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推出門外月,是才女蘇小妹上聯,下聯是兄長蘇軾提醒妹夫對出來的,你知道嗎?

二月江花紅似火

說大才子秦少游仰慕蘇小妹的才華,想要迎娶蘇小妹,於是讓蘇軾幫忙試探下蘇小妹的意思。

蘇軾和秦少游乃是好友,對其看法不錯,經過試探後,告訴秦少游說要想迎娶蘇小妹,必須答對小妹出的三個題目才行。

秦觀聞言後,喜不自勝,他自以為才高八斗,區區一個蘇小妹絕對是難不倒自己的。

這天,秦少游和圈中一群好友來到蘇家,場面十分熱鬧。

蘇小妹躲在閨房之中,出了一個詩謎,詩謎是這樣的:銅鐵投烘冶,縷蟻上粉牆;陰陽無二義,天地我中央。

第一句說銅鐵投入烘爐中冶煉,是“化”的意思。第二句說縷蟻爬上雪白的粉牆,是“沿”的意思,“沿”又與“緣”相通。第三句陰陽無二義,乃是“道”也。第四句天下地上宇宙中的,就就是“人”了。其實這四句合起來的意思是“化緣道人”。

(圖為蘇小妹的劇照)

因此蘇小妹上香之時,曾被秦少游“詭計”過一次,於是她以此為題,出題考秦少游,想報一箭之仇。

秦少游才高八斗,略經思考,便想通了此節,笑了笑,提筆寫道:

化工何意把春催,緣到名園花自開;

道是東風原有主,凡人不敢上花臺。

四句詩把蘇小妹拍得是舒舒服服,捧上天去,而且每句句首的字合起來也“化緣道人”,令人歎服,因此秦少游輕輕鬆鬆過了第一關。

(圖為蘇小妹的劇照)

蘇小妹見秦少游回詩工整,而且吹捧自己,芳心竊喜,對秦少游又多了一層愛意,於是又提筆寫了第二首詩謎,從簾中傳出,讓秦少游猜出這首詩謎中蘊含的四個歷史人物。第二首詩謎是這樣的:

強爺勝祖有施為,鑿壁偷光夜讀書;

絲縷縫線常憶母,老翁終日倚門閭。

第一句說的是“孫權”,第二句鑿壁偷光說的是“孔明”,第三句由絲縷縫線想到母親,說的是“子思”了,第四句老翁整天倚依閭,自然是望,那就是“太公望”了。

秦少游略一思索,又全部答對了。

(圖為蘇小妹的劇照)

蘇小妹見秦少游才思敏捷,心中十分欣喜,於是準備出一道難題好好考考他。

過了一會,閨房的門簾又打開了。蘇小妹伸出纖纖素手,遞出一張紙條。貼身丫鬟接過紙條示與眾人,然後遞到秦少游。

秦少游一看,只見上面寫道:“雙手推開窗前月。”讓秦少游對出下聯。

這句上聯,看似簡單,卻把秦少游給難住了。他在蘇小妹門前轉來轉去,始終對不出下聯,賓客們也想幫秦少游作弊,奈何學問太差,全都答不出來。

(圖為蘇小妹的劇照)

時間在一分一秒的流逝,但是秦少游卻還是打不出來,心中萬分焦急,臉上也綻出汗珠了。

蘇小妹見秦少游答不出來,心中也不免有些後悔,但是上聯已經出了,而且還有那麼多賓客,所以也只能替秦少游暗自著急了。

這時,大學時蘇軾想到了下聯,暗自尋思道:“看來我要暗中提醒下少遊,撮合撮合他們。”於是蘇軾向池塘的水井投了一顆石子。

只聽“砰”的一聲,秦少游剛好坐在水井邊,抬頭望向井中,只見井中月影早已散開了。

(圖為蘇小妹的劇照)

秦少游腦中靈光一現,一拍腦袋,大聲叫道:“一石擊破井中天。”

眾人聞言後,紛紛叫好。

蘇小妹也十分滿意,於是走出閨房與秦觀相見,最後在圈中好友們的見證下,兩人訂下了婚約。


清風明月話歷史

這是明代馮夢龍寫的《醒世恆言》其中的故事,[蘇小妹三難新郎]。

但標題中[雙手推出門外月],從這一句的平仄就可以斷定是現代人編的。古人不講普通話,編者可能沒有考慮到這種情況。

我們先來了解書中記載的這段故事。




蘇小妹三難新郎

話說秦觀一舉中第之後,如願與蘇小妹拜堂成親。當晚宴席散後,秦觀正欲入新房,卻被丫鬟擋在門外,原來蘇小妹為他準備了三道題,過不了這三關免入洞房。

第一題是一首謎底詩,每句各代表一字:[銅鐵投洪冶,螻蟻上粉牆。陰陽無二義,天地我中央。]秦觀不假思索,便猜出了答案,[化緣道人]。

第二題亦是謎底詩,不過猜的是人名:[強爺勝祖有施為,鑿壁偷光夜讀書。縫線路中常憶母,老翁終日倚門閭。]不消片刻,秦觀即又猜中謎底,這四人依次是[孫權孔明子思太公望]。

眼看就剩一題,秦觀此時卻為難住了。第三題是一道對聯題,[閉門推出窗前月]。這聯看似容易對,要對得工巧卻有難度。

正在新郎官一籌莫展之際,蘇軾知道此事後,有意解圍,遂撿起一石子投向水缸。秦觀見之,立即想出了下聯:[投石衝開水底天]。秦大詩人終於如願以償抱得美人。



歷史事實

關於蘇小妹,歷史上卻無此人,不過是民間塑造的形象。

蘇軾的父親蘇洵在妻子因病去世之後,寫了一篇《祭亡妻文》,中有一句:[有子六人,今誰在堂?惟軾與轍,僅存不亡。]言下之意,除蘇軾與胞弟蘇轍之外,皆早夭亡,不可能與秦觀結為秦晉。

才子佳人的故事歷來為人津津樂道,雖多有杜撰,但也反映出普通百姓對美好事物的期許。




更多詩詞有關內容,歡迎關注詩詞補習班。

詩詞補習班

傳說,宋朝大詞人蘇東坡之胞蘇小妹,農曆十五那天,與才子秦少游喜結連理。華燈初上,浩月當空。曲終人散後,蘇東坡詩意大發,隨口吟出一上聯:“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蘇小妹沉思片刻,脫口笑道:“小妹已有下聯,不知兄長可否滿意”。蘇軾問:“何聯道出”?蘇小妹也不慌張,微微一笑,細聲柔語:“今朝年尾,明朝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言畢,蘇軾哈哈大笑起來,連稱妙妙妙。天色漸晚,蘇小妹有意試探秦少游,便道:“我與秦公子大婚已畢,喜結秦晉之好乃洞房同歡之必然,小妹有一請求,公子若能答應,便洞房花燭,若不能滿足,公子只好另尋它處歇息了”。秦少游何等才人,不等蘇小妹話音落地,連忙應道:“小妹有何請求,快快道來”。蘇小妹起身說道:“小妹有一上聯,請兄長秦公子到屋外去,公子若能對出下聯,便可進來,若對不出,只有得罪了”。說完,將二人請出屋子,隨手把門掩上,吟道:“雙手推出門外月”,蘇東坡稍加思考,便想出了絕佳下聯。秦少游著實慌了神,苦思冥想許久,也想不出一個合適的。蘇東坡情急之下,順勢從地上摸起一粒石子,本想連砸帶罵秦少游真笨,沒想到拙事成巧,石子不偏不倚,正落在當院水缸裡。秦少游見此情景,頓然醒悟,大喜道:妙,妙,妙也!一石擊破水中天了。蘇軾嬉笑道:好,妙。有心插花花已死,無心栽柳柳成蔭呀!純屬笑話,自編的,見諒。有道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只作笑話,何必當真呢?



二月江花紅似火

雙手推出門前月的下聯是一石擊破水中天,據傳是蘇小妹與秦少游新婚所作,說的是蘇小妹三難情郎的故事。相傳蘇軾的父親蘇洵將蘇小妹許給了秦少游。成婚那天,小妹有意相難,命丫環在洞房前對新郎說,小姐有一上聯“雙手推出窗前月”,若對出下聯房門立開,說完扭頭閉門。秦少游一看不得進入洞房,又怕對得平淡不能顯示自己的文才,便在院中池塘邊俳佪思索。這時蘇軾出來打探妹夫消息,見少遊在池塘邊不住喃喃念著“雙手推出窗前月”,知是小妹發難,便悄悄拾起一小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少游忽聽“砰”的一聲,見池中月影散亂,遂受啟發,連忙高聲吟出:“一石擊破水中天”。

蘇小妹是蘇軾的妹妹,一天蘇東坡拿妹妹的長相開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額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 蘇小妹嘻嘻一笑,當即反唇相譏: 一叢哀草出唇間,鬚髮連鬢耳杏然; 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裡有聲傳。

蘇小妹發現哥哥額頭扁平,了無崢嶸之感,又一幅馬臉,長達一尺,兩隻眼睛距離較遠,整個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當即喜孜孜地再佔一詩:

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雲漢間; 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未到耳腮邊。

一天,蘇東坡跟一群和尚出外遊玩,蘇小妹亦步亦趨地跟著,突然看到一個和尚在江中游泳,載沉載浮,碧波中就好像一個光溜溜的圓球滾動不已,蘇小妹少見多怪,看得興致盎然,謾聲說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滾葫蘆。”跟在她後邊的一位主持僧也是個愛開玩笑的,當即對道:“碧紗帳內坐佳人,煙籠芍藥。”這一下扯開話題就不止不休,蘇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聯: “僧眠錦被,萬花叢中一葫蘆。”

主持立即對道:“女對青銅,半畝塘中兩菡萏。” 蘇小妹話題一轉:

“和尚撐船,篙打江心羅漢。”

這聯有些難處,它是從“影子”落筆,必須要以“影子”對答才能貼切,主持不由得仔細推敲,終於說道: “佳人汲水,繩牽井底觀音。” 蘇小妹不甘心,再次發難:

“五百羅漢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這次蘇小妹遇到了對手,主持僧迅速對道: “一個佳人望月,人間天上兩蟬娟。”

住持僧戲謔地對她說:“我有一聯,敢請女施主對答”聯語是: “一女孤眠,縱橫三隻毛眼。”

小妹便對道:“二憎同榻,顛倒四個光頭。”

蘇小妹要和秦少游成婚。秦少游為一睹她的容顏,竟裝成道士與她調侃。居然要新郎官解開她出的三個題目才準新郎官進洞房。


十年荊軻一夢

《醒世恆言》中有《蘇小妹三難新郎》的故事,就是講秦觀和蘇小妹的愛情趣話。說就在洞房花燭之夜,蘇小妹給秦少游出了三道難題,前兩題已被解破,這第三道題是對一句詩。秦少游見那詩句是:“閉門推出窗前月”,秦少游本是才華出眾的作詩填詞高手,這時卻對不出來,急得在洞房前的院子裡團團轉。時已夜深,秦少游仍百思不得其對。蘇小妹堅持不對出不讓進洞房。這時,蘇東坡已一覺醒來,聽到院子裡有人走動,而且嘀咕著:“閉門推出窗前月”,他知道是淘氣的妹妹把少遊難住了。仔細一想,這句詩果然難對,平仄故且不說,光是“閉門”、“推出”這上下兩個動詞之間,就很難找到既相反又相承的動詞相對。而“窗前月”又是實地實景,要對上這一句詩,必須在當時當地另找出具有正反相承關係的情景來。可是,哪裡去找這樣的情景呢?除了天上的星月,就只有院子和院子邊上養金魚的大水缸。蘇東坡急中生智,想到這句詩應從“水”字上做文章,便心中有了主意,忙起身悄悄走到少遊身後,撿起一顆石子,“撲咚”一聲扔進那大水缸中,秦少游被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吃了一驚,只見原來平靜如鏡的水面,此時波光粼粼,倒映著的夜天全被擊碎了,此情此景,猛然觸發了他的詩思,很快就對出了一句:“投石擊破水中天”。

據近代考證,這段佳話純屬“子虛烏有”。蘇洵有三個女兒,都死於他之前,歐陽修為蘇洵寫的墓誌銘裡說“三女皆早卒”。蘇洵死於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當時秦少游才17歲,並且尚未與蘇軾相識。他們初次相會是在神宗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其時蘇老泉已死了11年了。再者秦少游在18歲那年已成婚。可見這則故事,完全是後人移花接木的拉扯。


麟角1

據說蘇東坡的胞妹蘇小妹也是才貌雙全,能詩善對,相中了才子秦觀。迎親當夜,蘇小妹欲難新郎。於是,題寫三首詩句,要求少遊答對,方準進洞房。答不對罰在外廂讀書三個月。 第一首:銅鐵投洪冶, 螻蟻上粉牆。 陰陽無二義, 天地我中央。 少遊想道,我曾假扮做雲遊道人,在岳廟化緣,去看蘇小姐。此四句乃含著“化緣道人“四字。遂於月下取筆寫詩一首於題後雲: 化工何意把春催? 緣到名園花自開。 道是東風原有主, 人人不敢上花臺。 句前一字亦合成“化緣道人”。 第二首:強爺勝祖有施為, 鑿壁偷光夜讀書。 縫線路中常憶母, 老翁終日倚門閭。 少遊見了,略不凝思,一一註明。第一句是孫權,第二句是孔明,第三句是子思,第四句是太公望。 第三首:閉門推出窗前月。 少遊看後左思右想,不得其對。正好東坡前來打聽妹夫消息,望見少遊在庭中團團而步,口吟 “閉門推出窗前月”七個字。見庭中有花缸一隻,貯滿清水,少遊步了一回,偶然倚缸看水。東坡望見,觸動靈機,就地下取小小磚片,投向缸中。激起水點撲在少遊面上。水中天光月影,紛紛淆亂。少遊當下曉悟,遂援筆對雲: 投石衝開水底天。前兩個題秦少游都很輕鬆的回答出來了,只有第三個題難倒了他,在蘇東坡的幫助下才得到了答案.還有一種說法是他在思考的時候不小心掉進了荷花池,在那一瞬間得到了。不管是哪種原因都成就了一段抱得美人歸的佳話。


時光倒流多少年

”上聯:雙手推出門外月;下聯:一石擊破水中天。“是後人杜撰的蘇小妹和秦觀的故事,從對聯的平仄看,杜撰這副對聯的人應該是近現代的人,而且不太懂格律和平水韻等基本詩詞知識。

這副對聯用現代普通話讀似乎並不拗口,但是”石“字卻是入聲字,屬仄聲,相信被尊為一代詞宗的秦少游不會犯這樣的錯誤。所以這隻能是杜撰的故事和對聯。

而還有一個杜撰的版本,也是蘇小妹以對聯為難秦觀的,但其中的對聯就工整多了:

上聯:閉門推出窗前月;

下聯:投石擊破水底天。

至於蘇小妹其人,在蘇東坡、秦觀留下的文獻記錄中,從未提到。而根據三蘇祠的記載,歷史中蘇軾、蘇轍兩兄弟確有妹妹,不過在很小的時候便去世了。

蘇小妹的故事,最早見於南宋無名氏的《東坡問答錄》(又名《東坡居士佛印禪師語錄問答》),“東坡之妹,少遊之妻也。”而後來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醒世恆言》裡,也有“蘇小妹三難新郎”的故事。

所以傳說的蘇小妹只是古人打造的一位文藝女青年,是聰慧女子的象徵,她的故事很精彩,想來古人杜撰了她和蘇東坡、秦觀、佛印的故事,也只是在無聊的生活中聊以自慰罷了。


六甲番人


沐容劍秋

“雙手推出窗外月,一石投破水中天”。

相信這個對聯故事是蘇小妹和秦觀的閨房佳話的人,說實話,有點太單純好騙了。

因為幾大力證可以告訴我們真相:這就只是個民間故事,而且,編故事的,可能還只是個不太懂對聯規則,說著普通話的現代人。

證據一:蘇小妹只是個民間杜撰的人物。東坡存世的文獻中沒有任何地方提到過有這麼一個妹妹。以民間傳說中東坡和蘇小妹的親密關係,這是絕不可能發生的事。同樣,秦觀存世的文章中也沒有提到過有這麼一位老婆。蘇小妹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這樣的文章很多,可以自行搜索,這裡就不再贅述。

證據二:這幅對聯根本不符合對聯的平仄規律。上聯第二字的“手”是仄聲,下聯相對的“石”也是仄聲,上聯第四字的“出”字,古韻也是仄聲,下聯相對的“破”字又同為仄聲。“出”字只在現代的普通話中才變成了平聲。所以,放在宋朝,你覺得寫得出“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樣名句的秦大才子,會對出這樣平仄不諧的對聯嗎?

證據三:雙手推出窗外月,這個上聯雖有些詩意,但絕對沒有多大難度。秦大才子竟然會無言以對?他是精蟲上腦了?還是他寫《鵲橋仙》、《踏莎行》的才氣是充話費送的?一幅好的對聯,應該要融情於裡。故事裡的下聯拋開平仄不說,雖然說在意思上勉強對上了。但符合洞房花燭夜當時的情景嗎?能體現出才子的水平嗎?

不如我來對一個平仄和諧融情於裡的下聯,把傳說中的蘇小妹嫁給我吧:

雙手推出窗外月,

兩心合成意中人。


一水詩塾

雙手推出門外月,滿地生長連天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