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擅长赚什么钱,就全力往那方向走吧!

1

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很有意思:据说金融从业人员在2018年前四个月里平均老了十岁!为什么???

主要原因是短期熬夜集中学习了区块链、期权定价、中东地缘政治、国际法、WTO、毛衣战、区域规划、集成电路等硬核知识......但都没有明显赚到钱。

花了那么多精力,什么都搞懂了,但什么都赚不到钱,好憋屈有木有

你擅长赚什么钱,就全力往那方向走吧!

你擅长赚什么钱,就全力往那方向走吧!

这让多多想起了一些事~

多多本科读的是新闻传播学,曾经追求的是各方面均衡,什么事情都会,但什么事情都不专,用行话来说就是“通才”而非“专才”。

洞悉先机的同学早早就定下了方向,跑国际新闻的专攻英语和国际政治;跑财经新闻的天天看金融消息;跑娱乐新闻的最哈皮,也最八卦;跑新闻摄影的扛着相机到处跑......

而我们这些“通才”如果去电视台实习的话,最容易被分配到综合频道,有啥就跑啥,万金油一瓶ㄟ( ▔, ▔ )ㄏ

结果,有方向的人在毕业后找工作会更为得心应手,没方向的大多依然没方向,甚至影响日后的职业生涯。(幸运的是我比没方向的人早一丢丢找到了自己的路......)

到后来轮到我去面试别人了,也才发现,我们更愿意花高价去聘请一个在某一方面特别优秀的人,也不会花重金去找一个全方位均衡的人。

道理很简单,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什么都会的人不可能做所有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一块短板是——

精力有限

2

同理,在资产配置这块,虽多多然一直信奉分散投资的理念,不过个人也是有所侧重的,比如——

  • 风险投资比例因人而异:多多年纪还小来着,风险承受能力还是可以的,所以个人投资的大部分在浮动收益类产品;

  • 不懂的不要碰:什么集成电路等硬核知识、芯片市场等,我真的不懂,哪怕所有人都在说前景/钱景,在搞懂之前不下手是投资第一原则;

  • 没时间兼顾的交给合适的人:像刚刚说的,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如果你知道自己哪方面更能赚钱,那其他方面你可以交给值得信赖的人去帮你。

最后一点是今天的主题,举个老生常谈的例子吧——

假如你的职业前景好,工作能力强,今年年薪20万,明年40万,第三年80万,那么收益率是多少?

100%!

这收益要是放到金融场景中,叫做超(不)高(太)风(现)险(实)!而在工作场景中,则是事业有成。

你擅长为事业打拼,那么可以把理财的事交给基金经理,或信托公司,专心去做自己擅长的事,进可攻退可守。

3

再举一个例子——

之前有朋友看完多多写的《坐等收息?没那么简单!》一文后,希望多多能多讲一下债券的。

其实多多认为普通投资者要想投资债券,最好的办法就是买债券基金,而不要自己去买债券。

原因如下:

1.复杂,你未必看得清

我国债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可转债等。

除了储蓄国债,其他信用债的收益相对高一些,但是比较复杂,哪怕你参考了评级机构的报告,也不代表AAA级的债券就是万无一失的,万一遭遇违约风险,那就全完蛋了。

由于信息不对称,一般人很难获取债券的全面信息,即使找到了也不会看,所以让专业的基金经理来帮你投资债券,也是一层把关,基金公司会不定时派人盯着企业,严查他们的偿债能力,单纯这一点,普通投资者就已经做不到。

2.门槛高,你未必够得着

债券市场分为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两大类,交易所市场的投资起点比较低,但债券的品种少。

而银行间市场的债券品种会多很多,但投资门槛非常高,重点是没有银行间债券交易资格,个人投资者无法进入银行间市场进行直接交易。

换句话说,你有钱也买不到。而基金公司则有资格参与银行间市场的债券交易,这就是你借助基金来投资债券的第二个理由。

3.策略多,你未必玩得起

很多人以为债券稳健,但事实上除了信用风险,投资债券还有利率风险,在利率下行的时候要怎么做?利率上行又该不该卖出?以什么价格交易最为有利......都是要讲究策略的,所以债券投资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因此,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没必要花太多精力在此,交给合适的人帮你做合适的事会更加明智。

那节约下来的时间可以做什么?问问你自己最擅长赚什么钱,然后全力往那方向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