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被弱化?得語文者得天下?數學不分文理如何競爭?帶你全面解讀高考改革!

為了高考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學生教育的全面性多樣性,在大刀闊斧的高考改革面前,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些改革方案?新一代考生又應該如何調整學習計劃和學習策略來適應新的高考政策?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英語真的被“弱化”了嗎?

正相反,英語的地位被空前提高了!

舉個例子

浙江高考的英語和選考都是一年考兩次,其中英語一次是十月(高三剛開學),一次是次年六月和語數一起考。

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剛進入高三,英語就要有原來高三畢業的水平,這對學生的要求提高了。這時候很多學生都是放棄語數,攻英語和選考。

第一次成績出來後,選考科目很多人就可以考到滿分(賦分制),而英語呢,考得差的固然要繼續考,考得好的,即使考了140分,也不會放棄再考一次的機會,說不定能再多一分兩分呢!

所以英語成了唯一一門從頭到尾都要學的學科。選考科目可能十月,最晚四月就再也不用學了,語數到最後6月才考,但英語要從高三剛上來到高三最後一門,最後一秒,簡直是巨無霸地位有木有?

英語在高考中沒有淡化,而是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定要引起重視!

得語文者得天下的時代到來了嗎?

未來區分度最大的學科將是語文

是的,語文難度加大了,要求提高了,未來區分度最大的學科將是語文!

高考改革後被稱為“大語文時代”,其難度的增加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卷面字數增加

閱讀量是語文試題難度的重要指標,通過全國近幾年高考卷面字數分析可以發現,除了2016和2017年兩年有所減少外,字數整體大幅增加。

據官方透露,在2019年左右,高考全國卷的字數將超過1萬字。一萬字當小說看簡單,但是如果要深入分析作者的寫作思路,回答與文章有關的問題,再加上古文,難度就很大了。

“統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放出驚人言論:“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卷”

英语被弱化?得语文者得天下?数学不分文理如何竞争?带你全面解读高考改革!

2.全面突出語文多重屬性

突出語文的應用性質、文化載體性質、德育性質和審美屬性。

第一:加強語文實用性質的考察,比如撰寫產品說明書、工作流程、演講稿等等。

這需要平時不斷練筆。

英语被弱化?得语文者得天下?数学不分文理如何竞争?带你全面解读高考改革!

這是2017年高考全國卷三的一道題,主要考察對於應用性文字的寫作能力和聯繫上下文的能力,這是很多學生的軟肋。

第二:會出現更多的考察中國傳統文化的題目。

如歷史文化常識、生活習慣、諸子百家學說等內容。

英语被弱化?得语文者得天下?数学不分文理如何竞争?带你全面解读高考改革!

這是2017年全國卷一的一道題,題目和文章內容並沒有太大關係,而是考察古代的文化常識。

第三:在題目中滲透道德觀的教育,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和建議等。

這需要平時不斷練筆。

英语被弱化?得语文者得天下?数学不分文理如何竞争?带你全面解读高考改革!

這是2015年四川卷的作文題,帶有一定的思辨性和道德教化。

第四:加強文學審美能力的考核,對文學作品的鑑賞題難度會增加。

這需要平時不斷練筆。

英语被弱化?得语文者得天下?数学不分文理如何竞争?带你全面解读高考改革!

這是2015四川卷的詩歌賞析題,全是開放性問題,根據考生回答的質量、文采、邏輯等酌情給分。

試題內容可以說包羅萬象。雖然通過閱讀文章基本可以回答出所有問題,但是如果你有一定量的課外知識積累,對文章主題有所涉獵,是非常有助於提高答題正確率的。

3.閱讀範圍觸類廣泛

舉個例子

2016全國1卷:《甲骨文對歷史研究的意義》

2016全國2卷:《吳文俊的數學世界》

2016全國3卷:《中的歷史

2017全國1卷:《氣候正義》

2017全國3卷:《留住鄉愁》

2017浙江卷:《

社會傳播的過程》

2017天津卷:《中國人的時間制度

2017北京卷:《數字技術在文物展示中的應用》

如何才能提高語文成績?

從現在開始拿起書和筆!

多讀書、多寫作,從你知道這件事開始。

語文是最不依靠天賦的學科,除了閱讀障礙症患者,幾乎很少有人真正學不好語文,成績差的原因只有一個:積累不夠。

凡是從小就大量閱讀各種名著、報刊、雜誌,經常動筆寫日記、寫文章的學生,語文成績通常都不會差;再加上適當的考試訓練即可拿到一個比較高的分數。如果只依賴教材、課堂、作業,而沒有大量的閱讀作為積累,很難真正學好語文。

語文不容易通過短時間集訓提高成績。數理化生突擊一個月能提10分,語文突擊一個月搞不好倒退5分。現在作文也不允許背範文按套路寫了,想投機取巧真的人基本沒什麼機會。因此,語文的備考,從任何時候開始都不算早,學習不那麼緊張的小學、初中階段,還是少打遊戲多看書比較好。

綜上所述,學好語文的“秘籍”如下:多看書、勤動筆、早準備、拼實力。

數學不分文理,文科生該如何競爭?

別擔心,拼的是細心!

不用擔心,數學會把大部分知識點的難度降低到原來文科數學的水平。大家拼的還是準確性和熟練度。

高考改革削弱了傳統理科的難度和區分度,數學首當其衝。對於一般考生,只要掌握好數學基本概念,按部就班把基礎打牢,輔之以足量的考試訓練,數學成績一般都不會太差。“理科天才”們在高考中的優勢可能僅剩下少花些時間複習數學而已。

英语被弱化?得语文者得天下?数学不分文理如何竞争?带你全面解读高考改革!英语被弱化?得语文者得天下?数学不分文理如何竞争?带你全面解读高考改革!

很長時間裡,人們有一種誤解,認為英語被過度重視,語文高考方向跑偏。但實際上,真正被過度學習,考試方向嚴重跑偏的恰恰是數理化。

我們總覺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都不必學得那麼深。如果不從事相關專業,很多知識瞭解即可,而現在則是拼命地出難題以提高區分度,知識點越減越少,把數理化考成了“八股文”。

這導致學生的知識面被嚴重窄化,大多數理科分數很高的學生,對現代前沿科學一無所知,也沒有興趣瞭解——考試不考。這極大地傷害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性。

很多理科基礎很好的同學最終沒有走上相關的研究和應用之路,這是很遺憾的,也是極大的浪費。

雖然看上去,數學變簡單對於“理科天才”們來說失去了部分優勢,但是他們依然有很多事情可做。

除了要花更多時間學習語文、英語,更可以去參加數、理、化、生、信息等各類競賽,一來爭取自主招生的資格,二來拓展自己的興趣和視野,為將來的深造做好準備。

“學考”和“選考”是怎麼回事?

是否計入總成績是最大的區別!

“學考”是學業水平考試的簡稱,即獲得高中學歷的必要考試,學考難度很低,只要全部及格即可拿到高中畢業證。

學考一般不評分,只有A-F這些等級,成績也不計入高考。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要求絕大部分學考科目成績必須為A,因此參加自招的考生要稍微重視一下。

“選考”是高考改革後從理、化、生、政、史、地(浙江省還有技術)中選考三門計入高考成績,地位相當於原來的理綜或文綜,只是不強制學科而已。

選考科目採取賦分制(下個問題詳述),屬於選拔性考試,有一定的難度和區分度,但是會比改革前略簡單一些。

從已經進行試點的浙江和上海來看,對學考和選考科目的考試安排不盡相同。

舉個例子

浙江省的政策為:

(1)每個學科的學考和選考同時進行,試題不同,選考的考試時間比學考多30分鐘。

(2)允許考兩次,分別在11月和次年的4月,取最高賦分計入高考成績。

英语被弱化?得语文者得天下?数学不分文理如何竞争?带你全面解读高考改革!英语被弱化?得语文者得天下?数学不分文理如何竞争?带你全面解读高考改革!

舉個例子

上海市的政策為:

(1)合格性考試(學考)從高一學年末到高三上學期陸續考完,如果有不合格的,在高三下學期(4月、6月)還有兩次補考機會。

(2)等級性考試(選考)在5月統一進行,參加某一科選考的同學要先通過該學科的合格性考試。選考只考一次。

英语被弱化?得语文者得天下?数学不分文理如何竞争?带你全面解读高考改革!英语被弱化?得语文者得天下?数学不分文理如何竞争?带你全面解读高考改革!
英语被弱化?得语文者得天下?数学不分文理如何竞争?带你全面解读高考改革!

其他省市尚未出臺詳細的學考和選考方案,但是大致會在上述兩類之間做出選擇。

賦分制是怎麼回事?

排名才是王道

賦分制是按照你分數排名的百分比而不是卷面分數來計算成績的一種方法,用於選考科目的成績統計。

目前實行賦分制的地區採用如下方法:

1、卷面滿分為100分。

2、成績分為21個檔位。

英语被弱化?得语文者得天下?数学不分文理如何竞争?带你全面解读高考改革!

【說明】表中紅字部分的含義是,第13檔,在從排名前71%的考生中往前取7%的人數,最終成績為64分。

賦分制是高考改革中被師生吐槽最多的一項政策,其實,這是為了配合其他重要改革的無奈之舉。

1.抹平學科難度不同的分數差異

選考科目可能的組合太多,學生之間不方便直接比較。以前的學生無非文理兩類,在各自範圍直接算總分,很好比較。

但現在改成了六選三隨便組合,總共有20種組合方式,高校在錄取時,理論上很難找到可以直接比較的考生。

舉個例子

某高校某專業要求必考的科目是物理。現在有兩個考生,甲同學選考科目為物理、化學、生物,乙同學為物理、歷史、地理。假設這次考試歷史、地理的難度較低,而化學生物難度較高。

如果單比較卷面分數的話,很可能甲同學就吃虧了。而用這幾門成績在所有考生中的百分比來計算分數,至少抹平了由於學科難度差異帶來的不公平現象。

2.抹平試題難度不同的分數差異

同一個學科,如果有兩次考試,每次的難度也可能不同,這樣成績也不能直接用卷面分數進行比較。

那有些人會問了:英語也是兩次考試,為啥不實行賦分制呢?

答案是,英語屬於能力型學科,而且難度係數比較容易控制。經過大量的數據統計表明,同樣一個人,在英語水平沒有明顯進步的情況下,做難度係數相同但內容不同的兩套英語試題,成績相差是不大的。

賦分制引發爭議的根本原因,在於對物理學科的擔憂。我們在接下來的推送中詳述,敬請關注!

英语被弱化?得语文者得天下?数学不分文理如何竞争?带你全面解读高考改革!

有獎徵稿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您對統編三科新教材的教學有什麼想法?有沒有一些願意與其他老師分享的教學案例?您希望我們推送哪些與統編三科教材有關的話題和內容呢?

留言不限,稿件不少於2000字。

稿件一經採用,我們會支付一定的稿酬,

並優先推薦在人教社主辦的

相關國家級學術刊物上再次發表。

留言被採納,也將有驚喜禮物送出喔!

設計:薛雙嫻(實習)

主編:吳海濤

英语被弱化?得语文者得天下?数学不分文理如何竞争?带你全面解读高考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