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手足口,二百多的疫苗打完了一針,為什麼一個月內就得了手足口?

董教主

每年的4-7月都是手足口病的爆發期,今年這個時間段已經到來。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數據,3月份全國手足口病報告病例已達2.8萬例,預計整體強度高於去年。整體形勢還是值得每一位有孩子的家長密切關注。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疾病,症狀主要是口咽喉潰瘍、手足皮疹,發熱,一般沒有嚴重併發症都會自愈。而最好的預防辦法,就是勤洗手+打疫苗。題主提到孩子打了兩百多的手足口疫苗,居然還是得了手足口,那到底需不需要打疫苗呢?疫苗有沒有用?


首先,我們來看看手足口疫苗是什麼?

手足口病首次描述於1957年發生在加拿大多倫多的一次夏季暴發流行中,其致病原因是柯薩奇病毒A16。此後有至少15種其他腸道病毒血清型已被發現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見的為柯薩奇病毒A型血清型。


這麼多腸道病毒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但不可能每個病毒都研製針對性的疫苗,只能逮住常見的以及容易造成嚴重影響的柿子捏。於是這就有了我們的“手足口病疫苗”——“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的俗稱。


為什麼做的是腸道病毒71型病毒呢?據統計,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的82%,死亡病例中的93%,都是腸道病毒71型引起的。看吧,數據不會說謊,但有時候數據也不是絕對的。

那麼,還有必要接種手足口疫苗嗎?

要,當然要。即使我們的手足口疫苗只能預防50%的手足口病毒感染,也至少能減少孩子50%的風險。現在正好事手足口病的流行期,去年因為手足口疫情爆發,就導致很多幼兒園停學停業,今年,希望大家在疾病流行前做好預防。

如何做好手足口病預防?

手足口病可以通過唾液、潰瘍處液體、糞便的殘餘物等進行傳播,所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疾病的第一步。

1、勤洗手:特別是在公共遊樂場、搖搖車等病原體集散地玩完之後。

2、打疫苗:疫苗是醫學上偉大的發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3、一發現,早隔離,將孩子接觸過的玩具、器械進行消毒。現在很多家庭有兩個孩子,更是要避免內部傳播的可能。


兒科醫生歐茜

手足口疫苗只是預防EV71病毒的感染。而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種類有20多種,它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

寶寶打完疫苗一個月內得了手足口病,說明寶寶是感染了71型以外的病毒。

感染手足口症狀:

1.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以發熱,手、足、臀、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

2.發病初期有發熱,疲勞,食慾不振或咽喉痛等症狀。

3.發熱1-2天后,在舌頭和牙齦等口腔部位出現水泡,起初為小紅點,後發展為潰瘍,疼痛明顯。

4.大多數手足會出現皮疹,其他如臀、肘、軀幹也可能出現皮疹。

5.手足口症狀較輕的一般7-10天可自愈。有部分患者病情發展迅速,會併發腦膜炎,心肌炎,心肺功能衰竭等。

很多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都是感染了71型病毒引起的,因此現在市面上的疫苗也是針對71型病毒而研發的。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1.打手足口疫苗,雖然只能預防一種手足口病毒,但這種病毒危害大,容易引起併發症,有條件的家庭建議打預防針。

2.飯前便後要洗手,寶寶使用的餐具毛巾常消毒,避免接觸患有手足口病患兒。

3.儘量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減少帶寶寶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

4.多喝水,飲食均衡營養,增強抵抗力。

注意:大人感染病毒不發病,但還是會傳染給寶寶哦。


十年以後925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餘種,以腸道柯薩奇A16型、埃可病毒、腸道病毒71等多見,其中EV71引起的感染為主。

而手足口疫苗就是預防EV71病毒感染的。題主打了一針疫苗一個月後就得了手足口病,最為可能的就是感染的是EV71以外的其他腸道病毒。

手足口病是通過接觸傳播的,積極的預防可減少感染機會,在發病高峰期要避免到公共場所,同時注意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平時注意鍛鍊,飲食要營養均衡。


往事隨風1109

各種病原都有可能會導致重症。但根據目前的數據統計,80%以上的重症病例和90%以上的死亡病例是由腸道病毒71型引起。而且一時間,國家不能研製出控制所有的病原的疫苗,因此首先需要從控制重症死亡,就首先研發針對它(腸道病毒71型)的疫苗啦。目前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是腸道病毒71型疫苗,只針對腸道病毒71型一種病原,對其他病原沒有保護效果。

不是打了疫苗就不會得手足口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