家都在曬18歲時的照片,那你們有沒有想到歷史上的傑出人物18歲時都在幹嘛?

秦始皇嬴政——18歲時如同一個傀儡一樣生活在嫪毐和呂不韋的控制之下;

漢武帝劉徹——18歲時也是個傀儡皇帝,竇太后垂簾聽政;

隋文帝楊堅——18歲時跟著他老爸屁股後面打醬油呢!

唐太宗李世民——18歲時他正在山西平定亂黨,抵禦東突厥的頻頻騷擾。

宋太祖趙匡胤——18歲時正是他新婚之時

成吉思汗鐵木真——18歲時昔日仇敵蔑兒乞部的脫脫部長又搶走了他的妻子。鐵木真向蔑兒乞部開戰,打敗了蔑兒乞人。

明太祖朱元璋——18歲時正當著和尚託缽流浪呢!驚不驚訝!

清太祖努爾哈赤——18歲時脫離李成梁返回建州,與父母分居,並與佟佳氏成婚,後尊佟佳氏為元妃。


我今天說的都是開國的皇帝們。你們有知道的都評論留言吧!讓大家都知道一下古代的名人們18歲都在幹嘛?


羽評歷史

歷史上傑出的人物在18歲時都在做些什麼,這個問題比較廣泛,因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人物千千萬萬,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裡面的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裡面所羅列的人物都可以算得上傑出人物了,還不包括西漢以後的。所以篇幅所限,我就僅僅就毛主席在《沁園春.雪》裡面最開始所提及的秦皇漢武吧。

首先是秦皇,嬴政,其13歲時因其父親秦莊襄王駕崩,被立為秦王。到其21歲時親政,將嫪毐、呂不韋的政治勢力一一剷除,接下來就是率秦國兵馬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並稱始皇帝。他對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的,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文字,修建了寬闊的馳道,修靈渠,並伐匈奴、徵百越,為中國之後的封建王朝的領土以及統一奠定了基礎

漢武,漢武帝劉徹,其16歲登基為帝,在位54年,70歲崩於五柞宮。其一生開拓了漢朝的疆土,奠定了漢朝的屬地範圍,開創了西漢王朝的鼎盛繁榮時期,其在位期間平定了南方閩越國的動亂,解決了北方匈奴的威脅,至漢末,匈奴也沒有從當初漢武帝的軍事打擊中恢復元氣。同時,漢武帝時期也將的絲綢之路貿易也是異常繁榮,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楓水流沙


十八歲的意味有很多,在現在最大可能就是意味著成年。到了懂事的年紀,知曉著一些微少的社會知識和經驗,但還是擺脫不了年少無知,稚嫩懵懂的先天標籤。畢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多吃了十幾年鹽的人肯定比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要成熟一些。

而在歷史上,古人一般都是年少有為,自古英雄出少年,就好比當時所說的江東子弟多才俊並不是沒有道理,三國時的孫權就是一個典型代表,連曹操都有言:“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孫權的才能已是可圈可點。當時的孫策,周瑜也是年少成名,都是少時英雄。可見當時少時有所作為已經不稀奇了。



而且,過去一般十幾歲就已經婚配了,甚至孩子都幾歲了,其思想也比現在十幾歲的孩子的思想要成熟多了,那麼在過去基本上十八歲就會為自己的家庭奔波了,因為成家的早,當時也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女的在家相夫教子,男的在外掙錢養家。與現在相比,雖然結婚比較晚,但基本的責任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過去,如若下定決心走官場之路,也是一走走到底,比如當時中皇榜的進士們,哪一個不是學富五車,並且經過一番寒徹骨才能達到如此高的境界的。所以勤奮刻苦永遠不會過時,古人曾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十八歲正是一個該奮鬥的年紀,不要在這個有激情的時刻選擇了安逸。



歷史上大多數文人墨客,遷客騷人在他們十八歲的時候是豐富多彩的,他們不斷地吸取著書本中的營養,充實著自己的行囊,以便於自己越走越遠,大家都知道在江湖上走,沒有過硬的本領在外面是站不住腳的,所以在十八歲也是一個學習知識的好年紀,此時的記憶,學習能力最高效,領悟能力也達到了高峰。十八歲,一般也是和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交流在一起,共同分享一些自己對一些事物的見解,使自己的三觀歸於正道。可見十八歲於古人來說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懂事長大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