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庭如何培養出來一個大學生?

花開隴上

其實這個答案有一些問題,現在農村孩子上大學的也非常的多了,只是上名牌大學的少,特別是擴招之後,上一個三流的大學還是有機會的!所以覺得此題目有些許問題!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為什麼農村孩子上名牌大學的少!

一、環境

農村娃兒的教育環境差,教育資源缺失,在這樣的環境裡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得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北非是個人都是讀書的料,要想考名校,就得是讀書的料才可以!

和城裡比,我們農村的家庭教育氛圍也差,多數孩子都是自己靠野蠻生長起來的,在城市從小孩子都參與了很多培訓,自然絕大多數比農村的孩子要好得多。城裡的孩子擁有的學習資源多,就更有可能考上名校!也不是絕對的!

二、農村家庭教育理念對孩子的影響

在農村,現在好些,在我們那個時候,每天還要幫著父母幹農活,放學後至少還要做兩個小時的家務或者是農活,寒暑假也要幫著家裡做事,要麼上山砍柴要麼就是跟著父母去地裡做事!但是現在的農村還好,沒有這些了!你想這樣子很多孩子都不會完全將心思放到學習上來!

所以很多農村孩子基本上就是在三流學校讀書,很少有人去名校深造的。


留守者家園

我就是一個農村家庭培養出來的大學生,不過那是上世紀末。現在看看,農村培養一個大學生,要付出更多,承載的壓力更大。



現在的情形是這樣的。3歲多,孩子需要是幼兒園,而農村幼兒園多在鎮子上,那麼家長就早晚騎摩托車或開三輪車接送,還得做飯,有家長就抱怨說一天盡接送上孩子了,幹不了多少活,這是真的。三年幼兒園,後上小學,低年級還得接受,小學中午大多不留學生,一天兩趟就變成一天四趟,辛苦是可想而知。到了高年級就好些了,早中晚按時按點做飯就行。到了小學,家長晚上還得給孩子看作業,講解不會的題。



小學畢業上初中,就得到更遠的地方上學,近的早晚回家,家長只做好飯,而遠的不得不租房,由家長就近打工照顧孩子上學,在我們當地,初中生沒有住校的,家長只得租房,租房就加重了經濟,既要顧家又要伺候學生,還想抽空打點零工賺點生活費,這種辛苦恐怕只有身在其中才能體驗到滋味。這個階段,學業負擔也重了,家長一般都不懂孩子的學習,彌補的辦法就是掏錢補課,一年就需兩三千元。



隨後,孩子就上高中,要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下學習,家長都會雖孩子進城,租個房子,既打工又伺候學生,鄉下的家就得另一半堅守。補課也是必不可少的,經濟負擔越來越重,一般一個人打工賺的錢不夠兩人的生活等費用。三年辛辛苦苦就培養一個大學生。



一個大學生,一年得一萬多元,生活是不管了,錢是多得多。四年下來,少說得五六萬元。

這就造就一個農村出來的大學生,那是一個怎樣的漫長艱辛的過程,只有學生的父母可以說清心酸。


阿福有約

農村的差異很大,發達地區的富裕農村,可以享受很好的教育資源,培養大學生就容易的多;普通甚至貧窮的農村培養一個大學生相對比較難,以普通農村家庭分析如何培養一個比較好的大學的大學生。

首先是小孩是讀書的材料

不能否認,農村普通家庭有讀書天賦的小孩並不是特別多。農村結婚都是方圓30裡左右,周圍農村大都有親戚,從基因層面來講,都不利於人的發展。讀書,一般來講需要有較好的記憶力,計算能力,書寫能力,對普通農村小孩來講,還是有所欠缺。所以,這些家庭出一個好的大學生還是家族慶祝。能去重點大學,大都會說到天生是讀書的材料。

其次家庭對小孩的教育要重視

經濟支撐。畢竟要花錢,捨得為小孩的教育投資。

家庭教育。更多精力放在小孩的教育上,而不是讓小孩自由發揮。

最後良好的學校教育及自身努力

小孩在學習中努力,能夠憑藉自身優勢到好的學校學習,一環套一環,一直享受好的教育環境,到好的大學學習的幾率就大。


大學專業深一度

一、問題.

農村教育水平一般,想培養出一個大學生的阻礙還是比較多的.

1、教育水平.

農村學校的教學水平一般是眾所周知,這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比如資金投入、教師流失、設施條件差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導致的.

比如說,農村學校的關鍵因素是教師,但是那些農村學校教師因為農村學校教學設施差、交通不便、食宿條件差等因素,很多就調走了,導致農村學校教學質量更差的現實.



2、學習氛圍.

因為農村學校教學質量低,還有就是學生數量減少,導致沒有形成追趕的學習氛圍,最終導致農村學校的學生學習水平和城裡孩子差距比較大.


3、家庭觀念.

一些家長覺得大學生畢業不好找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了,其工資水平還沒有在工地打工拿的多,而且上大學幾年時間都是花錢的,也就是家長們沒有一個長遠意識,最終導致很多家長不支持自己孩子讀書的現象。

二、如何彌補.

1、家庭教育.

家長一定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首先要擯棄大學無用論的思維.還有就是要引導孩子自覺的去學習,而不是整天讓父母逼迫著學習,畢竟孩子們總有一天會擺脫家長的約束,自主學習的習慣很重要.



2、心理支持.

家長要經常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等方面,這樣孩子才有安全感.

3、金錢支持.


1927年的古董先生

近年來,隨著國家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農村孩子考大學變得不再那麼困難,越來越多的孩子都能進入大學的校門,但這並不意味著農村孩子因此上大學就變得容易了,想反農村家庭培養一名大學生存在的困難還不少。那麼農村家庭如何才能培養出一名大學生呢?

1培養難度大

現在很多農村家庭,父母都是外出打工,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著,沒有父母的教育,只有爺爺奶奶的隔代交流,孩子的成長環境和教育環境就和城市孩子有巨大差別。沒有人管的孩子,只能純靠自覺學習,而且他們沒有各種培訓班和輔導班,不管在素質教育上,還是在藝術培養上,農村孩子都有無法彌補的差距,所以農村孩子想在學習上要有大的突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教育成本高

農村家庭增收渠道單一,經濟收入有限,而現在的教育成本又不斷高企,所以農村孩子在教育投入上是很有限的,存在的困難也不少。由於教育環境差,很多學生的成績差,就使得在農村真正能上大學的學生就很少,只要有孩子的學習好,能考上一個比較好一點的高中,家長才會傾盡全力外出務工掙錢供應孩子上大學。但由於好些父母沒有勞動技能只能從事純體力活,所以付出的辛苦不少但掙到錢卻很少,很多人都是入不敷出,為了供孩子上學不得不貸款或者舉債,所以在農村供應孩子上學經濟壓力不小,難度很大。


綜上可以看出,由於受到教育環境和經濟收入等因素的影響,在農村供應一個大學生存在的困難不小,很多人因此也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但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貧困地區學生教育的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這也很大程度上減小了農村孩子上大學的困難,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未來農村孩子接受大學教育將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農業補貼

這是一個焦慮瀰漫知識過剩的時代,這是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這是一個社會急劇變革與轉型的時代,這是一個階層逐漸固化的時代,就是一個充滿金錢和浮躁氣息的時代,這是一個讓很多年輕人焦慮的時代。

這是當下中國的一個狀態。這是作為一個剛剛從農村考上大學的大學生的我所瞭解的,他不全面,但確是我真切的體會。我來自農村,來自泥土。我從不覺得我們農村人作為一個獨立的人與城市的人有什麼區別?我們都有著法律賦予我們平等的人格以及靈魂上的平等。但卻不能否認和忽視農村與城市的差異。

農村孩子在家庭,學校教育資源等許多方面是沒有辦法跟城市孩子相比。

即便這樣,農村孩子就永遠沒有出路了嗎?不,不是的。知識改變命運,這是六個大字還在村頭顯眼的印刷著。但是孩子能意識到嗎?孩子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是無窮大的。若家庭長輩沒有對其灌輸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他們是不會意識到這一點的。他們面對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或外出打工,他們的小夥伴兒也是和自己一樣的在他們心裡,這個世界就是這樣。長大後,他們也是要和父輩做著同樣的事。所以他們不願意學習,不思進取。只有父輩們真正意識到,知識改變命運,並一代對一代人的期許中才會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讓孩子提高眼界。父母外出打工,見過太多世間冷暖人間的不平等和與此同時,很多人過著幸福安逸的生活。而這些閉鎖在農村的孩子不知道,需要父母告訴他們這世上有很多人過著我們想象不到的生活。如果因為經濟原因,不能帶著孩子行萬里路,那就讓孩子多讀些書。從書中體悟不同的人生,擴大自己的眼界。

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品質。上大學幹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的思想,但培養大學生就是在培養獨立的成年人。一個成年人,都會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有份擔當和責任。父母需要培養孩子優良品質。善良,自尊,勇敢等這些品質以及對法律的敬畏。

讓孩子自己懂得努力。現在農村家庭需不能給孩子穿金戴銀,但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不能溺愛,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沒經過風雨的小樹苗怎麼能成長成才呢?讓孩子知道努力的意義,並願意去努力。這才是大學生的打開之道。


丘山呀

其實我覺得現在的農村培養一個大學生,在經濟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只要農村的孩子用工努力去學習上個大學問題不大,為什麼大多數農村孩子選擇中途輟學,是因為孩子在上學的時候接觸了一些負能量的朋友圈

因為現在國家政策推出,可以貸款上學,只要孩子足夠優秀,學校的學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只要正確的給孩子制定出人生觀和價值觀,我相信孩子上大學的概率遠遠大於城市的孩子


老曲說教育

農村大學生,叫“鯉魚跳龍門”“山窩裡飛出金鳳凰”,難得,不易。

不管當下大學生的含金量如何,在農村,上大學是條改變命運不錯的通道。以前農村出一個大學生是不得了的事情,全村人送禮道賀。

關於培養問題,農村家庭最大的培養是人格的培養,而非書本知識培養。父母無文化,小學畢業生都少得可憐,書本知識,學習成績的好壞全在孩子本身,父母所教的是:

  • 做誠實的孩子;
  • 好好學習,不要貪玩;
  • 只要你讀得書,成績好,我們砸鍋賣跌都要送你讀;
  • 離混世魔王遠一點,混不起;
  • 省吃儉用,勤儉,錢不好掙;
  • 我們送你讀書是不想讓你再像我們一樣一輩子面朝黃泥背朝天;
沒有精闢的話語,只有做人的本質,誠實守信,勤奮上進,遵紀守法。帶著這些樸實無華的語言跟忠告,努力學習。

記得十年前我上大學的時候,自己申請助學貸款完成學業,爸爸遠赴廈門打工,當年爸爸已經50多歲,一輩子從沒出過遠門,字不認識幾個;家裡媽媽一個人在家養牛餵豬,土地只夠溫飽。

回想一路走來,家庭環境,父母榜樣形象,諄諄教誨,成就農村大學生。不管在哪,孩子教育問題,家庭教育是首要。

珍惜才會擁有,感恩才會長久!努力做自己,與君共勉!


地印小子

讀大學,說起來有點勵志,我是從高中輟學後,打工一年後,再復讀然後上的大學。

就像人生名言警句一樣:失去後才幡然醒悟捲土重來。我高三由於貪玩自覺性差,無奈輟學,然後去工廠打工一年,感受到工廠的枯燥單調,然後毅然返回學校刻苦學習。

終於最後如願考上了一個二本大學,很感謝遇到的貴人,感謝父母,來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吧。

農村為何難出現大批量優秀的學生呢?

這跟環境有很大關係,農村物質條件相對落後,父母忙於賺錢或者疏於管教孩子,致使孩子在小學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以後的初中高中緊張的學習階段就掉隊了。


還源於農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投入不夠重視,被一些不好的社會現象誤導。認為實實在在的賺錢比看不到希望的讀書實際多了,還是以金錢物質為導向,豈不知這樣的話,已經失去了未來最有利的核心競爭力。

說真的,農村培養一個大學生並不困難了,困難的是培養一個優秀的大學生是很難的。在物質上,任何家庭都可以滿足讀大學的條件了,因為國家會給你提供很多優惠政策,可謂“免費上大學”,像山東出臺的政策,學醫的,讀師範專業的,都不花學費,還提供生活補助。



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堅持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於學習讀書這件事,那根本不叫事。等孩子自己有自控力,有毅力去督促自己讀書的時候,就是我們最欣慰的時刻。

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說說你家孩子讀書的故事。


回憶三農

千萬不要小看農村人,現在農村出來的大學生,用多如牛毛來形容,一點都不過份。我就把我的一雙兒女成功的培養成大學生了,而且我的大女兒還非常的優秀,高考成績高出本一線五十多分,順利的被958大學錄取就讀,現在己經畢業參加工作了,至於現在工作狀況如何?在此我就不想多說了,不然的話就有炫酷的嫌疑了反正不差,兒子也考了個一般大學,就我們村現在畢業的加上在校就讀的大學生,就多達四五十個,我說的全是實話。

由於我這輩子與大學失之交臂,因此大學成了我的心結,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在自己的兒女身上達成心願,這樣從小我就對孩子言傳身教,儘量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盡心盡力,不惜一切,我的孩子果然沒有讓我失望,讓我達成了心願,我也不是說,現在農村培養大學生很容易,反正現在農村人對於教育觀念已經大大的提高了,這樣一來,想要培養一個大學生,也已經不算太難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