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革命者通信记录北大“马学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早期革命者通信记录北大“马学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早期革命者通信记录北大“马学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早期革命者通信记录北大“马学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早期革命者通信记录北大“马学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早期革命者通信记录北大“马学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早期革命者通信记录北大“马学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这是忠良博物馆陈列的六页纸质共产党早期资料,是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贺道培(行之)写给著名革命先驱张秋人的两封亲笔书信,共计6页,文中提到“马学会”,提到李大钊、高一涵、邓中夏、罗章龙、施存统,提到李守常“五一”演讲等。

早在1918年冬,李大钊与北大教授高一涵等发起组织了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当时“马克思”有译为“马尔格时),北大出现了最初一批热心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分子,为一年后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早期革命者通信记录北大“马学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称之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 

早期革命者通信记录北大“马学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由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等十几人在北京最先成立了马学说研究会,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团体—马克斯(今译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学会”成员多数成为共产党早期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主要成员有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张国焘等。


毛泽东率驱张代表团来京,身处北大,他同李大钊、邓中夏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1920年初,陈独秀带着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信念离开北京,辗转前往上海,在那里开辟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基地。

早期革命者通信记录北大“马学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就逐渐成为党的外围组织,发挥着吸引群众扩大影响的作用。设有3个特别研究组和11个固定研究组,会员共60余人。 “马学会”成立后,首先搜集了马克思学说的各种外文及中文,集资专门建立了收藏共产主义图书的藏书室“亢慕义斋”。

早期革命者通信记录北大“马学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翻译马克思,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安理会活动。主要活动是搜集马克思学说的德、英、法、日各种文字的图书资料,并加以编译,组织讨论会和专题研究,主办讲演会、纪念会等。 “

马学会”的发起人是李大钊而创始人是范鸿劼。

早期革命者通信记录北大“马学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一1927年4月28日)

早期革命者通信记录北大“马学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范鸿劼(1897-1927)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镇人,1918年入北京大学学习,积极参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创始人范鸿劫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以及北方地区的各次革命斗争。192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是小组最早成员之一。1922年6月,被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委执行委员、团地委书记。同年7月至1923年6月,任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委员长。1923年7月至1927年先后任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兼北京地委委员、委员长、组织部长,中共北方区委宣传部长,主编过北方区委机关刊物《政治生活》。1927年4月6日同李大钊一起被奉系军阀逮捕,28日英勇就义。 

[典藏之屋 ] 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