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都是:要適應環境就要先改變自己。

即使在年少輕狂時擰巴過,折騰過,掙扎過,最後還是不得不歸於沉寂,被平凡淹沒。

後來,有人不甘心,強撐著說出一句:“我們之所以努力,不是想要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可是,人之在世如魚之在水,活著哪有不出世的道理。船要靠岸,人要下船,終究是要面對這大千世界的。於是,人們告別烏托邦,脫掉過去的殼,重新上岸。要適應世界就要做出妥協,大多數人不過是時代的弱者而已。

因此,我們多希望有一個人,他可以永遠不被時代改變,永遠的守住那片精神家園,至死方休。

現實裡無法完成的事情,交給電影。

《海上鋼琴師》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海上鋼琴師》的主角“1900”(人名)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一生都沒有離開自己的精神烏托邦。

對於這個人物,有人愛他,視他為傳奇;有人鄙夷,罵他懦弱。

而電影本身也存在爭議,愛它的人甘之若飴;不愛的,說它故弄玄虛,過分浪漫主義。

《海上鋼琴師》在國內備受影迷追捧,豆瓣評分9.2分。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可是在西方,評價兩極,爛番茄新鮮度並不高。▼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這條比較中肯——一個好的寓言故事……這是那種你會喜歡還是會討厭的電影。把我算在前一類吧。▼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其實這並不奇怪,託納多雷的影片總是靜靜地講故事,他不直接表達絕對的價值觀,而是純粹靠故事去激起你心裡的陣陣漣漪。你可以不喜歡《海上鋼琴師》,但那些說它是徹頭徹尾的爛片的人就有失公允了,難道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對於這部電影的爭議,就像它的主角“1900”一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衡量標尺,那是因為它就像一首詩,一則寓言,大家在它身上可以讀取到不一樣的東西。

有人這樣評價託納多雷的電影▼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我非常認同,他身上兼具了好萊塢式的通俗性,同時又堅持“作者”觀念。從劇本到拍攝,再到剪輯,導演似乎有一種精益求精的執念。

據說,當年《海上鋼琴師》要被送去柏林電影節參展,但是由於片長過長受到阻礙,導演堅持原有剪輯版本,因而錯過了柏林電影節。

可即便是這樣,在很多影迷的心中它仍舊是最佳之一。

《海上鋼琴師》是朱塞佩·託納多雷“時空三部曲”(也被稱為“回家三部曲”或“尋找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其餘兩部分別是《天堂電影院》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這兩部之前毒藥君都已經推薦過。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相較於其他兩部,《海上鋼琴師》是隱喻色彩最濃的一部。隱喻向來需要會心的人懂。至於那些說本片爛的人,是梁靜茹給的勇氣嗎?

電影由一個長鏡頭開始,小號手Max獨自坐在臺階上,畫外音獨白:

“只要你還有一個好故事,和一個能夠傾訴的人,你就永遠不會完蛋”。

這個鏡頭中酷似“敖德薩階梯”(電影《戰艦波將金號》)的場景暗示了戰爭剛剛結束的時代背景。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一次偶然的機會,Max得知醫療船Virginian號即將被炸燬,認定自己的好朋友“1900”還在船上,想盡辦法上船尋找他,卻展開了對於“1900”傳奇一生的回憶。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1900出生在郵船Virginian號上,他被父母遺棄,養父也死於意外。童年的經歷註定了1900的孤獨一生,可孤獨感偏又是藝術的源泉。

失去親人的1900展示出過人的鋼琴天賦,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是怎麼學會演奏的,但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會沉迷其中。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他在船上的樂隊做鋼琴手,每天的工作是在頭等艙演奏。頭等艙是輪船外世界的縮影,1900在這裡觀察各色的人,猜想他們身上的故事。

比如,和情人一起殺夫潛逃的貴婦人;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混跡頭等艙的偷渡客;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以及遁入空門的妓女。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於他們而言,1900永遠是個局外人,觀察乘客的同時也在想象他們的人生,這些數不盡的故事成了他的靈感源泉。

只是,“孤獨”在1900這裡似乎有一種宿命的意味。在這艘往返於歐洲和美國之間的郵輪上,所有人都只是過客,只要船靠岸,大家就會離開。很多次,當1900演奏到一半的時候,郵船靠岸,大家匆匆下船,偌大的船艙只剩下1900一個人 。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Virginian號就是1900的世界,只要坐在鋼琴前,他就可以擁有自由,擁有世界,對他來說“規則”並不重要。

樂隊指揮幾乎要被1900逼瘋,每次演奏前都會請求1900彈奏正常音調。可是,只要演奏開始就只有1900說的算了。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Max第一次見到1900是在一個雨夜,當時他剛剛加入樂隊,擔任小號手。為了緩解他的暈船症狀,1900解開鋼琴輪鎖,帶他一起演奏。

這是一個極度浪漫化的片段,也許你會質疑他的邏輯性,但由於1900本身帶有的傳奇色彩,現實邏輯在這裡好像又沒有那麼重要了。夜晚的頭等艙沒有其他客人,像是歇業的遊樂園,只有1900和Max兩個孩子在這裡肆無忌憚地玩耍,此時此刻,世界是他們的。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如果說藝術家都向往自由,那麼1900的自由更加純粹。他完全不受世俗侵擾,外界的評價對他來說並不重要,音樂是讓他活著的理由,而不是追逐名利的工具。

在影片中,“鬥琴”的橋段絕對算是影史經典了。

以爵士樂創始人自詡的Jelly Roll Morton 揚言要打敗1900,但是1900卻不在乎,對他來說輸贏沒有任何意義,重要的是可以聽到好的音樂。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這段戲的蒙太奇運用,絕對教科書級別。

Jelly Roll Morton出場前,搖鏡頭大全景展示整個頭等艙的熱鬧景象。大家賭琴下注,不亦樂乎,當事者1900卻不以為然。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於是,Jelly Roll Morton的身影出現。在這個段落的前半部分,導演刻意用誇張的手段,頻繁使用搖鏡頭,仰拍,逆光拍攝,刻畫Jelly Roll Morton的“高大形象”,以此和1900滿不在乎的態度形成對比,增加諷刺效果。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鬥琴分為三個回合,最後一輪1900以“快”取勝。

為了在鏡頭上區分兩個人彈琴的速度懸殊,Jelly Roll Morton彈琴的部分,全部使用搖、移鏡頭,每個鏡頭平均2~3秒。而琴技更勝一籌的1900彈琴部分,大量使用固定鏡頭,直接硬切甚至疊化,或者通過鋼琴反光的倒影讓多個1900影子同時出現在畫框裡。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同時,在這個段落裡,導演的幽默天賦也呼之欲出。Jelly Roll Morton把1900幻想成對手,一心想要取勝,但是最尷尬的就是,你把別人當做假想敵,人家根本沒想和你比。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Jelly Roll Morton是大多數藝術家的縮影,他們“開宗立派”,在世人的認可與崇拜中找尋自身價值。但是1900不需要,他的反叛更徹底。不,他連反叛都不屑,他從未“入世”又何談“出世”。

所以,當唱片公司慕名而來的時候,1900拒絕了。當聽到自己的琴聲被複制到唱片裡的時候他說:“我不允許我的音樂離開我”。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音樂是唯一陪伴他的東西,如果連音樂也離開,那麼對於他來說就真的什麼都不剩了。對於1900來說,Virginian號是他的精神家園,在這裡他掌控琴鍵,享受精神自由。

1900也曾經想過下船。有一次,他愛上一個女孩,女孩下船後,1900準備下船尋找,可是當走下階梯,看到沒有邊際的陸地時,他又停下腳步,折返回來。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很多人無法理解他,直到很多年以後,Max在即將爆廢的遊輪上找到他。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1900說出了那句經典臺詞:

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以為1900是因為恐懼才沒有上岸的,看不到的世界更可怕,而他已經無法融入社會了。當時覺得,這是個悲劇,天才被懦弱打敗。

現在再看這部影片,對1900這個人物肅然起敬,反倒覺得很喜歡這個結局。

困住他的不是現實,也沒有什麼困得住他,他只是在選擇,選擇自己的人生。

1900不是懦弱,相反他很勇敢。而結局也沒有那麼絕望,因為1900依然在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豆瓣9.2,說它爛片的,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