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消化道潰瘍?

健康我做主663

沒有哪個專業的醫生對潰瘍的感情比消化科醫生更復雜。有些潰瘍,消化科醫生很喜歡。不光消化科醫生喜歡,很多其他科的醫生也喜歡,甚至於跑到急診偷本屬於消化科醫生的潰瘍病人。而對於有些潰瘍,消化科醫生則深感頭痛,恨不得一下子把病人推出去再也不想回頭看一眼。同樣是潰瘍,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待遇差別呢?


長青醫生

消化性潰瘍是指在各種各種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消化道黏膜發生的炎性反應與壞死性病變,病變達到黏膜肌層,其中以胃,十二指腸最為常見。消化性潰瘍是一種消常見病和多發病,發病率在6.87%-36.01%,男性多於女性,比例為4.4-6.8:1。其中十二指腸潰瘍明顯多於胃潰瘍,為1.5-5.6:1。十二指腸潰瘍好發年齡為30-39歲,胃潰瘍好發年齡為40-49歲。


人體胃腸道粘膜的完整性取決於外界對粘膜損傷的侵襲力和粘膜自身防衛力的動態平衡,當這兩種力量失衡時,胃腸粘膜就會出現病變,發生潰瘍。導致消化道潰瘍最常見的原因有幽門螺桿菌(HP)感染(胃潰瘍患者有HP陽性率有70%以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HP陽性率有95%-100%)、藥物因素(如阿司匹林、芬必得等NSAIDS藥物、強的松等糖皮質激素)、吸菸、遺傳因素、應激因素、飲食不規律等。

消化道潰瘍的主要表現是:1、慢性病程,可達數年甚至數十年;2、週期性發作,發作與緩解交替出現,以秋冬和冬春之交發作多見;3、節律性疼痛,胃潰瘍常在餐後1/2~1小時後逐漸緩解;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常在餐後2~4小時出現,進食後可緩解或消失,約半數DU患者可出現夜間疼痛。4、可出現食後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癌變等併發症。


醫患家

消化道潰瘍是胃腸道與胃酸接觸部位的慢性潰瘍,其形成和發展與胃酶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密切有關。長期的精神緊張、焦慮不安等不良刺激也可使 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過程失調引起植物性神經系統功能的紊亂,使胃腸壁血管痙攣,屏障功能降低和胃酸分泌增多,導致潰瘍形成。還有不正常的飲食習慣也會造成胃、十二指腸等消化道潰瘍。

消化道潰瘍是在多致病因子下所發生的粘膜壞死性病變及炎症,常在消化道粘膜中發病,與胃酸分泌有密切關係。其主要特點為週期性發作的上腹部 疼痛,且病程時間較長。上消化道潰瘍分為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多發於老年性患者。常採用胃鏡與超聲充盈檢查診斷,其中胃鏡為金標準,該方法具有較高的診斷率,但由於胃鏡屬於有創操作,對患者容易造成創傷,為此,患者大多不易接受。當前,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超聲診斷儀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對 患者採用超聲診斷儀前應給予患者服用速溶腸胃助顯劑,促使胃中構成回聲均勻,可清楚顯示胃壁層及腔內結構,進而實現其動態觀察。胃潰瘍發生部位主要在胃角、胃小彎處、胃竇部,通過超聲顯示病變胃壁有低迴聲,中央胃粘膜有中斷及破潰現象,且有大小不均的凹陷,粘膜周圍表面 附有較強回聲斑點,病變位置胃壁蠕動基本消失;十二指腸潰瘍病灶處腸壁有低迴聲,且表面有強回聲斑,變形較明顯,多發生於胃小彎側壁及十二指腸球 前壁。


中華醫學科普

一般我們常說的消化性潰瘍就是指的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系統系統常見病之一。消化性潰瘍發病的機制主要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對黏膜產生的自我消化。目前認為其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



消化性潰瘍臨床上主要以上腹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性質可為灼痛、脹痛、飢餓痛等。胃潰瘍疼痛的特點是餐後痛,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特點是空腹痛。本病常呈慢性起病、週期性發作,且有季節性,常在秋冬和冬春之交發病。



消化性潰瘍有四大併發症,它們分別是出血、穿孔、幽門梗阻和癌變,其中穿孔要相對來說比較嚴重,而癌變幾率較低。消化性潰瘍診斷的金標準是電子胃鏡,雖然消化道造影也具有診斷價值,但是不如胃鏡更直觀。




生如夏花心似冬雪


城中堡

消化道潰瘍是指指的是發生在12指腸和胃的慢性潰瘍,消化道潰瘍也可發生在胃空腸吻合口周圍,食管的下端和含有異位胃粘膜的美克爾憩事,這種潰瘍的形成和胃蛋白酶和胃酸的消化作用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叫做消化性潰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