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會覺得沒兒子是斷後嗎?

飄揚過海dh

兒子也可以很暖心,我隔壁家的一個兒子一個女兒,生病住院都是兒子照顧,女兒也孝順,不過還是以她夫家為主了。所以重點是看你怎麼教育,不要因為自己生的是女兒,就說兒子不好,只要自己生的,不管男女,都是一樣疼愛。

我村有個老頭,為人善良,家境還可以,生了三個女兒,個個也挺孝順。可他還是說這輩子對得起任何人,唯獨對不起他祖宗和爹。死了就死了,就算有人天天給你上墳,你就能活過來了嗎!真可笑,還有人想著死了以後的事呢!活著的時候好好活著就行。管什麼死了只知道我認識的都是年紀大了女兒照顧他們給他們買衣服買東西的多,至於死了以後上墳燒香繼承香火,只想說,活著對你都不好的人,死了以後做樣子你以為你能看到麼不管生男生女

活到老了都是靠自己,因為天下的父母都願意給子女帶來壓力!養兒防老那是幾百年前的思想,現在你生幾個兒子試試看?我保證你累到死死那天為止!兒子有很孝順很好的,女兒也有頑劣的;女兒又孝順有很好的,兒子也有頑劣的;別說女兒就一定比兒子好,相對女兒,兒子只是不那麼去表達。中國人也好,外國人也罷,生個兒子很正常,不然為什麼外國的女的出嫁了,還得冠夫姓?不要扯那麼多,如果只有一個孩子,我要兒子,如果兩個,希望一兒一女。全國人民都是這樣想地,有的人頭胎生了一個女孩生二胎又養不起所以就硬著頭皮說女孩好!人家家裡有男孩的說話聲音都大些!特別是丫頭嫁的那天一家人哭得死去活來真是比死人都慘些!兒子結婚歡天喜地敲鑼打鼓那氣氛都不同!養兒子不是養老的問題是名氣是精神支柱!女孩好!這些天家裡發生了很多事,關鍵時刻女孩付出比男孩多,床前照顧的都是女孩,深深地感受到,應該生兩個女兒,什麼傳宗接代,兒孫輩的連爺爺奶奶的墳都找不到…生什麼老天給的,壓力大不大,男孩女孩都是自己孩子公平對待,有能力就一人一套房子,沒能力各拼各的,大部分人有錢有成就都是自己掙來的,以前農村人喜歡男孩,是覺得打個架什麼的別人不敢欺負,現在你試試打架都是打錢的,我是深深地體會到了…


春日盛宴

這是一個老話題了,從古到今,男人都想要一個兒子,說是續得火。這種思想都已經根深蒂固,很難改變了。主要是男人好面子,還有一些重男輕女的觀念。

農村還有一個說法,就是養兒防老。女兒長大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人了。養兒子可以為自己送終,清明啥的,都可以給自己的墳頭上柱香。

最近流行這麼一段話,我覺得你可以說給你男朋友聽聽,問他是生兒子好還是女兒。

如果愛一個男人,就要給他生一個女兒,讓他在60歲的時候,還有人摟著他的脖子跟他撒嬌,批評他不聽話,給他買溫暖的鞋子,幫他買酒,點菸。

如果恨一個男人,就給他生個兒子,讓兒子在他60歲的時候拍著桌子,摔著杯子,管他要房子,要車子,要錢。如果恨得太深,那就給他生倆兒子!

其實吧,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都挺好的。都是一樣的付出一樣的養大。要是兒子不孝順的話,就算續上香火,又能怎麼樣。

我家生的就是倆女兒,現在挺好的,孩子爺爺奶奶,爸爸都沒說要生兒子續香火的話。難道女兒不是自己家的香火嗎?


桐兮兮

我懷大寶時,我問老公,“你希望我生的是兒子還是女兒?”老公說希望是女兒,老公老家那邊重男輕女思想還比較嚴重,老公的表哥為了生個兒子,流掉了兩個女孩,還送養一個女孩,最終生下了一個兒子,後來檢查還有輕度腦癱。

剛開始我以為老公是哄我開心,怕我有壓力(其實,我才不會有壓力,我生男生女是我自己的事情,誰對我指手畫腳,我都不會客氣的哦),等到寶寶出生,得知是個兒子後,老公竟然嘆息地說,“要是個女兒該多好啊!”我才知道老公是真的喜歡女兒。

“生個兒子不好啊?給你們家傳宗接代,光宗耀祖。”我開玩笑的說,老公不以為然地說:“都什麼年代了,還有傳宗接代的思想,你能保證你的後代都生兒子啊!不管生男生女,我教育好他,管好我這代就好了,難道我以後還要管兒媳婦,一定要讓人家生兒子嗎?”

每個男人對是否生兒子這事的看法是不同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一些受封建思想、家族思想的影響嚴重的地區,對生兒子一事是非常看重的,這種思想自古有之,你看古人知道誰家生了孩子就會問:“是弄璋之喜,還是弄瓦之喜啊?”從“弄璋”與“弄瓦”這兩個詞就能看出男尊女卑思想,璋是什麼,美玉,代表的是男孩,女孩則是瓦片。

如果從小接受的就是這種思想教育,男人想生兒子的慾望就會很強烈,我樓上的一戶人家生了兩個女兒,都是剖宮產,為了生個兒子,三剖啊!還好如願了,這家的男主人從來沒見過他笑,生了兒子後,天天笑呵呵地,跟人家說:“心裡痛快多了。”

所以說,每個男人是否有重男輕女思想,與很多外界因素有關,不能一概而論,所有的男人都重男輕女。


沛澤媽讀心理

說沒有兒子就是斷後的男人還要嫁嗎?我覺得有這種想法的男人還是思想太封建了。當然,每個人的想法與追求都不一樣,有的人就是喜歡兒子,有的人就算是喜歡女兒。如果一個男人說我就是想生兒子,因為我就是喜歡兒子,那我還覺得這個男人有擔當,最起碼敢直面自己的內心。但是一個男人生兒子是怕斷後,我真的覺得這個男人很可笑。

首先不說現在是什麼時代了,還重男輕女,還斷後,女兒不是你的後嗎?思想還不陳舊嗎?我們主要來說說生兒生女這件事,生兒子這事還不是男人的問題,還不是那個Y起的作用。這點常識現在基本上都知道吧!

我家就是女兒,說實話我還想要兒子些,我老公卻是非常喜歡女兒,孩子沒出生的時候他就說男孩女孩都可以。後來出生後是個小公主,那他才真的高興的很啊!全家他最開心。

所以說每個男人的想法不一樣,我覺得現在大多數男人不覺得沒有兒子就是斷後,這種思想觀念現在越來越淡化了。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如有不妥之處請見諒!


大家好,我是妮兒媽咪。育兒之路你我相伴,不離不棄,我們一起交流育兒路上的酸甜苦辣! 如果喜歡我的育兒生活,請關注我吧!


妮兒媽咪育兒

雖說中國已經改革開放很多年了,但是五千年傳承下來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要徹底根除,也非朝夕之功。


在現今社會,“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仍然普遍存在,認為沒有兒子就斷了香火。

我有個親戚家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在93年的時候他們家生了第一個女兒,夫妻兩很失望,決定再生一個。

那時候計劃生育搞得很嚴,動不動就拆房子,趕豬趕牛趕羊。

為了躲避計劃生育生第二胎,他們從老家跑到了福建,結果二胎又生了個女兒。

他們不信邪,繼續生,誰知竟連續生了六個女兒。

最大的女兒已經出嫁,孩子都有了。最小的女兒卻只得一歲多一點。

我也曾在和他閒聊時聊起過此事,我說:現今社會確實生男生女都一樣?

他說:話是那樣說,但女生終究會嫁出去,終究是別人家的人,沒有個兒子,將來老了依靠誰?

他還說:在我們農村,你沒有兒子,別人就會覺得看不起你,誰都會來欺負你。

說到最後,他已經有點哽咽。

所以我覺得,即使在現代社會,也仍然有很多男人覺得沒有兒子就是斷後。


春風不度讀看說

【男朋友說不能接受以後沒兒子,說沒兒子是斷後,想知道男人會怎麼想?】

父權私有制體系,男人和男人之間就是競爭關係,唯一緩和這種關係的辦法就是親子關係,雖然民間說女婿也是半個兒子,但男人的財產還是寧可交給兒子,也不願意交給女婿,當然,現代你可以說沒有兒子也可以把財產交給女兒啊,男女平等嘛,但女兒能否擔當如此責任,就難說了。因為從小的培養教育模式和社會期望都完全不同,除非是像《摔跤吧,爸爸》中的那位父親,勃然醒悟,發現自己的摔跤能力其實已經完美的遺傳給了女兒,並且還能頂住巨大的,從左右兩方面襲來的社會輿論壓力,才有可能培養出擁有足夠能力的女兒來傳承自己的私產,前提是真的有值得傳承的私產,比如什麼王座啊或者月光寶盒啊。實際上,在其他國家社會學家的調查顯示,有錢人更願意生兒子,而沒錢的更願意生女兒。這就是一種平衡,只有在中國,由於長期的傳統扭曲了人們的本能的趨利避害生育決策,才拼死拼活都要生兒子,哪怕這兒子根本找不到老婆,真的徹底絕後,也要生。這樣的惡果在某些地方,因為濫用生殖技術已經顯現,導致中國現在青年男性比青年女性多三千萬(不精確統計)。

所以,如果沒有王座或者月光寶盒之類的私產要傳承,那生兒生女的差別就沒那麼大了,古代中國還有養兒防老一說,但現代有了社保,再加上男人基本都回丈母孃家過年的風氣日益盛行,養兒養女的差異基本就被抹平了。就像某著名經濟學家講的段子,過年的時候,兒子沒回家,一打電話問發現是去丈母孃家了,兒子反問老爸在哪裡,結果也在丈母孃家,所以嘛父子之間誰也別說誰,哈哈。

當人們發現養兒子的收益直線下降,甚至可能成為人生負資產以後,重男輕女的思想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如今這社會,女性在受教育方面已經完全和男性平等,在其它方面,某些領域也許還有所限制,因為女性承擔著生育上更多的付出,導致一些企業不願意招收女員工,但所有這些現象都是暫時的,並必然伴隨著制度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必將被克服。而沒兒子就是絕後的想法,毫無疑問是已經開始落後於時代的發展了,而且完全的不合時宜啊。


三思逍遙

我是有兩個兒子男人

首先說我是有兩個兒子的男人,我特別羨慕那些有閨女的人,我做夢都想要一個閨女,事實證明我命中無女。這也好像成了我心中一大遺憾。說心裡話,這社會呀有一個兒子就夠煩夠累了,兩個就是遭罪。什麼根不根後不後的,我從來沒有想過。現在我只知道這倆兔崽子太煩心,要是兩個姑娘該多好!得少費多少心,少傷多少神?這就是我目前最真實的想法。有人說,你倆兒子就是兩個建設銀行,幹去吧,累死你!說實話這我倒沒這種感覺,我有把他們養大的義務但沒有管他們一輩子的責任。再說了女兒就不需要你掙錢養活了嗎,女兒結婚你也得儘自己所能貼補表示一下吧!女兒和兒子不一樣嗎?沒啥區別!


在農村這種現象不容樂觀

我沒有在北上廣這些大都市生活過很難說清大都市裡的男人真實的想法,我估計他們對有沒有兒子已經看得很淡很淡或者真的是無關緊要了吧。

但,就我生活的三線城市來說還有不少人還是有這種感覺的,極少數人還特別強烈,尤其是農村更是厲害,可以說是不生兒子誓不罷休。具體原因我感覺還是和早期的什麼‘男兒不孝無後為大’等封建思想有關吧!他們認為女兒生來就是別人家的人,只有兒子才可以延續香火繼承家業用來防老!

這種現象在改變

不過目前來說這種狀況也在逐步改變,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現實生活的殘酷、生活中的種種壓力接踵而至,再加上養兒不一定就能防老養閨女卻一個比一個的孝順的現實版,確實令這一部分人改變了一部分初衷和認識。現實情況是什麼呢?兒子女兒長大後都不一定會在你的身邊,你所謂的防老無非是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有人來照顧罷了,那一刻來的不止是兒子還有女兒,很多時候是女兒來了兒子卻遲遲到不了。

十年或者說二十年三十年之後還有農村嗎?不一定存在了,現在農村裡留下的都是年老體弱幼小居多,不少人在縣城或者城市買了房,農村逐漸被城市化,當然也包括思想。


至於家業,有什麼呢?一套房子幾畝地些許存款而已,留給女兒和兒子也啥區別?生前往往女兒比兒子照顧的更好更細心。百年之後都會把你送終歸土,有啥區別呢?有人說和兒子一起住著踏實,和女兒一起住著生分。拉倒吧,現實是啥呢?你和女兒一塊兒住沒人嫌棄你沒人給你惡言惡語,你和兒子住就不保了,再者說能不能讓你和他們一起住都是回事兒。百年之後兩腿一蹬,什麼你的我的,哪有生前好好的生活來的實在?你說是女兒好還是兒子好?什麼後不後的,你都到他國了,這個世界還和你有一毛錢的關係嗎?

社會的發展進步會改變每一個人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百年之後皆為塵土,有生之年照顧好老的和小的,自己一定要快快樂樂的過好自己本就不易的一生。”這種思想逐漸被眾多的人接受,也包括很多生活在農村的人。

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使我們幾乎沒了時空感,無論多遠一個電話就到了,如果還不夠,坐上飛機、高鐵不到兩天就可以到達世界的絕大部分城市了。這種觀念在城市如是,同樣也被眾多的老百姓認可,現在的人已經不只侷限於一個家甚至一個國!

兩個總比一個好

人都有終老時,年輕時我們很難讓孩子照顧我們,一個是我們身體很好用不著他們,更不願給孩子添麻煩,我們知道這社會對誰都不是很輕鬆的。二是孩子大了未必在我們身邊,他們有他們的生活和圈子。但當我們病的或者老的不能自理的時候,說的再明白一點兒就是在我們臨終時的那幾天或者更長一些的時候,我們是最需要兒女的時候。迫切需要孩子們身體和心理上的照顧,我認為主要是還心理上的吧。

那時刻我們最希望看到的莫過於自己的孩子了。久病床前無孝子,如果父母在病床上一病就是一個月甚至更長,如果是一個孩子的話真的很累很累,兩個人就會好一些,可以替換一下。有人說那可以找護工啊,這當然可行。但父母養我們一輩子不容易,年輕時不用我們管甚至還一直照顧我們牽掛我們,在他們病了或者將死之時我們都不能在床前行孝,那養孩子又有何用?還不如養一頭豬!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兩個,不管是閨女還是兒子總比一個好一些!

男女都一樣,都是父母的根

時代不同了,男女平等了。男嫁女也好女娶男也罷,無非都是組成一個家在一起快樂的生活。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女兒也是兒,兒子也是兒,他們都是自己的心頭肉,他們都是自己的根自己的後!

結束語

我是一個男人,一個有兩個兒子的男人。但誰也無權剝奪我為自己營造幸福的權利,那怕你是我的心頭肉。什麼後不後的,百年之後都是一片荒丘,我都不知道去哪裡,現在的生活才更重要!


科慧苑

這個問題從兩方面說:1.宗族傳記。2. 倫理家庭。說重點和觀點:從宗族紀載上來說,男人無兒子,就是斷後了。從倫理家庭上說,沒有斷後,二孩開放,還可以繼續添丁增口;這兩個概念是不同的。

宗族傳記是留給後代尋找歷史軌跡的記載資料,是從現在往過去尋找;是現在――過去時。倫理家庭是現有的親人血源關係往前走。是現在――將來時。

宗族傳記――家譜,是一種家族記錄歷史“資料”。這裡所說的斷後就是純粹的記錄失傳。只是因歷史文化流傳,給宗族賦予了“香火”的概念。準確說香火是一種信仰!是一種紀念!是一種對家族歷史的回顧。這種紀念隨時代遠去,逐漸流傳沖淡。

人往前走,宗族向後淡薄。如果淡忘這種記錄方法,又何必重視一字“姓”的符號呢?我們實實在在生活的家庭,靠血源維持的最小社會組織單體才是現實的重要的!

為啥男宗女姓要爭論?雙方對立但都是受傳統宗族觀念影響的結果!一家父母中,男人爭男姓,基於男宗(權?);女人爭女姓(權!),是為續上本姓,目的還是不想自已跟父姓失傳。但這兒有個問題,兒女跟母姓,不是自己的本姓;應該是姥姥的姓才跟母親的姓是一姓;再推又不同了!跟父親姓,你怎麼推,他也是本姓。


在獨生孩子家庭越來越多,傳統封建觀念己弱化,還在糾結後代姓氏之爭,實在是種心虛的心理。做為一種記錄符號,你不在乎它,就沒什麼做用了。但它不僅僅是“封建”傳統。打亂它的規則沒什麼,但記錄規則人是沒法改變了,再說改變有什麼意義?

重要地是對重男輕女思想要轉變、要批判!沒有兒子有女兒的家庭,幸福快樂無優無愁無經濟壓力;而男孩家庭為娶媳婦耗盡家產,日子過的艱難。


農人心語

中國是受儒家思想教育下的國度。人們相信老祖宗說的話,特別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家裡的老人家都把這句話作為教育後代子孫兒女的口頭禪。其實這句話的本意並不是這樣。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從原文裡能看出,這裡的“無後”,並不是指沒有後代,是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的意思。 能找到的依據是漢代人趙歧所做的《十三經注》。他在註釋孟子上面的話時,說:“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這裡他把無後解釋為了“不娶無子”,從此開始了兩千多年的誤解 。但有意思的是,他認為第一不孝,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是對父母無條件地屈從,容忍他們做不義之事。  這就很值得我們回味了。很多同志說,為了父母去結婚。如果為了父母去欺騙一位異性而結婚,當然也就是“陷親不義”了,無後問題沒解決,反而犯了第一不孝。  實際上,這些古話在21世紀仍然被人們遵循,本身就是很悲劇的事情。傳宗接代,是把兒女當作生孩子的機器,當作財產。父母把生兒育女當作投資,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當今社會有兒子不孝順的不是什麼新聞。生了兒子是還債。兒子的娶妻生子,買房買車都是要父母負擔的。現在的人過的是一個順心祥和,男孩女孩都一樣,主要是時代的發展和思想的進步。我們不能停留在陳舊的時代,不能人在新世紀,思想還在解放前。要兒子主要是面子問題,有女兒才是裡子。現在的養老問題國家已給解決,我們有社保有商業保險,靠誰都不如靠自己,有幾個兒子都不如有點錢在自己手裡,用著方便,原來是養兒防老,現在是保障養老。隨著國家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養老不再靠子女,而是靠健全的機制和完備的體系。國外不都是這樣嗎。現在不要說有沒有兒子的問題而是要考慮要不要孩子的問題。丁克家族已成為為時尚.

網上有個段子說得好

1.生兒子能高興兩天.出生那天.結婚那天..剩下天天不高興.

2.生女兒有兩天不高興.出生那天.結婚那天.剩下天天都高興.

3.生個兒子.爸爸高興.爺爺說;哭的日子在後邊哪.爸爸問;你咋知道.爺爺說;我哭過.

4.生兒子等於;生了個敵人.長大再帶回個仇人. 生女兒等於;生了個親人.長大再帶回個僕人

.5.家裡有老頭兒.老太太看孩子的.大都是岳父岳母 . 孩子送老人家去看護的.都是爺爺奶奶

.6.住女兒家的老人.揚眉吐氣.7.住兒子家的老人.吞聲忍氣.

8.生個兒子爹媽愁.生個女兒住上樓.

9.女婿可以把岳母當媽.兒媳永遠不會把婆婆當媽.

10.女婿關心岳父岳母還有沒有錢.兒媳關心公公婆婆兜裡有多少。

關鍵還是思想的問題,改變思想,過好自己的生活,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生活,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是最大的幸福。


太白湖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