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因朱元璋而興,也因朱元璋而亡,三百年後一帝王再犯同樣錯誤

朱元璋是一個真正的平民皇帝,自登基以來,他事必躬親,夜以繼日的工作,成為各朝各代皇帝中勤政的典範。

朱元璋共在位31年,在這31年中,除了生病之外,朱元璋每天都會上朝,與大臣議事。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日上三竿後退朝。在吃過早飯後,便到御書房批閱奏章。除此以外,他每天還要安排出一定時間接近大臣和上訪人員,直到日落後才回寢宮。

明朝因朱元璋而興,也因朱元璋而亡,三百年後一帝王再犯同樣錯誤

朱元璋即使是在吃飯的時候也還在思考著朝政,突然想到一件事,就停下筷子,用紙記下,把這個紙條貼在身上。所以常常是一天下來他身上貼滿了紙條,好像一隻鶉鳥。等到上朝的時候他再把這些條子拿下來,一件一件去辦理。不僅如此他居住的殿堂的牆上也貼滿了紙條,在經過辦理後這些紙條又馬上被換成新的。有時一天會被換好幾次呢。

現在列舉幾個簡單的數字,看後你就會明白,朱元璋到底有多勤政了。他每天的閱讀量要達到十幾二十多萬字,每天處理的政務有400多件。不僅如此,朱元璋每天還要接待許多前來京城上訪的民眾。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不得不說朱元璋的工作熱情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值得我們欽佩。

明朝因朱元璋而興,也因朱元璋而亡,三百年後一帝王再犯同樣錯誤

但話又說回來,朱元璋如此操勞,是他自己種下的苦果。他為了改變自漢唐以來“皇權高而虛,相權低而實”的政治格局,罷黜了中書省,廢除了在中國實行了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到了巔峰。

皇帝的權利是得到了加強,但朱元璋卻一個人充當了皇帝、宰相兩個角色。原來可以由丞相代為處理的事情一下子全部壓在了朱元璋一個人的身上。朱元璋的工作量驟然增加。但他以驚人的毅力承擔著從皇帝到宰相的工作,直至他彌留之際,仍強撐病體,批答奏章。

明朝因朱元璋而興,也因朱元璋而亡,三百年後一帝王再犯同樣錯誤

可惜朱元璋對於權力考慮的如此周詳,卻偏偏忘記了一個重要因素。他的後代能否像他一樣如此的勤政。事實是他的子孫們一代不如一代。當他子孫出現怠政的時候,朱元璋的一切設想都成了空中樓閣。

因此對於朱元璋如此賣力的工作,後人並不買賬。而他的子孫們,更是沒有好好守護這來之不易的江山。到了明朝中後期,皇帝怠於朝政,內閣的權利與權限也日益擴大。至隆慶、萬曆時期,內閣已成為當時的最高權力機構。朱元璋的一片苦心,皆付諸東流。他若地下有知該多麼痛心啊!

明朝因朱元璋而興,也因朱元璋而亡,三百年後一帝王再犯同樣錯誤

無獨有偶,清朝歷史上的雍正皇帝,同樣是一個十分勤勉的皇帝。他每天的工作量和朱元璋比起來不相上下。但他辛苦勤勉換來的大清江山,同樣經不起他子孫的折騰。

所以說做一個勤勉的皇帝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選好人,用好人,做一個智慧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