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房顫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自卑毀人一生

心臟在正常心電衝動的刺激下規律且有節律的跳動,維持著全身的血供,是維持各種生命活動的基礎。而當這種正常的心電活動產生異常,即為心律失常。心房顫動就是一種非常多見、在人群中非常普遍的一種心律失常,是一種嚴重的心房電生理活動的紊亂,它是指心房正常的規則有序的電生理活動被異常的快速無序的顫動波取代,從而影響了正常的收縮舒張功能。患了房顫的病人除了心功能會受到損害之外,也極易形成心房附壁血栓,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不可輕視。那麼,產生房顫的常見病因有哪些呢?

正常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發生房顫,如情緒激動時、手術後等,但此類型的房顫一般為陣發性發作,不會持續太長時間。更多的房顫與患者的原發疾病有關,如肺部疾病的患者在急性缺氧、酸中毒等情況下可發生房顫。當然,房顫最常見於原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縮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感染性心內膜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因此,房顫在老年人中發病率更高,年齡超過80歲的人群中房顫發病率是50-59歲人群中房顫發病率的10倍之多。健康的,無任何心臟器質性病變的中青年也可發生房顫,稱之為孤立性房顫。而患有房顫的老年人中除了原發心臟疾患的患者之外,也有部分是心動過緩-心動過速綜合徵的心動過速期的表現。

本期答主:高歌,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高齡是房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隨著年齡增加,房顫的風險逐漸增加。40歲以上者,一生中發生房顫的危險是四個人中會有一人發生房顫。

其次是高血壓,血壓越高,房顫的危險也就越高。高血壓時,心室內的壓力較高,心房內的壓力也會進一步升高,促進房顫的發生。

心臟有問題的人,比如瓣膜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發生房顫的危險也非常高。

甲狀腺功能亢進、肥胖、有夜間睡眠呼吸暫停者,也容易發生房顫。

過量飲酒,即使心臟沒有任何問題,也容易發生房顫。

有些人是家族性的房顫,也就是說基因突變,導致了容易發生房顫。

如果從人群的角度看,年齡升高和高血壓是常見的房顫原因。

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加速,危險因素流行,有房顫的人會越來越多。

我們在臨床上看到一個房顫患者,首先要檢查兩個重要方面,一個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怎樣,包括有沒有瓣膜病、心肌病、冠心病和心臟功能。

如果心臟結構和功能沒有太大的問題,就要看有無甲狀腺功能異常、不易控制的高血壓等問題。

如果沒有這些問題,年輕人就考慮孤立性心房顫動。

如果年齡大、有高血壓、心力衰竭、腦卒中等危險因素者,需要抗凝,預防腦中風。


楊進剛

Health Talk特邀專家:

在正常的情況下 人的生命是靠心跳來維持的 心臟把全身用過的血 從靜脈系統回收 在肺裡面通過呼吸 把二氧化碳排出去 把氧氣換進血液 然後通過動脈輸送到全身

心臟長在這個位置 它的結構大體上看 像一個兩層樓的小房子 下面兩間分別是右心室和左心室 上面兩個是左心房和右心房 房顫 指的就是發生在心房的 一種心律失常

哪些原因可以導致房顫呢 這些原因有很多 像以前 在經濟比較貧窮的時候 比較常見的風溼性心臟病 還有就是最多見的一個高血壓 還有這些年隨著生活改善以後 飲食不科學導致的冠心病 糖尿病 這都是導致房顫的常見原因

其他還有一些類似於甲亢 各種心肌病 或者一些先天遺傳的變異也可能 另外 我們要注意一下 長期的飲酒 過度勞累 還有抽菸 也會引發房顫

總的來說 大部分房顫病人是找不到單一明確的病因 所以 我們一般把這種房顫稱為特發性房顫 所有以上這些原因 都是通過導致心房纖維化 也就是老化 而最終引起房顫的

前面我們說過 心房有左右兩個 因為主管人心跳的信號來自竇房結 竇房結長在右邊 右心房 右心房的纖維化 就會導致平常心跳比較偏慢 或者在特殊情況下 甚至會停下來好幾秒不跳 嚴重的時候 病人會暈倒 左(心)房的纖維化 就會導致電流紊亂 使得左(心)房產生類似於暴亂的情況 這就是房顫了


Health Talk

導致房顫的原因很多,許多年前房顫最常見的病因是風溼性心臟病,特別是二尖瓣狹窄的患者,但現在生活條件改善後,風溼性心臟病的發病率明顯降低,已經不再是導致房顫的首要原因。

目前常見的引起房顫的原因有高血壓、心力衰竭、冠狀動脈性心臟病(CAD)、肥胖、糖尿病或慢性腎病(CKD)、甲狀腺功能亢進、先天性心臟病、心臟外科術後及遺傳因素等。早發的房顫有強烈的遺傳因素,一些年輕的房顫患者,多患有遺傳性心肌病或致病突變介導的離子通道病等單基因疾病。

房顫的發病率還隨著年齡逐漸增高,7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達到10%左右。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女性房顫患者症狀表現更多樣,年齡更大其有更多的合併疾病。此外大量飲酒、吸菸、勞累、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缺氧、電解質紊亂、嚴重感染等也會增加房顫的發病風險,如大量飲酒引起酒精性心臟病,心臟擴大,增加房顫患病風險。

有時候,一些無心房肥大、心動功能不全及相關基礎心臟疾病的中青年患者,也會反覆發作陣發性房顫,稱為特發性房顫。


藥事健康

房顫:突然“心動”背後的隱形殺手!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全世界約有3350萬房顫患者,預計至2060年房顫患病人數將再增加2倍,因房顫住院的患者佔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33%。75歲以上人群可達10%。房顫時心房激動的頻率達300~600次/分,心跳頻率往往快而且不規則,有時候可達100~160次/分,不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絕對不整齊,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縮功能。

房顫,是指規則有序的心房電活動喪失,代之以快速無序的房顫波,是最嚴重的心房電活動紊亂,也是常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臨床表現以心悸、胸悶、眩暈、運動耐力減退為主,並可能發生血栓栓塞等併發症。房顫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引起各種併發症。研究顯示,房顫患者卒中發生率是正常人的5倍,此外,還與冠心病、高血壓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密切相關。

發生房顫的原因有哪些?

房顫的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瞭,可能與心房內的電基質異常以及肺靜脈內的異位激動有關。常見的病因包括高血壓病、冠心病、創傷、急性疾病、心臟外科手術、心臟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栓塞、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腎臟疾病等,與飲酒、精神緊張、水電解質或代謝失衡、嚴重感染等有關;此外還可以合併有其他類型心律失常。

這些因素或疾病都有可能促進房顫的發生發展。有些患者無任何的心血管或明顯的病因,卻同樣會發生房顫,臨床上稱之為孤立性房顫。

房顫有什麼危害?

房顫的主要危害之一就是血栓栓塞併發症如腦卒中,即人們常說的”中風”。

房顫的嚴重併發症——血栓栓塞的致死率、致殘率以及複發率都是非常高的。由於具有發病率高和併發症重這兩個特點,註定了心房顫動是一個嚴重危害健康的疾病。

房顫分為哪幾種類型?

房顫分類的定義沒有統一,按持續時間可以分為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長期持續性房顫和永久性房顫。

• 陣發性房顫:(持續時間<7天,能自行轉復,一般持續時間<48小時)

• 持續性房顫:(持續時間>7天,不能自行終止,需要藥物或電擊才能轉復)

• 長期持續性房顫:(持續時間大於1年,患者有轉復願望)

• 永久性房顫:(持續時間大於1年或在轉復後24小時內復發者,患者無轉復願望或者無法轉復)

這幾個分類實際上可以認為是房顫發生發展的不同階段,未經控制的陣發性房顫會逐漸進展為持續性的房顫乃至永久性房顫。

按有無基礎心臟疾病分為病理性房顫(房顫同時伴有其他基礎心臟疾病)和特發性房顫(臨床檢查無基礎心臟疾病)。特發性房顫往往發生在年齡較輕者,多數小於50歲。

房顫有哪些臨床表現?

胸部不適

胸部感到疼痛、壓迫或者不舒服;

氣短

進行輕度體力活動或者休息時感覺呼吸困難;但有些病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

心悸

感到心臟跳動紊亂或心跳加快,體力疲乏或勞累;

眩暈

時常頭暈眼花或者昏倒。

房顫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根據臨床症狀和體徵醫生可初步診斷房顫,但確診需要做心電圖檢查;對於房顫短暫發作難以捕捉到的患者,需要進行動態心電圖等檢查。

具體選擇哪一種需要結合患者自身的情況來判斷。另外對於一些有特殊病因如甲亢、瓣膜疾病來說,在病因糾正以後,房顫也有可能會自然消失。

針對房顫患者,最合適的抗凝藥物是什麼呢?

口服抗凝藥華法林的療效確切,價格低廉,目前仍然是一線的臨床標準用藥。但是近幾年來出現新型口服抗凝藥給了患者更多的選擇,如果患者具有一些不適合使用華法林的情況如對華法林過敏或者不願意長期監測INR,則可以考慮使用新型的口服抗凝藥物。

抗凝藥物是否存在副作用?

抗凝藥物是否需要終身服用?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導折返環引起許多小折返環導致的房律紊亂。它幾乎見於所有的器質性心臟病,在非器質性心臟病也可發生。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心力衰竭和動脈栓塞,嚴重威脅人民健康。

一、發病原因。

1、器質性心臟病。

(1)風溼性心臟病:約佔心房顫動病因的33.7%,以二尖瓣狹窄及閉鎖不全多見。

(2)冠心病: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為冠心病心絞痛者,心房顫動的發生率為1.5%,陳舊性心肌梗死心房顫動發生率為3.8%;急性心肌梗死時的發生率為8.2%。而因胸痛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證實冠狀動脈正常者,心房顫動發生率為11%。總之冠心病的發生率是較低的。

(3)高血壓性心臟病:其心房肌的很多小動脈管腔可因內膜增厚而狹窄或完全閉塞,使局部心肌發生缺血性變化及纖維化。

(4)甲狀腺功能亢進:早期心肌有局灶性壞死和淋巴細胞浸潤,病程久者心肌常呈細小侷限性纖維化,發生率為5%,多見於40~45歲患者。青年患者較少見,即使發生也多為陣發性。

(5)病態竇房結綜合徵:當竇房結動脈局灶性肌纖維結構發育不良,膠原結構異常及竇房結周圍的變性,特別是竇房結周圍變性以及竇性衝動的異常,可促使心房顫動的發生。

(6)心肌病:各類型的心肌病,常因伴有局灶性的心房肌炎症、變性或纖維化、心房擴大易導致心房顫動的發生,其中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顫動常是該病的首發表現,發生率高。

(7)其他心臟病:如肺源性心臟病;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臟病等。心房顫動皆屬於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顫動;而部分的陣發性及部分持續性及慢性心房顫動為心房內、肺靜脈、腔靜脈局部微折返機制所致。

2、預激綜合徵。

可能是由於預激綜合徵患者的旁道不應期很短,一旦建立了折返條件,經旁路的衝動增加,這種衝動又折返進入左心房應激期即能誘發心房顫動。預激併發房顫的發生率為11.5%~39%。預激綜合徵併發心房顫動被認為情況嚴重,因為旁路沒有像房室結那樣生理性傳導延擱的保護作用,所以經旁道下傳的心室率多在180次/min以上,嚴重影響心臟的排血量。

3、其他疾病。

(1)全身浸潤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白血病、澱粉樣變等。

(2)肺和全身性感染以及慢性肺功能不全。

(3)心臟手術和外傷。

(4)洋地黃中毒、烏頭鹼類、尼古丁等中毒均可誘發房顫。

(5)各種心導管操作及經食管電刺激、電覆律術中等可直接誘發房顫。

(6)酗酒和吸菸、情緒激動、過度吸菸、排尿等可直接發生或在原有心臟病基礎上誘發房顫。

4、家族性房顫。

系基因突變所致,遺傳方式屬AD遺傳,多在成年之後發生,呈陣發性,房顫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和終止。房顫發作症狀較輕,多由勞累、精神緊張、感染、疼痛、飲酒、吸菸等誘發,心功能保持正常。一般預後較好。

5、原因不明。

健康人發生的特發性房顫,往往無器質性心臟病的依據。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愉快的心境是房顫的預防中最基本的。

要控制體重,增加有規律的體力活動,並且做到戒菸、限制飲酒。吸菸是冠心病和肺部疾患的明確危險因素,有研究顯示正在吸菸人群患房顫的風險是從不吸菸患者的2倍,戒菸可以使罹患房顫的風險降低。飲酒也可以增加房顫的風險,飲酒是一些房顫患者發病的明確誘因,有研究顯示飲酒劑量與房顫患病率相關,每天攝取酒精量每增加10克,房顫風險就增加約8%。因此戒菸、戒酒對房顫的預防非常重要。

2、限制或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的物質。

3、要控制好相關的危險因素。

4、藥物預防。

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藥物可能有預防房顫發生的作用,這些藥物包括: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他汀類和n-3不飽和脂肪酸。這些藥物可能通過減少心房心室的壓力,減輕心房的纖維化,抗炎、抗氧化等作用預防房顫的發生。它們的作用已經在有些研究得到證實,但具體效果仍存在爭議。


鹽酸索他洛爾

房顫是指心臟跳動失去了正常的起搏,心房出現不規則顫動,導致傳出的心率也不規則,通常偏快,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房顫可以引起腦卒中、心衰等併發症,因此,重視房顫的防治,對保持心臟健康非常重要。

先來說說房顫的危險因素。

年齡大於60歲;

有家族史;

心臟疾病,如:冠心病,心瓣膜病,風溼性心臟病,先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包炎,心梗,心臟手術病史等;

其他慢性病,如: 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慢性肺病,睡眠呼吸暫停,代謝綜合徵,腎病,等;

大量飲酒;

肥胖;

病毒感染,等


如何預防和減少房顫呢?當然就是控制以上的危險因素了。其中,年齡和家族史是我們沒法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1.改善生活方式,戒菸戒酒,控制體重;

4.注意個人衛生,保護好自己,減少病毒和細菌感染;

5.規律運動;

6.減少壓力。


李博士和你談健康

致使房顫的病因是什麼?臨床上顯示引起房顫的病因分為兩類,最常見的也是發生率較高的就是心臟原因引起的心動房顫,另外一類就是非心臟原因引起的房顫。具體房顫的原因如下:

1、心臟原因

風溼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疾病、缺血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病態竇房結綜合徵、充血性心衰、心肌病及其他(竇結病、腫瘤、心包炎等)。

其中風溼性心臟病約佔心房顫動病因的33.7%,常見於年輕患者。由冠狀動脈疾病引起心房顫動的發生率為1.5%,由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的心動房顫多見於40~45歲患者。

青年患者較少見,即使發生也多為陣發性。其他心臟病如肺源性心臟病、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臟病等。

2、非心臟原因

家族性房顫、預激綜合徵、心臟手術和外傷引起房顫、電解質紊亂以及其它疾病等,另外嗜酒、迷走神經刺激(飲食或鍛鍊後)也可引起房顫。預激併發房顫的發生率為11.5%~39%。

預激綜合徵併發心房顫動被認為情況嚴重,因為旁路沒有像房室結那樣生理性傳導延擱的保護作用,所以經旁道下傳的心室率多在180次/min以上,嚴重影響心臟的排血量。


大象心健康

用最直接和最簡單的語言為您解答!

臨床導致房顫最常見的病因,有六大病因

第一、年齡 年齡是導致房顫最常見病因之一,60人群有1%患房顫,80歲人群有10%患房顫!



第二、高血壓 高血壓行心臟病導致房顫的發生增加1.4倍左右。

第三、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房顫大病率有增加,但是不顯著,急性心梗患者有8%左右出現過一過性房顫。


第四、心臟瓣膜病 任何原因導致的二尖瓣狹窄或者二尖瓣關閉不全、三尖瓣關閉不全患者房顫發病率明顯增加!

第四、心肌病 各類心肌病患者,房顫發生率明顯增加,尤其擴張型心肌病和肥厚性心肌病!


第五、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發生房顫的風險顯著增加!

第六、甲亢 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發生房顫的幾率也明顯增高。


其他:還包括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吸菸、飲酒、肥胖、心力衰竭等。


勵志帝王

心臟房顫,室顫,用最簡單的,最直接的話來講,這是人體心臟衰竭到了最後階段的最後表現。每一個病危的,臨死的人都必須經過心臟房顫,室顫這一最後階段的表現和症狀,緊接著就是心臟停止跳動。雖然房顫,室顫十分可怕,而臨死的人必須經過房顫室顫的階段,但房顫和室顫的人未必都會死去,但必須及時獲得相關藥物和措施的干預方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