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徵地款,哪部分人不能分錢?

笑看風雲146002998

隨著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村的許多土地將被徵收,這也意味著部分農民將失去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但是國家會給農民發放土地徵收補償金,用以補償農民的土地損失。然而還是會有一部分農民拿不到補償金,這又是為什麼呢?到底是那些人拿不到呢?



一、徵地補償金需要包括那些補償類別?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政策規定,農村土地徵地補償款由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三部分組成。其中安置補助費、青苗費是直接支付給被徵地的農民,只有土地補償費是經由村集體分配的,相對容易出現爭議的也正是土地補償費。

1土地補償費,計算方法是被徵收的土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10倍,在農村每畝地年產值大概在2000元左右 ,拿最高的10倍算下來,土地補償可以得到2萬元。


2安置補助費,計算方法是需要安置的人口數乘以土地年產值乘以徵收倍數,徵收倍數是4-6倍。

例如,一個農 民家庭被徵收的地是1畝,需要安置的是四個人,土地年產值平均每畝2000元。那麼安置補助費就是4乘以2000元乘以 最高的6倍,算下來一共是48000元。 3青苗補助費,這個各省規定都不一樣,大概也都是每畝1000~3000元左右,主要還是看作物價值。

二、農村徵地補償款,那些人不能享受

1人長期生活或短期居住在本村但戶口沒在本村的不能享受徵地補償金; 2農村徵地款中的安置補助費和青苗補助費沒有徵地的農民肯定是不能享受的; 3農村徵地款中的土地補償費沒有被徵地的農民是否可以享受由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 通過前面對徵地款的類型和發放對象的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農民是否可以分到農村徵地款主要與所徵地是否和自己的耕地,戶口有關,同時還和村民代表大會的討論有關。


因此大家在土地徵收款的發放時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情況是否符合政策規定,然後才能有的放矢,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農業補貼

問題:農村徵地款那部分人不可分?

對於這個問題,需要分三部分來說明,因為徵地補償款由三部分構成,分別是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對於土地補償費來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對於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費來說,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對於安置費來說,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在實踐中,農民的土地被徵用後,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都是支付給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性質,決定了農村集體土地徵地補償款是對全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補償,土地共有人應共同享有,土地徵地補償款的分配,就應由全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共同參與分配,這與法律規定的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性質是相一致的。
7



因此,不可分農村土地徵地款的人就是那些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人。比如:一是農轉非且納入公務員序列或城市居民社保人員。二是外嫁女沒有在本村實際居住生活但戶口沒有遷走的情況。三是“掛戶”、退休回鄉人員不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四是其他不符合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情況。

【洞察三農萬象】以專業的精神專注的態度專攻三農問答,為大家解疑答惑,歡迎您的關注!


洞察三農萬象

原來我是老農,路過碰上這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剛好也略知一二。即興分享一下,也許會比其他的回答更易看易懂些。

農村的徵地款是指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各項補償費。包括了士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

哪部份人不能分錢呢?

首先大家都要搞清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該如何認定。確定了組織成員的資格後方可作出判斷。目前雖然說村幹部和村民的法律意識增強了很多,但是在當前振興鄉村經濟的風口過程中仍然要認真加強一些涉農方面的法律知識。

請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認定辦法。

1有本村戶籍登記或曾經有用戶關係的村民。

2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村民。

3同時履行了本村義務的村民。

4可以召開村民大會討論認定,但是會議結定的內容凡是違反與現行法律相沖突的,均不具有法律效力,即使己經通過村民會議的多數同意,在法律上也是無效的。

總結:不符合以上所述的人員可以不給分錢。

提示:實行男女平等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婦女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土地徵收或者徵用補償費等,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相關法律明確指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婦女未婚、結婚、離婚、喪偶等為由,侵害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各項權益。因結婚男到女方住所落戶的,一樣享有與本村成員平等的權利!


原來我是老農

為了當地的發展,都會徵收地。而徵收地,有那一部分不能分到錢?下面幾種人和幾種情況是不能分到徵地款。




外嫁女如果沒有把戶口遷出,是可以得到拆遷補償的。而要注意的是,如果外嫁女把戶口遷出,且在戶口遷入地擁有土地承包,則不能夠獲得原居住的土地拆遷補償。還有就是將戶口遷出的外嫁女,如果是在土地確權之前將戶口遷出農村。且農村房屋出現倒塌的人,也不能夠獲得拆遷補償。




第一種情況是:違法建築佔用耕田是不被允許的,在耕田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是無法獲得相關補償的。



第二種情況是:臨時搭建房屋,部分農民為了獲得更多的徵地補償款,在被徵用土地上臨時搭建幾間房屋,這種情況也是不予補償的。

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農業論



第一,農村土地屬於村集體經濟組織內全體村民共同共有,所有權屬於全體村民,從所有權派生出的使用權,經營權歸使用人和承包權人,徵地補償款是集體土地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及承包權人的權利補償收益,因此,只有相應的權利人才可以分享徵地款,這是法律的一般要求。



第二,按照現有的法律規定,農村徵地款分為四個方面,土地補償費是對土地所有權人失去土地的補償,一般支付給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委會,安置補助費是對失地農民的補償,地上附著物含青苗和房屋的補償費是對所有者的補償,前兩項費用計算方法有兩種,一是按土地畝產值乘以倍數,一是按徵地區片價計算,百分之三十支付給村集體經濟組織,百分之七十支付給失地農民。




第三,哪些人能得到徵地款,比較明確的是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的補償都是直接支付到農民或承包人,沒有異議,大家關心的應是集體經濟組織所得的土地補償費部分,法律規定不是很明確,首先應說明這部分應屬於全體村民,其使用和分配由大家共同決定,而不是村委會自行決定,其次要公示,接受社會和全體村民的監督,使用上首選用於全體村民受益的公共設施及公益事業,也可以投資給大家分紅,或直接分給全體村民。


土地佬兒

徵地補償款針對的是被徵地的農戶,那麼也就意味著對於所徵之地以及徵地農民兩個方面都是有要求的,具體來講,以下幾類人群是不符合徵地補償條件的。

1.私自開荒土地的農民

對於自行開荒的土地,在遭遇國家和政府徵地時,耕種農戶將無法享受到徵地補償,至於地上青苗及附著物補償要看地方處理方案了,因為自私開荒本不符合政策要求,屬於違規行為,一般來講是損失自負的,但有的地方處於人道主義考慮會給一定的補償。

2.流轉農民土地的種植戶

這部分人群只能獲得地方青苗補償和附屬物補償,土地補償歸原有承包農戶和村集體。

3.戶口已經遷出該村且土地撂荒的農民

如果當地的補償按戶來補,一般該戶只有個別成員遷出去了,是不影響徵地現金補償的,可是安置著一塊會有影響,因為是要根據戶上人頭來的。

土地常年撂荒的話,村集體可以收回你的土地,因此有可能分不到錢。

4.臨時種了作物林木或者建房的農民

通常在土地及房屋徵收期,是不允許臨時搞建設和種植來騙補償款的,對於這種行為不僅不給錢還會罰款。


土地論壇

農村徵地款,哪部分人不能分錢?

我總結了下,有以下六類人

【1】農轉非戶口,並且納入國家公務員行列,或是城市居民社保人員,這類人員是分不到錢的。

【2】出嫁的姑娘,戶口一起遷走不在本村的,這類人是得不到錢的。

【3】房屋出現倒塌,這類也是得不到補償款的,所以說為什麼要保護好房子別倒塌了。

【4】不具備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比如:退休返鄉養老人員。

【5】違法搭建用地,或臨時搭建房屋,為了獲得更多補償款的違規建築。

【6】其它不不符合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情況。

但是事實上在發放補償款的時候,有些地方也是有當地的規定。


新農村二代

聚焦“三農”,關注【鄉鑑】,更多精彩等你拿!

這幾年農村發展大變樣,城市範圍逐漸擴大,許多城鄉結合部的大批村子面臨徵地拆遷,另外,這幾年我們無論是高速公路還是高鐵,里程數居世界第一,交通建設過程中紅線內的村子都被徵地拆遷。

補償問題,是影響徵地拆遷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環節。對此,瞭解徵地拆遷相關政策,才能更好維護自己的權益。


農村土地政策

我們身處公有制社會,土地所有權僅有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土地。農村土地絕大部分都是集體所有的,比如農民的承包地、宅基地。

具體講,承包地是村集體依法承包給農民的,僅享有土地的承包權和經營權。宅基地是為保障農民居住,而免費提供給農民使用的。所以,承包地和宅基地所有權都歸村集體。


農村徵地拆遷

一般情況,農村徵地和拆遷是聯繫在一起的。徵收農民宅基地時,農民獲得的補償僅為房屋及其附屬物的補償,而對於房子下面的宅基地而言,徵地時農民是得不到這筆款項的,宅基地徵收費將直接補給村委會。


徵收農民承包地時,對於村同的土地類型補償方案是不一樣的。通常情況看:

徵收旱地每畝補償53000元;

徵收水田每畝補償90000元;

徵收菜地每畝補償150000元;

徵收林地每畝補償138000元;

徵收“四荒”土地每畝補償21000元。

【鄉鑑】鑑觀鄉村百態,以樸實文字弘揚農村能量!

對此,大家都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吐槽評論!4.19





鄉鑑

徵地補償是應該分給土地權屬人或者土地使用權所有人的。


一般是按人分配,戶口遷出的當然應該不能分,還有就是稼出去的。如果是戶口遷出和嫁出去的也來分一杯羹的話,不是亂套了,你的戶口都不在了也要分,當然說不過去!


還有就是去世了的也不能分,人都不在了還分個啥子嘛!沒出生的也不行!


大話三農百態

第一,所有的出嫁女,在生活居住地結婚成家有子女的,並且上了戶口的人。

第二,農村畢業的大學生,有了工作的和剛出生沒上戶口的新生子女。

第三,部隊復轉軍人,當地民政局己經

安排工作的幹部,技術兵。

第四,全家從農村遷移出戶口的公職人員,以及所有家屬。

第五,承包土地的責任人和居住在本村的親戚朋友。

第六,國家退休公職人員及子女,在農村建房居住的。

這些人都沒有資格分享集體股份,也不能參與集體公租金的分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