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越來越累 越來越貴 為什麼

>>追問

為什麼會這樣?

家長為了讓孩子上“名校”,明明知道奧數無用甚至有害,卻又不得不逼迫孩子就範,因為這些奧數班和一些名校暗通款曲,利益共享……

這是怎樣的分裂?

由於校內競爭的加劇,校外的補課機構也費用看漲,一些教師也暗地裡兼職校外機構,上一次課的費用從400元到600元不等……

幾十分鐘的輔導真有那麼值錢嗎?

>>希望

嚴禁節假日亂補課,“一經查實,校長免職”不能只掛在嘴上

鼓勵學生和教師多參加“遊學”,鼓勵教師自發組建“讀書會”,把師生從刷題的愚拙裡解放出來

政府除了建設更多的優質學校和鼓勵民間辦學之外,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組合才是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資源平衡的辦法

“西安教育並沒有多少改變”,楊林柯“萬言信”6年後再次發聲

想必許多人和他感受相同:西安教育問題就像“太極”,推來推去始終沒找到解決之道

4月8日西安教育問政在即,我們把目光再次投向西安教育。

6年前,以“萬言信”建言西安教育的陝師大附屬中學高中教師楊林柯,再次投書華商報——

2012年2月21日,《華商報》發表了我寫給家長的萬言信,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後來被送到全國“兩會”,多家媒體報道後,輻射到全國,引起了教育部的關注,也成為當年中國教育的十件大事之一。

我寫那篇文章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力圖在教育教學中衝破應試教育的封鎖,把課上得“大”一些,把教室的圍牆往外推遠一點,讓學生在更大的空間裡能夠思考和成長。但這顯然與家長只考慮“升學”“顯達”的傳統觀念發生衝突。所以文章見諸媒體後,我的觀點並未得到周圍環境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六年過去了,如今回想起來,這件事給我帶來的唯一變化是,自己變得堅強了一點,教育教學也變得收放自如了一點,價值平臺似乎也大了一點。而我當年所提出和揭露的教育問題,並沒有得到改變,有許多方面甚至更糟了。無論是西安本地還是全國,大都往衡水中學的方向走了,所以我曾經也借李白的詩句感嘆:“吟詩作賦北窗裡,萬言不值一杯水。”

楊林柯語錄

■無論爭身份認證還是搶優質生源,背後的邏輯都是利益,而不是教育

■教育是“求真”的過程,如果變成“忽悠”,那就扭曲了教育本質

■奧數班和一些名校暗通款曲,利益共享,請問這是怎樣的分裂?

■分數只是格式化教育行為的數字化形式,對社會和家庭都是一種欺騙

■頗具諷刺意義的是,標籤化“名師”越來越多,而教育卻越來越成問題

上學難 上學貴

差6分繳12萬上初中

萬言信之後,我所在學校的招生似乎大有起色,班級擴大,甚至漢中安康的一些家長也通過我打探消息,希望進入師大附中讀書。雖然此信對社會的傳統教育觀念有所衝擊,在教育價值迴歸方面有所啟蒙,但理想的觀念畢竟難以對抗現實的慘淡,西安的教育並沒有因為一封信或專家學者的討論而變得溫和明亮,反而是競爭越來越激烈。

一方面是“標準化高中”或“示範性高中”的身份認證競爭,另一方面是招生的競爭和中、高考宣傳的競爭。但無論爭身份認證還是搶優質生源,背後的邏輯都是利益,而不是教育。在各種競爭中,各個學校也是想盡辦法,甚至不擇手段,內在的不堪只有場域中人才能明知。

各個示範性高中的身份認證的排序依然是升學成績的排序,這就帶來一個簡單粗暴的邏輯:只要升學成績好,就是好學校。於是,各個學校拼足馬力,尤其是代表性的“幾大名校”,從搶生源到搶時間偷偷摸摸補課,再到中考高考後的大肆宣傳,搞得人心浮躁,社會焦慮,家庭不安。

教育是“求真”的過程,如果變成“忽悠”,那就扭曲了教育本質,所以我希望教育部門和政府部門嚴查各個學校中、高考後的亂髮廣告的“宣傳”行為。普林斯頓大學有2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但人家從來不說自己是“名校”。我們考幾個北大清華的學生,就頂在頭上炫耀,貪天之功為己功,但你知道那些學生最後都去了哪裡嗎?

而且,教育的常識是:“基因是主人,教育只是僕人。”教育不能忽視常識,一味地追逐利益。

西安教育的競爭不僅僅表現為學校與學校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的外部競爭,也表現為班與班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內部競爭,這種競爭的惡果不僅降低了教育的效能,破壞了教育的價值理性,更增加了教育的成本,尤其是“名校”。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這些年來感受最深的是:上學越來越難,教育變得越來越累,越來越貴,教師的生活質量越來越低。學生的素質越來越差,社會和家庭越來越不滿意,願意早點退休或“逃離”的教師越來越多。請問為什麼會這樣?有多少教育行政官員、校長思考過這些問題?

當然,特殊的國情下教師子女上自己所在的中小學並不太難,如果自己所在的學校足夠好的話,也就不會擠破頭選擇其他學校。而社會上眾多非教育背景的普通家庭上學確實很難,因為優質教育資源就那麼一點,國人又愛分個高下優劣,經常是幾十個學生甚至上百個學生爭搶一個名額,導致屢禁不止的“奧數班”吸金無數。家長為了讓孩子上“名校”,明明知道奧數無用甚至有害,但卻又不得不逼迫孩子就範,因為這些奧數班和一些名校暗通款曲,利益共享,請問這是怎樣的分裂?

雖說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而越是“義務”,家長花錢似乎愈多。幼兒園就不說了,有些附屬中小學,就是考上,贊助費也一分不能少,有些多達十幾萬。一位熟人告訴我,因為小升初成績差6分,竟然繳了12萬才上了某附屬中學,交錢連收據都不開,就是一張入學通知書。

補課亂 收費高

中學六年補課費超20萬

有一次我打電話給南郊某著名幼兒園老師,得知她正在業餘輔導幾名孩子。當時我就納悶:幼兒園輔導什麼?後來才得知是為了考某著名小學。甚至這些年,一些小學招生,孩子和家長一起考,要求背誦什麼《三字經》《弟子規》之類,這種對孩子的超前背誦,嚴重違背教育規律;而對家長的考察要求則毫無意義。

由於校內競爭的加劇,校外的補課機構也費用看漲,一些教師也暗地裡兼職校外機構,上一次課的費用從400元到600元不等。就我瞭解,有個別單幹的專職教師一次90分鐘的課甚至收費1500元。更有一些教師私自辦班,一個孩子一次收費150-300元不等,一次幾十個孩子上課。你可以說這是市場行為,但大家捫心自問一下:幾十分鐘的知識輔導真有那麼值錢嗎?

對於補課,我聽到很多家長抱怨實屬無奈。我一個朋友說他中學六年給孩子的補課費用超過20萬,當然他比較有錢,而普通家庭估計也不會少花錢,除非孩子特別優秀。

其實教師並不希望這樣亂補課,但教師說了不算。我認為,教育管理部門如果不能鐵腕治教,只能加劇西安教育的馬太效應,導致強校愈強,弱校愈弱,也會進一步加劇教育不公和社會不公,影響社會和諧和民生幸福。

學校不斷壓榨學生時間的亂補課行為,表面上提高了分數,其實降低了質量。因為分數不等於教育成績,更不等於教育質量,它只是格式化教育行為的數字化形式,對社會和家庭都是一種欺騙,它是教育泡沫和學習的副產品。但奇怪的是,西安的教育恰恰最看重這個,許多學校一考完就排隊“分析成績”,這種落後的觀念,與教育發達地方的差距再明顯不過。

更重要的是,頻繁的亂補課導致教師學習充電時間持續減少,這樣下去,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將持續走低,因為精神理念沒有提升,技術化的“教學訓練”並沒有多大意義。雖然這些年我們通過“名師工程”似乎標籤化出來一些“名師”,但有多少是貨真價實的?頗具諷刺意義的是,標籤化“名師”越來越多,而教育卻越來越成問題。

壓榨休息時間補課嚴重影響到師生的身心健康。學生身體脆弱,上個體育課不小心就摔斷腿,運動會的長跑都取消了,害怕猝死。你看看現在滿校園的孩子,有多少是不戴眼鏡的?年輕的教師動不動就突然住院,病情危急。更糟糕的是,內部的分數排隊、成績競爭惡化了教育環境,毒化了教育觀念。

這些年,全國一些學校的學生自殺和教師自殺都是在考試之後,西安也不是化外之地。好好一個娃,說沒就沒了,這樣的教育不是在“育人”而是在“毀人”。學生和教師都是被毀的對象,雖然表面上考了幾個學生,但內在價值含量卻是很可疑的。

想法和希望

鐵腕治教

“輪崗”優秀教師

西安教育積累的問題很多,老百姓意見很大,教育部門的壓力也很大。但有些事情教育部門是管不了的,比如校長的烏紗帽,各個學校的一些具體做法……所以我希望政府能夠“鐵腕治教”,選出合宜的教育當家人,對西安的教育環境和存在的問題能夠進行“綜合治理”。

首先,嚴厲禁止各個學校的節假日亂補課行為,“一經查實,校長免職”一定要落實到行動上,不能只掛在嘴上。不能對任何學校網開一面,這需要教育、組織、人事部門的配合。

為什麼沿海一些教育發達的地方並沒有亂補課,教育質量卻依然很高?而西安的學生和教育者這麼累,教育質量還不如人意?看到在沿海一帶老師每年春天和秋天帶著孩子到全國甚至國外“遊學”,我就感到西安養雞場一樣的學校教育現狀有多麼狹隘。這一點,家長的觀念要跟上。

其次,鼓勵學生和教師多參加校外的“遊學”活動,鼓勵教師自發組建“讀書會”,共讀名著和經典,把師生從刷題的愚拙裡解放出來。教師和學生都需要“第二課堂”,需要有別於“應試教育”的“第二種教育”。

自然的教育不掏一分錢,在自然中感受無限的偉大、美好以及自我的渺小,這一點,世俗的教育根本代替不了。

在閱讀中和人類美好的價值思想對話交流,對一個人的精神重建、心靈淨化,善莫大焉。朱永新先生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學校是讀書的地方,不是刷題訓練的場所。刷題訓練、分數排隊不是教育行為,而是“反教育”行為。教育的“劇場效應”之所以發生,和教育管理部門的不作為以及功利病主導下的落後觀念有關。

第三,對於教育不均衡的問題,不能靠“抓鬮”。“抓鬮”上學,這是把一個需要政府解決的教育“公義”問題轉換成了個人的“運氣”問題,實際上是一種“懶政”行為。我個人認為,政府除了建設更多的優質學校和鼓勵民間辦學之外,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組合才是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資源平衡的辦法。比如每三年對包括“幾大名校”在內的有著優質資源的學校教師進行一定範圍的“輪崗”,幅度要大,調動三分之一的教師離開原有的學校到比較弱一點的學校任教。

另外行政層面應該配套措施,讓西安各個學校不管名校還是非名校,同一級別的教師收入都保持一致、差距不要太大。這樣一來教師的“人往名校走”的現象就會受到限制,家長的“名校情結”也會稀釋,各個學校爭搶生源的現象也會降溫。雖然這樣的求“公平”可能會犧牲一些“效率”,但不這樣做,西安的教育依然會處於“緊張”狀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就是一句空話。

教育的內部均衡需要加強學校的改革進程。建議參考美國教育的做法,解構行政化的“班級制”,代之以“導師制”,讓學生動起來。不要把學生固定在一個行政班裡,真正落實“選修課”和“校本課程”,讓教師和學生可以實現“雙向選擇”,在能力範圍內可以讓真正的優秀教師教育更多的學生,有較高的收入,這比評職稱、貼標籤甚至搞“名師工程”有用得多。 楊林柯

馬上就評

離好的教育究竟差了些什麼

2012年2月21日,《華商報》發表了西安教師楊林柯寫給家長的一封長信。六年過去了,如今回想起來,該事件帶給楊林柯本人的唯一變化是,自己變得堅強了一點,教育教學也變得收放自如了一點,價值平臺似乎也大了一點。而他當年所提出和揭露的教育問題,並沒有得到絲毫改變。甚至有許多方面,不僅沒有變得更好,反而是更糟了。

誠然,楊林柯老師最關注的其實是教育的應然狀態:教育的結果不是讓學生的詞典裡只有“拼搏”、“奮鬥”、“成功”這幾個可憐的詞,而是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進而達到獨立行動,成為一個心靈博大、精神堅強的人”。無論是六年前的那封“萬言信”,還是今日再談教育,我們都被他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真摯情感以及對教育的真誠思考所深深打動,然而現實卻是,教育依然更加板結,這恐怕並不是楊林柯一個人這麼看。

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思考,到底需要怎樣的教育?什麼才算是好的教育?我們離好的教育究竟差了些什麼?有時候,我們無比清晰彼岸的位置和方向,有時候,卻一腳踩在現實的土壤裡又患得患失,進退兩難。尤其是,在盲目追求分數的應試教育現實裡,包括家長,學校都乖乖地成為被馴服者,在此之下,教育不再是教育,大家都不能滿意。就如楊林柯老師所說的:“無論是西安本地還是全國,大都往衡水中學的方向走了”。

教育涉及每一個人,關乎家庭的幸福和國家的未來。從幼兒園到大學,每個階段都有讓人操心的難點和重點問題,但是,民眾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好的教育,自然應是題中之義。所以,有一點需要清楚,那就是教育現狀讓人難言滿意。不管是“沒有絲毫改變”或者是“更糟了”,這種一路向下的現實,不能再持續了,只有即刻顯現出觸底反彈的跡象和動靜,才是民眾期待至極的。 楊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