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式發球怎麼才能發出側上旋?

常州市同慶科技

勾手發球,是近幾年特別流行的發球方法,不管是直拍運動員還是橫拍運動員,幾乎都具備這一套發球,這一套發球的優點是能使用相似的動作發出不同旋轉的球,迷惑性特別大,在女子比賽中尤為常見。

說到勾手發球,本人還是有話語權的,不信?先看我的勾手發球片段:

當站位學會了之後,就要學習怎麼去拋球,這裡肯定會有人質疑拋球不就正常拋起就可以了嗎?非也非也,勾手發球的拋球是要做到回拋,也就是要往自己的身前拋,這樣以形成回拋的力量來發出更高質量的發球,這裡大家就不用糾結拋球拋得直不直了,因為國家隊都是這樣回拋的,糾結拋球只會導致發不好這個發球。

拋球之後的下一步就是引拍和重心的轉換,這兩個動作是一氣呵成的,切忌腰手動作分離。先感受一下專業的氣息:

就是這樣,拋球引拍,有一點拉弓射箭的感覺,持拍手往後拉,身體重心往後上轉移(也就是轉移到右腳上),然後蓄勢待發,當球落到胸口前面時,重心以及手臂往前方用力(也就是把重心從右腳轉到左腳),順勢把力量作用到球上,這樣發出去的球才會轉。

當你能夠體會這個一氣呵成的發力時,再慢慢調整摩擦球的部位,就可以發出不同的旋轉了。那麼問題來了,要怎樣才能夠發出側上旋呢,要想發出側上旋,其實這個很簡單,我們先從理論開始理解,側上旋無非就是上旋和側旋的結合,要想發出側上旋,要做的就是直接摩擦球的側部(

參照物為人,不是球檯)。

這樣發出來的球就是側上旋,這樣發球的優勢是迷惑性特別強,上面我也說了,這個發球並不是說發得會有多轉,而是迷惑性強,那迷惑性強在哪裡呢?首先是重心的用力方向,整個重心的用力方向是往前下方用力的,這樣的用力方式給對手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發球是下旋,一旦有這種想法的多半會吃發球吃個飽,第二點就是摩擦球的位置,發側下旋和側上旋可以說看重心是完全沒用的,其區別在於摩擦球的位置,發側下旋的時候摩擦的部位是球的側下部,發側上旋的時候摩擦的部位是球的側部,側部和側下部的距離用時鐘來體現的話,也就是數字3和數字5的距離,可是乒乓球的體積有多大?這個距離之近不用我多解釋了吧。


所以這樣的發球發得隱蔽的話,會對對手造成極大的接發球困擾,這也是這種發球比較流行的原因。


狂魔話乒乓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7d010008eb4fb18277b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