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子嬰到底是秦始皇的兒子還是孫子?跟胡亥是什麼關係?

探索王陽明

如果要選出一份“最倒黴的亡國之君”的榜單,秦三世嬴子嬰絕對位列其中。

↑子嬰很有能力,但命運不幸讓他成為亡國之君↑

他是短命王朝秦帝國的最後一位君主,登基伊始,因為山東六國都已經復國,擁立他的趙高等權臣認為秦帝國的皇帝已經不能稱為皇帝了,遂恢復到“秦王”的稱呼。趙高這個做法,有賣掉秦國,討好六國,為自己將來謀個新出路的意圖——趙高想和六國重新瓜分天下,自己混個秦王噹噹。

然而,秦王嬴子嬰識破了趙高的用心,並且先發制人,除掉了趙高,這已經是他能夠為秦帝國做的最好的貢獻了,也反映出子嬰這個人是有能力的。

可惜,嬴子嬰只當了46天秦王,等劉邦軍隊兵臨咸陽城下,子嬰選擇了投降,他的人生目標已經不再是奢望秦帝國復興,只想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

劉邦沒有殺子嬰,其實是頂住了部分輿論的壓力,樊噲等人建議劉邦殺掉子嬰,劉邦回答說:“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把子嬰看管了起來。

↑劉邦不殺子嬰,是很聰明的做法↑

等到項羽率軍到達關中,劉邦自保尚且勉強,更來不及關心子嬰的命運,項羽到達咸陽後,從劉邦手中接獲了子嬰及秦朝宗室,項羽可沒那麼心軟,把子嬰一家老小全部殺死,並且殺死了秦王室諸公子和宗族,自此,秦始皇嬴政的千秋大夢成為泡影。

子嬰的身份,在歷史上一直是個謎團,有多種假說,我們一一梳理一下,並通過邏輯推理,看看哪些假說站不住腳,而哪些假說又比較靠譜。

1、子嬰是胡亥的侄子。這一說法來自於《史記·秦始皇本紀》裡,司馬遷寫到:“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這裡的“兄子”,就是胡亥哥哥的兒子的意思。

學界中大部分支持這個說法,有的人還指出子嬰是扶蘇的兒子。然而,子嬰是扶蘇兒子這種可能性很低,眾所周知,扶蘇是被胡亥趙高矯詔賜死,而在趙高的謀劃下,胡亥又大肆屠殺自己的兄弟姐妹,屠殺的作用自然是為了剷除潛在的政治威脅,那麼,扶蘇的兒子怎麼可能會被趙高等人放過呢?

↑扶蘇倉猝自殺,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

尤其是,在胡亥濫殺兄弟姐妹的時候,子嬰站出來表示反對,如果他是扶蘇的兒子,恐怕不敢這麼做。而子嬰敢這麼做,必然因為他和胡亥沒有政治利益上的衝突。所以“子嬰是胡亥侄子”的說法,不太可信。

2、子嬰是胡亥的哥哥。

針對這個說法,我們不能去摳“兄”這個字眼,應該從更廣泛的角度來分析。

↑秦二世胡亥就是一個蠢貨↑

同第一個說法一樣,這個說法說不過去的理由,正是因為胡亥上位後大肆屠殺兄弟姐妹,如果子嬰是胡亥的哥哥,那麼他想活命,必須明哲保身,怎麼可能會在李斯的事情上提反對意見,又勸胡亥不要殺兄弟姐妹呢?這種反對,會刺激到胡亥的殺心,然而子嬰幾次三番表示反對胡亥做法的意見,都沒有遭到反噬,反而在胡亥死後被擁立上位。

試想,如果子嬰真的是胡亥的哥哥,趙高擁立子嬰上位,不是腦子壞掉了嗎?等著被報復嗎?趙高既然想控制秦朝大局,為將來謀取更多自身的利益,當然要選擇一個人畜無害的候選人,子嬰能被擁立,說明他的身份不被趙高忌諱,那就只有一個可能——子嬰必然不是秦始皇的兒子。

3、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

《史記·李斯列傳》裡,司馬遷曾經寫到:“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趙高知道自己想當秦王,老天不同意,群臣不支持,於是立了“始皇弟”子嬰。

這個說法其實比前兩種說法更合理一些。因為是秦始皇的弟弟,所以子嬰在秦朝宗室中有發言權,但沒有繼位權(如果不是胡亥英年早逝的話),子嬰儘管提出那麼多反對意見,但胡亥拿自己的叔叔沒有辦法。

↑子嬰的真實身份,司馬遷你也不說清楚一點↑

而且,這個說法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佐證——年齡。秦始皇去世時年僅50歲,長子扶蘇去世時年僅30歲。

子嬰誅殺趙高的時候,曾經“與其子二人”共謀,那麼子嬰兩個兒子的年齡不能太小,怎麼也得15歲以上才有“共謀”的能力。

綜合來看,如果子嬰真的是秦始皇的弟弟,那麼年齡應該在40多歲,這個年齡段的男人正當成熟期,所以子嬰才能有那麼深刻的政治見解。如果子嬰是扶蘇的兒子,此時才15歲左右,而子嬰的兩個兒子恐怕剛剛出生,怎麼可能“共謀”,所以,單純從年齡角度分析,第一種說法就是錯的。

4、子嬰是秦始皇的侄子,是秦始皇弟弟成蟜的兒子。

這個說法也很有說服力。秦始皇的弟弟,在歷史上可見的材料中,只出現了成蟜,以及趙姬嫪毐所生的兩個孩子。成蟜生卒年不詳,但基本認定是在公元前256年,因為成蟜在公元前239年就降趙了,那麼子嬰出生年紀大概是在公元前240年,不可能晚於公元前239年,若是子嬰出生在趙國,就回不到秦國了。

↑成蟜的一生也是充滿不幸↑

到了公元前206年的時候,子嬰年齡在34歲,子嬰的兒子年齡估計也已經15歲左右(古人早熟,且生孩子普遍早),也能滿足“與其二子”共謀的條件。

第二個說法中那個“兄”字,此處理解為“從兄”,也就是說子嬰是胡亥的堂哥。堂哥和親哥,政治身份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胡亥之所以殺掉親兄姐,自然是為了剷除政治威脅,而堂哥子嬰不具備繼位的身份條件,自然胡亥不會對他動手,反而對他還能比較禮貌,即使子嬰屢屢勸諫,胡亥也沒動殺機。



我見青史多嫵媚

始皇37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遊,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餘子,少胡亥最受,請從:上許之。

通過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描述,可以確實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在胡亥同室相殘的時候,共殺了16個皇兄。並沒有斬盡殺絕。

二世欲誅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子嬰諫曰:.........。、秦始皇是公元前209年七月,丙寅(二十日)駕崩沙丘宮平臺。而殺蒙恬是發生在同年九月份事情。

閻樂前即二世,數曰:足下驕姿,誅殺無道,天下共畔足下。二世自殺,閻樂報趙高,趙高乃悉召諸大臣,公子,告以誅二世之狀../.....。乃立子嬰為秦王。九月,趙高令子嬰齋戒,當廟見,受玉璽。子嬰與其二子謀曰:“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群臣誅之,乃佯義上我。......。我稱稱病不來,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子嬰逐刺殺高於齋宮,三族高家以徇。趙高女婿殺胡亥和子嬰殺趙高是發生在,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9月間的事情。

漢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且人已降,殺之不祥。”乃以屬吏。

由此結論:“子嬰應該是是秦始皇的孫子”。


相忘江湖71941665

竊以為秦王子嬰既不是秦始皇的兒子也不是他的孫子,很有可能是他的侄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胡亥是秦始皇的幼子是沒有疑問的,他為了自己名正言順就在趙高的建議下將自己的兄長都予以殺害,若是子嬰是胡亥的親哥哥,那麼勢必會影響胡亥繼位的合法性,子嬰必定會在胡亥屠殺的範圍之內,相反子嬰沒有被殺那就說明子嬰與胡亥繼承皇位沒有直接利害關係,就排除了他是秦始皇兒子的說法。



另外還能證明的就是在胡亥要誅殺蒙恬兄弟時,子嬰曾在朝堂勸諫,若是秦始皇的兒子逃命還來不及,怎麼會一直在朝堂上,一直到胡亥被殺,他被立為秦王。

至於說他是秦始皇的孫子就更不可能了,秦始皇去世是在公元前210年,那一年他49歲,然後我們看秦王子嬰登基前即公元前207年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子嬰能和自己的兒子們商談誅殺趙高之事,那他兒子至少得有15歲,反推一下,那就是子嬰當時至少得有30歲以上,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時子嬰的年紀大概在30歲左右,很明顯年紀對不上,所以也就排除了他是秦始皇孫子的說法。



然後根據高立二世兄子嬰,這個兄前面排除了是親兄弟,那就極有可能是堂兄弟了,再有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即秦始皇弟弟的兒子子嬰授玉璽,兩相佐證,子嬰很有可能就是秦始皇的侄子。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秦王子嬰跟秦始皇的關係一直沒有定論,主要有以下四種說法。

第一種:扶蘇之子,秦始皇之孫

“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史記·秦始皇傳

二世之兄子,兄子做兄長之子解釋,二世之兄即扶蘇,所以就是扶蘇之子,那麼即是秦始皇的孫子。

第二種:秦始皇之弟

“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史記·李斯列傳

始皇弟,也就是秦始皇的弟弟,持這種觀點的理由是,以秦子嬰設局殺趙高的情況來看,秦子嬰應該是那種成熟穩固有心志的,又加上胡亥已將他的兄弟都殺光了,那麼很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弟弟。

第三種:胡亥的哥哥,秦始皇之子

“高立二世兄子嬰。”---六國年表

這種說法是將,那句二世兄子嬰斷成,二世兄,子嬰,子嬰做為一個名字來看待,不過這種說法比較不可靠,原因就是胡亥已將兄弟們都殺光了。

第四種:秦始皇的侄子

這種說法是將 “始皇弟子嬰”理解成始皇帝的弟弟的兒子,嬰,還有將“二世之兄子”理解成為胡亥的堂兄(而不是親兄)的兒子,秦始皇確實有弟弟,那就是成蟜,這種說法比較好解釋了秦子嬰的年紀問題,還有沒有被胡亥所殺。

至於各位比較相信哪種說法,可以回覆交流討論!


歷史簡單說

霸上這個地方,當年的秦王子嬰是一路素車白馬,緩緩走過來的。那一日,離他當上秦王,僅僅過去四十六天,這個數字,聽起來似乎比他叔叔胡亥要短得多,更何況,胡亥是皇帝,而他,僅僅是一個王。

說起來,這還得怪趙高,之前趙高將胡亥扶上皇位,卻無力融合六國,以致於異兵四起,趙高心生恐懼,唯恐殃及自身,於是,便與自己的女婿、弟弟合謀殺死了秦二世胡亥,可笑的是,當初酷殺自己兄弟姐妹的秦二世,如今死到臨頭卻沒了王者氣度,一昧地低聲下氣乞求——

我只願得一郡為王,如何?

不可。

那就做一個萬戶侯吧?

也不行

我願意同妻兒一起只做個老百姓,這樣總行了吧?

還是不行。

胡亥這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是活不成了。於是,自殺而亡。

二世既死,趙高便謀立二世哥哥的兒子公子嬰,並且認為當時六國已經紛紛復國,秦帝國只剩下一個空架子,不應再稱為皇帝了,只能像以前一樣恢復王號。就這樣,年輕的公子嬰接過了這樣一個爛攤子——內外交困的秦王朝,自己還被剝奪了皇帝的尊號,降為王。

雖然趙高只打算立一個傀儡,但秦王子嬰彷彿並不願意僅僅做一個傀儡,之後不久,便在齋宮刺殺了趙高,滅其三族。

至此,攪亂秦帝國的兩人,胡亥與趙高俱死,但可惜太晚了,劉邦軍隊的馬蹄聲,如催命的音符,已經近在咫尺。子嬰心知秦王朝積怨已久,大勢已去,他是個聰明人,因此當劉邦招降子嬰的時候,他便身穿喪服,捧著天子璽符,看向劉邦——這位未來大一統皇朝的開創者,當然,這一點子嬰不會預知到,他此刻關心的是劉邦會怎麼處置他。

有人建議殺掉秦王,而劉邦認為秦王已經投降,再殺了他不吉利,於是子嬰幸運地逃過一劫。然而,誰都沒想到,幸運的時效性竟然如此短暫,沒過幾日,西楚霸王項羽便領兵屠了咸陽,並殺死了已經投降的子嬰。

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嬰,卻承載了六國數十年的怒火,似乎命運選中子嬰當上秦王的唯一宿命,就是殺死趙高,並讓六國完成最後的復仇。

至此,秦朝滅亡。秦始皇統一六國時的無限風光,最後也只不過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公元前202年,漢朝建立,一個長達四百年的大一統皇朝就此拉開序幕。


成周子

關於秦子嬰的身份,在歷史上一直都是一個謎。似乎連史記的撰寫者司馬遷都沒搞清楚,他和秦始皇到底是什麼關係?

有人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兒子。但是,在秦二世胡亥登基之後,因為他的皇帝來源不正。他有點做賊心虛,在他當稱帝后,整天就胡思亂想,以為其它的兄弟會來奪他的皇位。

他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老師趙高,趙高當初篡改秦始皇遺照的時候,就想過操控二世胡亥,然後自己獨攬大權。

正好這時,胡亥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

於是,趙高就建議胡亥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殺光。這個愚蠢的計策,二世胡亥竟然是答應了。他把秦始皇所有的兒子以及嫁出去的閨女全部給騙到了咸陽城,給腰斬了。

所以,從這裡來看,子嬰若是秦始皇的兒子的話,怎麼可能沒被殺。顯然這和史記上記載的不一致。

還有人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孫子,扶蘇的兒子。這個說法很顯然也是站不住腳的。

大家都知道,秦末朝中掌權的是奸臣趙高,他不但害死了丞相李斯,還導演了一處指鹿為馬的戲,來試探大臣,想把二世胡亥殺於無形之中。

結果,大臣基本上都配合趙高演戲,不配合的當然被趙高殺死了,在他覺得時機成熟的時候,他就把二世皇帝給殺了。

殺了二世之後,本來趙高是想要自己當皇帝的,可惜的是,天怨人怒,根本沒有人支持他,還發生了地震。最後,他不得不放棄當皇帝的美夢。

這時候他只好把子嬰找出來當秦王,他繼續做大秦的宰相。

可是,不要忘記,趙高是殺了扶蘇的兇手。若是子嬰是扶蘇的兒子,趙高怎麼可能立扶蘇的兒子為秦王呢?他就不怕子嬰掌權後,滅他的族嗎?

很顯然,趙高敢立子嬰為秦王,就說明子嬰和扶蘇是沒有血緣關係的。

還有最後一種說法,子嬰是秦始皇的兄弟。

沒錯秦始皇是有兩個兄弟,但是,這兩個兄弟在他們還沒有成年的時候,就被秦始皇給斬草除根了。

秦始皇為什麼要殺自己的兄弟呢?

因為這兩個人是嫪毐和他母親生的孽種。秦始皇是不會讓他們存活於世的。

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子嬰既不是秦始皇的兄弟,也不是秦始皇的兒子,更不是秦始皇的孫子。

造成這種局勢的原因,還是司馬遷沒有給我們把他們的關係給屢清楚。

所以,很多線索流傳到現在,已經是無從得知了。


史學達人

子嬰是秦始皇孫子還是兄弟,歷史記錄兩種說法,第二種最接近真相.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e590000eca977bdcccd\

藍風

子嬰應該是秦始皇的堂侄子,有可能是比較遠房那種,絕對是宗室,因為秦始皇別的兒子都被胡亥殺光了,子嬰不可能是秦始皇孫子,因為即位時已經三十幾了,子嬰的兒子都十五六,如果子嬰是秦始皇的庶子,胡亥不可能放過他。


馭風者520

子嬰很有可能是在嬴政八年反叛的嬴政弟弟成喬的兒子,即使是嬴政的侄子,胡亥的堂兄弟。這也是為什麼胡亥不殺子嬰的原因。


歷史哨聲

這個一直是個很有爭議的問題。


一種說法說是扶蘇之子,也就是胡亥哥哥的兒子,名嬰。《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六國年表》作“高立二世兄子嬰”)這種說法認為“兄子”就是兄長的兒子。


第二種說法是秦始皇之弟,秦始皇的弟弟,名子嬰。

《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


第三種說法是始皇之侄,秦始皇的弟弟的兒子,名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