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新一線城市的排名靠譜嗎?

在1000個人眼中,對中國的城市有1000種排名。

但在中國,對城市排名流傳最廣的是把城市分成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北上廣深”是公認的一線城市,其他城市,哪些屬於二線,哪些屬於三線,則基本沒有定論。我想告訴各位的是,這種把中國城市分成一線二線始於何時,採用什麼標準,是誰提出來的,居然是個謎。

馬光遠:新一線城市的排名靠譜嗎?

沒有人能夠說清楚,這個公認的“權威”的城市標準究竟按照哪些指標來劃分的,究竟是誰提出來的。關於這個問題,我問過很多老一輩的城市方面的權威專家,大家都說不清楚。

在中國經濟界,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言論,就是,一旦中國的GDP增速低於8%,就會出現大規模的失業。這是很多年前,中國一直“保8”的依據。但這個GDP增速低於8%,就會出現大規模失業的判斷究竟是誰提出來的,我也請教了很多老一輩經濟界人士,也沒有一個人承認。反正是有一段時間,大家“公認”,中國的GDP增速不能低於8%,一旦低於8%,就必須出臺刺激政策。

後來,中國經濟增速長期低於8%,不僅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失業,反而是,在低於8%的情況下,中國每年的新增就業人口都超過了1000萬,從而使得這個“公認”的判斷自動消失。

馬光遠:新一線城市的排名靠譜嗎?

這兩個例子很荒唐,但在中國很多領域,這樣的例子並不少。一些荒唐的判斷左右著我們的思維,我們很少去質疑,甚至將其當成真理。

我研究中國城市、中國房地產這麼多年,我到現在不明白,為什麼中國只有“北上廣深”這四個城市叫一線,而杭州等城市為什麼就必須是二線。而且我認為,如果說在中國城鎮化戰略啟動之初,對城市進行這樣粗糙的,沒有太多標準和依據的劃分,尚情有可原,但在今天,中國城市的發展已經今非昔比,很多城市的競爭力也發生很多變化的情況下,再依據一線二線這種粗糙的劃分,已經完全不能反應中國城市的競爭力、魅力和發展前景,更無法反應中國城市的多樣性。

而且,一二線的劃分被很多人看作投資房地產的標準,但這個標準很容易誤導。比如,按照一線二線的劃分,中國的很多縣級市應該屬於五六線,地級市至少屬於四線或一下,但事實上,眾所周知,東部發達省份的很多地級市和縣級市,GDP總量甚至超過了西部的一些省,更不用說西部的一些省會城市在經濟實力上根本無法和東部的一些地級市相提並論。

在房價的表現上也是如此,東部一些經濟實力特別強的縣級市,房價可能超過了西部的省會城市,而被劃入三四線的東部的一些城市,房價漲幅甚至超過了一二線城市。因此,這個標準既無法反應城市的實力,也無法反應房價的漲跌規律。但有些專家卻經常據此來判斷房價,動輒“三四線房價如何如何”,可是,三四線城市東西部的表現是完全不一樣的,即使同樣在東部,有經濟實力和沒經濟實力,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的城市也是不一樣的。很顯然,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導性的劃分標準。

馬光遠:新一線城市的排名靠譜嗎?

正因為如此,我一直呼籲在中國城市的排名上,摒棄“一二線”這種不科學的劃分,而是採用更多更科學更多元的標準來反應城市的魅力和競爭力。近年來,中國有很多研究城市的機構每年會用不同的標準對中國的城市進行排名,比如,中國社科院每年會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這個報告,從經濟實力、宜居能力、可持續發展等各個層面對城市進行排名;還有一些機構從創業環境和創新指數,對城市的創新力進行排名,當然還有科技實力排名、旅遊資源排名等等。

這些排名,從任何一個角度看,其科學性和參考價值都遠高於把城市僅僅劃分為“一二線”這種粗糙的做法。

但是,“一二線”這種通俗的劃分影響太大了。近年來,一些研究機構提出了“新一線城市”的概念,在“北上廣深”四個老的一線城市的基礎上,把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等15個城市列為“新一線城市”。

事實上,在這個概念第一次提出的時候,我就強烈質疑,因為這種劃分仍然建立在以前“一二線”這種粗糙思維的基礎上,而且,這種劃分很容易成為炒房的指南,而忽視了城市真正的競爭力。

馬光遠:新一線城市的排名靠譜嗎?

比如,以2018年的榜單為例,儘管報告裡面表明,這份榜單依據最新一年的170個品牌商業數據、19家互聯網公司的用戶行為數據及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 按照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等五大指標,進行打分排名的。

應該說,相對於過去毫無標準的“一二線”的劃分,這份榜單在科學性和指標設置上已經進步了很多,但很顯然,最終的排名仍然會引發爭議。

比如,在新一線城市中,有西安和瀋陽,但廈門、福州、濟南居然排在他們後面,只是二線城市。西安雖然未來的勢頭不錯,但就目前的現狀而言,排在所謂的新一線城市中,讓人匪夷所思。

佛山、東莞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中實力不分伯仲,但東莞在這個榜單裡面是“新一線”,而佛山卻只能排在二線,難道是因為我經常說東莞是我最喜歡的城市之一,哈哈?至於珠海和三亞,居然和遵義、上饒、駐馬店這些城市排在“三線”之列。我的家鄉平涼市,被排在“五線”城市我沒有異議,但其排名居然在慶陽市的前面,就有點隨意和荒唐了,排名機構應該好好研究這兩個城市目前的實力對比。

當然,任何排名都會引發爭議,1000個人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但很顯然,將城市分為“一二線”的做法的確有很多不科學。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全國700多個城市各有特色,城市的多元化發展是中國城鎮化必然的選擇,城市不應該分為三六九等,而應該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按照比較優勢去發展。

馬光遠:新一線城市的排名靠譜嗎?

正如我文中所言,東部一些小城市,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城市的特色都極具魅力和競爭力。比如張家港、宜興,甚至一個鎮烏鎮,難道他們就該劃到五六線去?西部的一些城市,儘管經濟實力相對弱,但很多城市仍然很多特色,比如甘肅的敦煌,難道就該劃到八線?很顯然,這是荒唐的。

還是摒棄“一二線”這種粗糙的劃分吧,“新一線”的提出無法消除這種劃分的不科學。除了淪為炒房的由頭,對城市的發展並沒有太多的好處和參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