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厚照下江南為何受到如此巨大的阻力?

我愛亢小丹

乾隆六下江南,成為歷史佳話,雖然有遊樂的性質,但也有探察民情,鞏固統治的需要。在明朝,明武宗也想南巡,玩樂的性質卻是佔第一位的,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但他也最終去了南方。那麼,喜愛遊玩的明武宗為什麼最終去了江南呢?


明武宗,也就是朱厚照,是明朝歷史上的第10位君主。他在1505年即位,年齡比較小,只有15歲。15歲的孩子,正處在愛玩的年紀,雖然貴為君主,明武宗也不例外,再加上近臣和宦官的誘導,那就不可收拾了,南巡正是武宗愛玩的必然結果。武宗先是在宮內玩耍,建豹房。然後是走出皇城,在京城微服出行,常常夜不歸宿,大臣們也不知道他去哪了。再之,在江彬的誘導下,武宗到了更遠的地方遊玩,比如昌平、居庸關和宣府等地;他尤其喜歡宣府,去了好多次,還稱這裡為家,自封將軍,這也是仰慕先祖武功的表現,他還御駕親征,取得對蒙古王子的應州大捷。在北方遊歷已經無法使武宗滿足,1519年他和江彬計劃以南巡為名,南下游玩,這就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

(明武宗朱厚照)

大臣們反對的理由,一是希望年輕的君主體恤民情,南巡要耗費大量的錢財,勞民傷財;二是南巡讓大臣們想到隋煬帝南巡導致國破家亡的歷史。但武宗執意南巡,君主也不甘示弱,對146位大臣施以廷仗,其中11人因傷勢過重而死。最終,武宗南巡沒成功,但是他也沒放棄,而是在等著機會。

(明武宗陵寢—康陵)

同年六月,寧王朱宸濠在江西發動叛亂。武宗聞訊,怎麼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一來他可以效法先祖,御駕親征,建立屬於自己的功業;二來可以趁此機會,實現南巡的目的。但在武宗走到中途的時候,王陽明已將叛亂平定的消息傳來,對武宗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但他將消息壓下,後來朝臣知道後極力勸阻時,也不能擋住武宗的南巡步伐。

(平定寧王叛亂的王陽明)

武宗南巡,經過濟寧、徐州、揚州,而到了南京,在南京一住就是九個月。既然南巡的目的是遊玩,那遊山玩水是少不了的了。武宗在臨清,獨自一人出行19天,中途去接了劉美人。在南京也沒改掉喜歡夜遊的習慣,晚上親自到牛首山住宿,導致文臣武將一頭霧水,不知道他在哪,擾的南京雞犬不寧。此外,武宗還做了很多荒唐事。第二年(1520)秋天,武宗終於啟程回北京。在中途的一個地方,自己架舟在湖中釣魚,不慎船翻掉了,武宗落入水中。自此他就生病了,回到北京不久,就去世了。

參考文獻:

1、張豈之等:《中國歷史:元明清卷》

2、劉毅:《明武宗南京之行》

3、任丹丹:《明武宗正德南巡原因探析》

4、何琪:《明正德政局與皇權研究》

回答者:復旦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韓尚蒙


季我努學社


1.安穩朝局。皇帝坐鎮都城,國家方能安穩。皇帝一旦外出遊玩了,國家大事由誰來決定?決定是最終簽字,而決策則是大臣的工作。沒有皇帝坐鎮京城,國家大事很難有效地解決。

2.開銷用度。皇帝到地方來玩,你地方要好吃好喝招待他。排場也得好大不是?這些都要錢,而且花費還不少。這錢都要地方來出。


3.地方安全。皇帝出來不帶點軍隊隨身護衛?這些軍人養尊處優,仗著自己是皇帝的親軍騷擾地方。萬一軍隊譁變,大明王朝怕是要變天。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朱厚照?我是覺得他不適合當皇帝。喜歡我的回答嗎?٩(♡㉨♡ )۶ 喜歡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